[中华老字号]哈尔滨市福庆堂的“王麻子膏药”
道外区富锦街西端,由五道街入口到七道街一段,人称“王麻子街”。当年,这条街北临“十八拐”(那是官妓暗娼集中的地方),后街是素有“天桥”之称的北市场,西端向北是老江鱼市,南面只隔一趟平房就是电车道了。j*wl, 百拇医药
王麻子街本不宽展,但是热闹非凡,摆摊的、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无所不有。然而,引人比较注目的还要说四家都以“王麻子”为标记的膏药店。其中有李明臣开设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有王树森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有刘万谥开设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还有宋子珍开设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牌名目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的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璜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名目虽有七妙的变化,或自称“真”,或自称“假”,也实在堪称趣事,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都抱着“王麻子”不放。j*wl, 百拇医药
究竟谁是真“王麻子”呢?据调查所知,开创“王麻子膏药”的始祖是福庆堂。号称“真正老王麻子”的——王树森。j*wl, 百拇医药
王树森是满族人,祖居北京牛街。其父原系清宫护卫营的卫士。卫士们在操练武艺中,难免有跌打损伤之苦,于是就互相推拿揉搓,或者互赠些自己配用的药物。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牛街王回回的“狗皮膏药”、马回回的“小灵丹”和王树森家的“王大膏药”。后来,因受宫庭纷争的牵累被排挤出京城,王树森随父到玉田县十里索守皇陵。名义上是皇宫让守陵墓,其实是发配,因玉田十里索距东西二陵都很遥远,到那以后就根本无人过问了。j*wl, 百拇医药
王树森从小随父熬制膏药。约在十七、八岁时,因家境败落,无法继续维持生活,于是单人挑担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省呼兰县,靠打零工、卖苦力维持生活。j*wl, 百拇医药
此间,生活异常困窘。因为生计关系,工余、尤其工闲,王树森又操其父所付的旧业——熬起膏药来,在呼兰庙头一带摆地摊叫卖。他熬制的膏药,功效独到,所以生意很好。于是他将祖传秘方做了分析研究,几经改造,创制了“拔毒膏”。这种膏药价格便宜。贴用方便,疗效极好,所以人们有病没病也都愿意备上几贴。王树森脸上有浅白麻子,每当人们有个磕磕碰碰,或者生疮长疖时,总有人指着庙头说:“到王麻子那儿买几贴膏药吧!”于是“王麻子膏药”首先在呼兰创出了名气。相继王树森又创制了一种大膏药——虎骨熊油膏,专治筋骨、腰腿各种寒症,以及因寒不孕等。于是“王麻子膏药”声誉越来越高,主顾越来越多,无论冬夏,熬多少卖多少,日日月月供不应求。二、三年后,呼兰有名的蒋家大户竟把姑娘配给王麻子为妻,王树森便定居于呼兰了。
二十年代末,王树森由呼兰迁到哈尔滨,落脚于太古南六道街“兄弟堂”院内行医。此间,“王麻子膏药”在哈尔滨已大有声望。王树森通过反复实践,在针灸外科和医治跌打损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膏药配合医术,行医治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谋取一张正式许可,他经受了百般刁难种种折磨,终于在伪康德三年,通过临床考试和药物化验,取得了伪满政府颁发的“王麻子膏药”专卖许可。随着哈尔滨街道的逐步形成,以及伪满洲国的民族分化政策——对满族人稍有照顾。王树森在富锦街姚锡九大院西侧划了营业地号,修了三间店面,确立了固定的营业场所——家眷铺福庆堂王麻子膏药店。te[u, 百拇医药
当时,生意大振,无论大小膏药皆供不应求,就在全盛时期,王树森还是亲自精选原料,亲自上秤配方,亲自看火监制,并且公开在门前支锅,当众下料,严格坚持质量标准,属守信誉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望,王树森熬膏药,总是全家男女老幼齐上阵,天天忙。就是只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十一、二岁的孩子,每晚也要在膏药衬布上打商标印章几千贴,往往打着打着就伏在纺单或衬布上呼呼地睡过去了。te[u, 百拇医药
王树森还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有钱的花不多钱就治病,没钱的免费也治病。膏药以旧换新收半费,贴敷中间可免费再摊一次,尤其外地函购,不管寄不寄钱,总有专人优先寄去。te[u, 百拇医药
因为“王麻子膏药”方便、省钱、药效好,所以深受劳苦平民的欢迎。当时在国内销至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远至新疆伊犁;在国外,销至日本、苏联、蒙古、南洋和美国。当时的月销额达五、六千元(伪币)。 王麻子膏药在国内外用户越来越多,声誉越来越高。此时,李明臣、宋子珍、刘万谥等乡亲由各地纷纷前来,都愿借“王麻子”的名声开业熬膏药。王树森助人为乐,愿意乡邻们都好起来,就一一答应。为了区别起见,在自家的牌号上增加了“真正老”三个字,其他各家也都在“王麻子”三字上作出自己的文章来。于是一条具有独特经营风格的“王麻子街”便形成了。te[u, 百拇医药
王树森于一九四八年病逝,他的次子王殿元继承了祖业。一九五O年,经市卫生局许可,他担任了福庆堂药店的经理,年仅二十岁的王殿元,从那里接过了制药秘方,学得了熬膏药看火候的制药技巧,继承了对店铺的经营管理,使名牌保住了。在他主持下的福庆堂膏药店,整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其兴旺景象不减当年。 王殿元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医术,而且继承了父亲的医德。“别把钱看得太重”,“治病不象卖吃喝,伸手是祸,拳头是福。”父亲生前经常叨念的这些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父亲生前那些乐善好施的故事,更使他难以忘怀。那时,有一个叫周宝庭的,身无分文,又得了连疮腿,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王树森把他留在店里,为其免费治疗。治好后,又因其元处投奔,干脆留在店里帮忙,时间长达四年之久。除此,为报答治病恩情,进门就向王树森认干爹的竟不下十余人。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殿元无论经营店铺,还是行医治病,总是经常告诫自己,不能重利害义。
一九五二年四月,突然来了四位不速之客,据翻译人员说,是从外蒙古来的。他们先是买膏药,然后又说打算多买,能制多少就买多少,把产品全部包下来。因来得突然,不明真象,王殿元未置可否,以“合计合计”为辞搪塞了过去。过了两天,他们又来交涉并提出新的要求,声称要买整个店铺,要把店铺全部人员接到外蒙,在那里建楼房,开工厂,制膏药,要什么条件,就答应什么条件。王殿元心想“中国人的东西怎能随便拿到外国去?”他拒绝了。来客仍不死心,又说要用优厚的条件买“拔毒膏”的技术,这也被他拒绝了。后来,为了避免麻烦,王殿元干脆躲了起来,这件事也就此不了了之。5p8e, 百拇医药
王殿元保住了名牌,但没有就此止步。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配合药物治疗,又广泛采用了针炙、推拿、整骨等医疗手段,收到了更理想的效果。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经考试取得了骨科中医师的资格。5p8e, 百拇医药
一九七九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一度销声的“王麻子膏药“得以复苏,卫生局特批恢复名牌,通知王殿元可以再用“王麻子”的名义卖膏药。王殿元带领三个儿子重振家业,把他们经营的个体诊所办得越来越红火,慕名而来就医买药的顾客仍络绎不绝。5p8e, 百拇医药
附: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哈尔滨电视台周一——周五(2008-12-29 13:57:56)5p8e, 百拇医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a46a60100boap.html 申志远的新浪博客5p8e, 百拇医药
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浮生白话》推出特别节目《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5集,今晚(12月29日)23时35分开始播出,第二天早晨5时55分、中午12时40分重播两次,敬请收看:制片人主持人于浮生 ,执行制片人编导申思。5p8e, 百拇医药
(一)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闯关东)5p8e, 百拇医药
(放《夜幕》中 “王麻子街”场面)5p8e, 百拇医药
[外景主持] :到旧居拜访二代王麻子之妻。5p8e, 百拇医药
于浮生:今天,我这老哈尔滨就给您说说“老王麻子膏药”百年风雨和“王麻子街”的传奇。(王麻子家族照片)5p8e, 百拇医药
[配音]: “王麻子”祖上当过宫廷卫士,第一代王麻子闯关东在哈尔滨开创“王麻子街”,第二代“王麻子”捐出了“军属大院”,第三代第四代“王麻子”走进互联网上卖膏药,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怎么样,有故事吧!老太太说看病得上道里去,说走就走,咱们这去看看。(画面:道里门脸于进门)
[外景主持]:光绪年间,在北京牛街有家名扬京城的“京都福庆堂”药房,这就是“王麻子”王树森的父亲王照宇开的。现在这块匾还在王麻子传人家里。(镜头是“福庆堂”的牌匾)k^#3, 百拇医药
[配音]:“王麻子”本名叫王树森,满族人,祖上是正经八百的旗人,属正黄旗。他的父亲王照宇是满族正白旗人,他1875年出生在北京,在光绪政府的职务是宫廷里的带刀卫士。k^#3, 百拇医药
[演播室]:k^#3, 百拇医药
为了保卫皇上安全,这个王照宇练就几套拳脚,正经会点功夫,他善长用的是长枪短棍。他每天在宫中都要和同事们习武对打,刀剑没长眼,难免就伤筋动骨、跌打损伤。一般习武的人他都和红伤药结下不解之缘,王照宇他就经常跑御医房,当时有一名御医曾经帮他疗伤,有时还把药方告诉他,由于王照宇的父亲本人就是御医,习武的王照宇对医药就产生了兴趣,他就积累了一些秘方,他把宫廷秘方反复研究,竟然触类旁通,自己搞出一服新配方,王照宇常自己琢磨跌打药方,自己配制后就赠给和她一同习武的人,久而久之,王照宇自学成才就成了半个郎中了。他结合宫廷秘方调制独创了一种专治跌打损伤的膏药。当时取名叫“虎骨熊油膏”。这种膏药疗效神奇,一贴就灵,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了。王照宇他很有经营头脑,他一面任着公职,一面开起了自己的小买卖,就是“福庆堂”,因为“王大膏药”疗效奇佳,位于京城牛街的福庆堂迅速的就出名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清朝末年,满族八旗争权夺势,因宫廷纷争,王照宇受族人牵连,王家被排挤出京城,全家被发配到了河北玉田马连峪守皇陵,王家一下子衰落下来。此时他的儿子王树森已经十七八岁了。在玉田的几年里,他体会到了家族从兴盛到落魄的过程,王树森迅速成熟了起来,他就跟他爹提出来说:“我要‘闯关东’”。k^#3, 百拇医药
王树森不甘心和他父亲守陵度日,后来就在一天早晨,肩挑担子踏上了闯关东之旅,八旗子弟原就是闯入关的,现在又要闯回来,实在是历史开的大玩笑。不过王树森这么“回家”一闯荡,并不像许多人那样悲凉,而是令他的胸怀更加宽广了。(加《闯关东》流浪的画面)k^#3, 百拇医药
王树森一路挑着挑子,来到了松花江边的呼兰。1897年落脚于呼兰十字街的大庙前面,开始摆摊卖膏药。他凭着制膏药的手艺很快就在呼兰站住了脚,不过这时候,他也只是在街边摆摊而已。k^#3, 百拇医药
王树森觉得祖传的膏药出身宫廷,价格偏高,他就调制了一些拔毒膏和其他一些膏药,降低价位,让穷苦人和老百姓都能得到治疗。由于王树森小时候出天花时在脸上留下了浅白麻子,他脸上留有疤痕,人们干脆把他卖的膏药称为老王麻子膏药。于是“王麻子膏药”这一个不雅之号就不胫而走,而王树森的本名却被人们遗忘了。
“王麻子”是当时呼兰人最感亲切的一名中医。用绰号做品牌,“王麻子”本身就透着亲切、幽默和自信。你知道吗,“王麻子”不但是闯关东群体中救死扶伤、古道热肠的典范,还是位将近150公斤的“大胖子”,他爱穿爱吃爱玩,差不多是闯关东的那些人里面活得“最轻松”的。(王树森本人照片)], http://www.100md.com
很快的,一个让他出名的机会来了。呼兰蒋大户的姨太太多年不生娃,就想请王树森来诊治,这个蒋大户就说了,曾经有一个走江湖的给我治病,我本来是腿痛,可他却说:腿连腰、腰连肾,血管全身串通。结果给我全身贴了十二贴膏药,这人是骗子,后来让我送官府里去了,我看你挺年轻,相貌厚道,而且一口京腔,不像骗子,你要给我太太治好呀,我一定好好谢你。这个蒋大户当时就放话了,说,我就要看你的膏药好不好使,如果真治好了我姨太太的不孕症,让我们蒋家后继有人,我可是要给你王大夫一个惊喜。那么,是什么惊喜呢?咱明天接着说!], http://www.100md.com
(二)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秘方)],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浮生白话,咱白话着说。昨天咱们说道,呼兰蒋大户的姨太太多年不生娃,请王树森来诊治,并且放话,如果治好了姨太太的不孕症,让蒋家后继有人,我要给你王大夫一个惊喜。是什么惊喜呢?], http://www.100md.com
[王院长讲]:蒋大户没想到王大膏药“一贴”,姨太太还真生了大胖小子。王树森锋芒初露,蒋大户把他奉为上宾,惊喜之下将独生女儿许配给了王树森为妻。],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树森携眷来哈,在道外,当时叫傅家店的太古街南头落户,仍以卖膏药为生。民国初年,滨江殖滨公司“兴通市面”,垫修北江沿以后,王树森迁居北七道街,办起了“福庆堂”膏药店。], http://www.100md.com
此时的哈尔滨刚刚开埠,生意人趋之若骛,王树森瞅准时机向大城市发展,来到了新开埠的哈尔滨道外区的富锦街开起了药房,挂上了京都福庆堂老王麻子膏药的牌匾,从此就再也没挪地方。(放老哈尔滨镜头和画面)他熬制的“虎骨熊油膏”、“海马万应膏”等,专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男子肾寒、妇人血寒等症,疗效颇佳,配方精良、治疗疔毒、风湿关节炎很有效,很快出了名,成了供不应求的畅销货。。], http://www.100md.com
当时,生意大火,膏药供不应求。王树森亲自精选原料,亲自上秤配方,亲自看火监制,而且公开在门前支锅,当众下料,严格坚持质量标准,恪守信誉,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望。全盛时期,王麻子膏药在东北各地都有分号,说是分号,其实不归王树森管理,只是在他家进药。王树森重视膏药质量、恪守信誉、坚持薄利多销,他熬制的膏药一直远销到新疆的伊犁,在日本、苏联、蒙古、美国、南洋也有一定的市场。
1936年,王树森领到了伪满政府颁发的老王麻子膏药专卖许可证(图片),大张旗鼓地卖起了膏药,很快在哈尔滨出了名。一些关里的亲戚听说王树森“发”了,同乡的李明臣、宋子珍、刘万溢也纷纷投奔王家来到哈尔滨,都要开膏药店,面对闯关东的穷哥们的要求,第一代王麻子王树森的心胸非常开阔,想到医多便民,他欣然同意乡亲们挂起了王麻子膏药的招牌开店谋生。[0cn, http://www.100md.com
[杨老板]:对关里老乡借着自己名号开店的行为,王树森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很支持,只要有老乡来找他想要开“分号”,他立刻“授权”。其实,别家赚了钱,不给王树森一毛,可是他不计较,“有钱大家赚”。一时间,富锦街上出现了王树森家的“真正老王麻子”福庆堂和亲戚们开的“真王麻子”广生堂、“假王麻子”义生堂、“真假王麻子”德生堂“这才是王麻子”等膏药铺,这喧嚣一时的“王麻子热”在当时的哈尔滨产生轰动效应,乃至富锦街的原街名都被人遗弃了,自然而然地被“王麻子街”所取代。(放《夜幕》中 “王麻子街”场面)。[0cn,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对于关里老乡借着自己名号开店的行为,王树森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很支持,只要有老乡来找他想要开“分号”,王树森都同意,但是有一条必须遵守的条款,那就是“真正老王麻子”的招牌,只有王树森能叫,别人,谁也不能用。[0cn, http://www.100md.com
在此后的年月里,“福庆堂”虽然遭到了“火烧大兴里”的劫难,姚锡九等豪绅地痞的欺凌,警察特务的勒索,同行“冤家”的排挤,但因为它重视信誉、讲究疗效,生意越来越好,膏药销路也越来越广。它月产膏药多达上万张,国内名传十三省,国外远销外蒙、日本和苏联。于是“王麻子膏药”这一不雅之号就不胫而走,而“福庆堂”本号却被人们遗忘了。[0cn, http://www.100md.com
当时,刚刚在伪新京(现长春)成立的伪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还专门来哈尔滨拍摄了一部有声的故事片《王麻子膏药》。[0cn, http://www.100md.com
[申志远]:前几年,王麻子传人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找这个片子,没有找到,原来是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时候,在长春当作日军的战利品运到苏联去了,这个片子,连日本都没有了,在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呢,当时这个电影一放,更是作了大的广告呀![0cn,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在那么早的时候,这个王麻子膏药的故事就被拍成了电影,这也真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说明这个字号在当时的名气。一生颠沛流离的王树森有着一副古道热肠,他曾在街头脱下狐狸皮袄赠送给快要冻死的乞丐。有一次,王树森坐洋车,硬把车压翻了,吓得车夫反复道歉,王树森却拍拍衣服站起来说:“没事儿,不怪你,是我太重了。”从那以后,每次“打车”,别人给一块钱车费,他一定还得给人家再加一块。
王树森不光治病救人,有来要饭的,他给完饭吃,还送人家点钱。王树森的信条是“行医不要把钱看重,要把病人看重”。因此,没钱的不花钱也看病在他那里是常有的事。一名叫周宝莲的穷人得了连疮腿,王树森为他治好病,分文未取,见他衣食无着,又留在店里帮工将近四年。u?, http://www.100md.com
他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走上正轨以后,第一代“王麻子”王树森他是上午做买卖,下午就关了店门,没影了,他到底干什么去了呢,我明天接着说!u?, http://www.100md.com
(三)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秘方)u?, http://www.100md.com
浮生白话,咱白话着说。昨天我们说道,第一代“王麻子”王树森是上午做买卖,下午就关了店门,他干什么去了呢,原来是听戏去了,他认为,钱够赚就行。当时的道外,集中了哈尔滨的名商、名医、名角……名流之间都有来往。王树森古道热肠,为人宽厚,艰苦的“闯关东”似乎没有给他留下痛苦的印记,他的人生是快乐而充实的。在“王麻子”全盛时期,他穿梭于老道外的各种“时尚派对”,听书、听戏,看电影、上茶楼、吃馆子;在日伪统治的艰难岁月,他也随机应变地化解了家族的一个又一个麻烦。u?, http://www.100md.com
王树森为人很时髦,算得上当时的时尚名流。他拜把子、结兄弟,一家有难,大家帮忙,是个热诚人。“闯关东”的人大多苦出身,讲究的是艰苦朴素,可王树森不,他穿缎子棉袄,上面都是大钱、福禄寿字,穿狐狸皮大衣,吃华梅西餐厅。这些“不会过”的表现,让老伴一直喊他“败家子”。但现在看来,王树森确实是一位有着现代前卫开拓精神的前辈。他的信条是:“不能嫌贫爱富,穷人没钱也的给治病;能治的病给人家治,治不了的别瞎治;药里头不能掺假……”其实,说来说去,一个“德”字,道出了王树森为人、为医、为商的精神品位。u?, http://www.100md.com
在他时尚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中国传统观念的心。王树森的现代精神和传统观念一同流传下来,让“老王麻子”的传人们至今铭记。直到现在,王家还保持着“不拉桌”的传统。现如今王家在道外富锦街五道街的老宅子,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饭菜码一桌子,来的都是客。那时候,王麻子家为证明膏药用的是真正的虎骨,在膏药店门前陈列着一排关在笼中的老虎、黑熊等珍禽异兽,并在门前支锅下料当场熬制,成为哈尔滨当时的一大景观。在大匾之下,玻璃窗之外,又都同样设有一张宽大的案子,上面摆放着龟盖、熊掌、死蛇、鱼骨、猴皮……u?, http://www.100md.com
除此之外,还有和熬膏药根本就没关系的玩物。他们家门口养着个吃红肉拉白屎的老鹰,因为据说那“白屎”也可以晒干入药的。还有在会说话的鹦哥下边拴着一只蹦蹦跳跳的猴子,让这两个飞禽走兽在那表演。那鹦哥在上边说一句“拿王八盖子”,猴子就跳过去把龟盖举起来,给围观的群众看。再说一句“拿老鳖”,猴子又跳过去举起干鳖让观众欣赏,每次都是准确无误。每到这时候,王麻子家的观众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后来,这一对活宝被一个有权势的汉奸叶警佐硬给熊了去,把猴子拴到自家电话机桌旁,鹦哥挂在电话机上边,电话铃声一响,猴子就抓起电话机话筒,举到鹦哥的尖嘴之下,鹦哥就卷动它那柔软的肉舌,问句“您找谁?”然后再说“您等等”,猴子就把话筒放在桌子上,去按动电铃,叶警佐就来接电话。有意思吧。
日伪时期,中共满洲省委的地下党员在道外老王麻子街、北市场搞飞行集会,被日寇和汉奸追捕,当时满洲省委的高级干部、地下党员李维民,就是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王一民的原型,就跳墙到“真正老王麻子”膏药铺的后院,被王树森装扮成伙计,骗过日本宪兵而脱险。(放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很多年后,任鞍山市市长的李维民在口述长篇回忆录《地下烽火》时,还专门提到了这一段。(书皮《地下烽火》)y((*|vn, 百拇医药
还有一次,地下党员和抗日学生在老王麻子街打死两个日本宪兵,从大观园往摩电道跑,正好碰到王树森,王树森用手一指,就让他们跑那个有“仁丹”的胡同,这是通的。千万别跑有“大学眼药”的胡同,那是死胡同,几个人顺着写有白地黑字广告“仁丹”的胡同,跑到摩电道,直奔正阳街、桃花巷,闪了!后边追的伪警察和日本人连一个抗日学生也没有抓到。我后来在一本《日本军事密码》里看到了,小日本是太鬼了,他们侵略东三省以后,为了城市巷战的需要,作了很多广告,凡是在胡同口写有白地黑字广告“仁丹”的,是通的,凡是在胡同口写有白地黑字广告“大学眼药”的,一定是死胡同,这样一旦被抗日军民袭击,知道这个军事密码就能够逃生。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卖膏药的老中医怎么知道这个秘密呢?原来,王树森是个脑瓜极其灵活的人,他凭的就是天天走路观察的经验,摸索出了规律,没曾想,还救了抗日的学生,,我到今天都想不明白,王麻子这人有这样的脑力和记忆,你说他还能不发财?(放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y((*|vn, 百拇医药
确实发财了,这一发财,祸就来了。哈尔滨关东军司令部和宪兵队曾经多次派人找到王树森,命令他献出祖传的膏药秘方,交给日本人,因为他的行医执照和膏药的药检批件是日本厚生省省长安行介颁发的,王树森誓死不从,因为这个王树森,你别说往外拿配方啊,就是抓药配料也从不让别人看见哪!更何况是给日本人。y((*|vn, 百拇医药
他一看局势不好,就在一个黑夜把秘方传给了儿子王殿元,自己则时刻准备着接受伪满当局的迫害。有一天,哈尔滨日本关东军和宪兵队强令王树森为他们送去相当数量的膏药,并要他立刻交出祖传秘方,否则就没受他的行医执照和药检批件,你说,逼到这份上了,这个第一代“王麻子”怎么办?咱们明天接着说。y((*|vn, 百拇医药
最新(四)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走过百年)y((*|vn, 百拇医药
[主持人]:浮生白话,咱们接着昨天说。昨天说道,日伪时期,关东军司令部和宪兵队派人找到王树森,命其献出祖传的膏药秘方,王树森誓死不从,关东军和宪兵队强令王树森定期为他们送去相当数量的膏药。这个王麻子的传人王树森灵机一动,就为关东军和宪兵队“特制”了一批膏药,加了特殊的药料,治疗效果明显不好。基本上就是假药吧,日本人一用也不好事呀,从此他们就认定“王麻子膏药是骗人的”,就不再管他要方子了。
1948年,王树森病逝,老王麻子膏药正式传到了第二代传人王殿元手里。那时,老王麻子膏药正是鼎盛时期,每天的销售近千帖,还出口到国外。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殿元还是行医,继承祖业。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他为志愿军送去了大量的膏药。为志愿军办了很多好事。l$*, 百拇医药
[王院长妹妹]:1953年,志愿军班师回朝,一部分复员转业的伤残军人分到地方后没有住处,王殿元得知后,找到政府,将店铺后边的40多间私房无偿地送给伤残军人居住,道外区北七道街的“军属大院”由此得名,王殿元也被政府授予“开明绅士”的称号。(王殿元照片)l$*, 百拇医药
[支持人]王殿元行医之余,还喜欢摔交和拳击,他很热爱生活,成天出去打猎、玩球、摔交,会朋友,下馆子,1956年7月22日的哈尔滨市摔跤比赛和拳击表演大会上王殿元获得摔跤次重量级冠军。1957年 3月24日,市工会在市体育馆举办的全市工人摔跤比赛。年轻的中医王殿元和火星代表队的田海春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摔跤表演,颇得观众好评。王殿元以九比二获胜。后来他又代表哈尔滨参加了全国摔交比赛,并且还取得了名次,为哈尔滨增了光。(王殿元照片)l$*, 百拇医药
[马先生]:将摔跤,京剧l$*, 百拇医药
[主持人]:“文革”时期,因为王殿元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红卫兵曾四次到王家抄家,勒令他交出药方,王殿元遭了许多罪,却始终只字未露药方。王家当时珍藏的光绪年间和伪满政府颁发的行医执照被红卫兵一把火给烧了。l$*, 百拇医药
京都福庆堂的牌匾也被摘了下来,扔到老王麻子膏药店后院的小棚子里任凭雨打风吹。(福庆堂的牌匾特写)l$*, 百拇医药
那么,王麻子能经过这个打击吗?是不是从此就一蹶不振了呢?明天咱们接着说。l$*, 百拇医药
(五)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走过百年)l$*, 百拇医药
浮生白话,咱们接着昨天说。昨天咱们说,红卫兵的破坏,王麻子家遭受了巨创。不过,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尔滨市卫生局特批王麻子恢复名牌,王殿元恢复行医。王殿元于一九八0年十月又恢复了老字号“王麻子膏药”的经营,而且他们家当时还在《哈尔滨日报》上登了广告。l$*, 百拇医药
王麻子的后人王殿元除了经营膏药店之外,还以整骨见长。后人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不拘泥于祖上的成果,使古老的膏药发展到了能治疗20多种疾病。1978年,咱哈尔滨人著名作家陈玙构思了30年后,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陈玙曾帮助哈尔滨作过多年地下工作的鞍山市市长李维民,就是王一民的原型整理过革命回忆录《地下烽火》知道老麻子帮助地下党的故事,他专程拜访了王殿元,了解旧时哈尔滨的人情风貌,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篇幅写了王麻子街和王麻子膏药店的故事,写了王一民率领抗日群众在王麻子街飞行集会的传奇。
[申志远]:198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青岛电视台来哈拍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时,特别聘请“二王麻子”王殿元做哈尔滨历史顾问。在王殿元的指挥下,在道外荟芳里重建了上世纪30年代“王麻子街”的外景,王家祖传的“老王麻子膏药”和“京都福庆堂”的牌匾走进了电视剧。导演还邀请王殿元在剧中扮演了王麻子街上的生鱼王一角,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哈尔滨成为一段趣闻佳话,后来通过王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的小说和电视剧的播出,老王麻子膏药再一次名扬四海。(以上为放夜幕片子出画面)n, http://www.100md.com
[某老板]:火车站打假n,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王殿元和他父亲一样,医术高明,注重医德。王殿元在1989年病逝。现年78岁的夫人 是现在王麻子家最老的当家人了。这位老人如今依然居住在道外王麻子家膏药的旧址,这么多年,从没离开过。我想,她也是这个从医世家的精神支柱吧,只要王家还有人在,祖传的医术和医德就要继续传承下去。n, http://www.100md.com
2000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摄制组来到哈尔滨,专门拍摄老王麻子膏药及其后人的传奇故事。摄制组在哈尔滨待了5天,追溯了百年老字号的沧桑,将王殿元家的传奇故事展现在几亿观众的面前。那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水均益像往常一样充满感情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次的故事发生在哈尔滨,是许多哈尔滨人都曾经听说过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的故事。(《东方时空》片头带水均益)这期节目也是《东方时空》首次制作一个中医世家的节目。可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n, http://www.100md.com
2008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向哈尔滨市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颁发证书:该店以其百余年历史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中药传统膏药店。王麻子传人、王殿元骨伤医院院长王燕龄介绍,这是国内中医药界首家入选吉尼斯的中药界名店。如今,王殿元的六个子女中,有五位都在继续着家族的医药事业。(从这里开始是王家的现状的镜头,看病、治疗、做膏药等等)n, http://www.100md.com
从1899年至2008年,“真正老王麻子膏药”这家百年老店经历了满清、民国、日伪统治、新中国、文革、改革开放,由第一代闯关东的“王麻子”的创业发达,第二代“王麻子”的大起大落,再到第三代、第四代“王麻子”走进互联网网上卖膏药,上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荧屏,一个哈尔滨普通的家庭,“王麻子”家的家族史紧紧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给普通中国人带来的沧桑巨变,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力量。
王麻子街本不宽展,但是热闹非凡,摆摊的、卖艺的、说书的、唱戏的无所不有。然而,引人比较注目的还要说四家都以“王麻子”为标记的膏药店。其中有李明臣开设的“真正王麻子膏药店”,有王树森开设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有刘万谥开设的“这才是王麻子膏药店”,还有宋子珍开设的“真正假王麻子膏药店”。为了招徕生意,各家不仅在店牌名目上用心良苦,而且不惜工本,都在各自的门头上挂有三、五层装璜别致、风格各异的高大牌匾。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名目虽有七妙的变化,或自称“真”,或自称“假”,也实在堪称趣事,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都抱着“王麻子”不放。j*wl, 百拇医药
究竟谁是真“王麻子”呢?据调查所知,开创“王麻子膏药”的始祖是福庆堂。号称“真正老王麻子”的——王树森。j*wl, 百拇医药
王树森是满族人,祖居北京牛街。其父原系清宫护卫营的卫士。卫士们在操练武艺中,难免有跌打损伤之苦,于是就互相推拿揉搓,或者互赠些自己配用的药物。当时最受欢迎的是牛街王回回的“狗皮膏药”、马回回的“小灵丹”和王树森家的“王大膏药”。后来,因受宫庭纷争的牵累被排挤出京城,王树森随父到玉田县十里索守皇陵。名义上是皇宫让守陵墓,其实是发配,因玉田十里索距东西二陵都很遥远,到那以后就根本无人过问了。j*wl, 百拇医药
王树森从小随父熬制膏药。约在十七、八岁时,因家境败落,无法继续维持生活,于是单人挑担闯关东,来到了黑龙江省呼兰县,靠打零工、卖苦力维持生活。j*wl, 百拇医药
此间,生活异常困窘。因为生计关系,工余、尤其工闲,王树森又操其父所付的旧业——熬起膏药来,在呼兰庙头一带摆地摊叫卖。他熬制的膏药,功效独到,所以生意很好。于是他将祖传秘方做了分析研究,几经改造,创制了“拔毒膏”。这种膏药价格便宜。贴用方便,疗效极好,所以人们有病没病也都愿意备上几贴。王树森脸上有浅白麻子,每当人们有个磕磕碰碰,或者生疮长疖时,总有人指着庙头说:“到王麻子那儿买几贴膏药吧!”于是“王麻子膏药”首先在呼兰创出了名气。相继王树森又创制了一种大膏药——虎骨熊油膏,专治筋骨、腰腿各种寒症,以及因寒不孕等。于是“王麻子膏药”声誉越来越高,主顾越来越多,无论冬夏,熬多少卖多少,日日月月供不应求。二、三年后,呼兰有名的蒋家大户竟把姑娘配给王麻子为妻,王树森便定居于呼兰了。
二十年代末,王树森由呼兰迁到哈尔滨,落脚于太古南六道街“兄弟堂”院内行医。此间,“王麻子膏药”在哈尔滨已大有声望。王树森通过反复实践,在针灸外科和医治跌打损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膏药配合医术,行医治病取得了更好的效果。为谋取一张正式许可,他经受了百般刁难种种折磨,终于在伪康德三年,通过临床考试和药物化验,取得了伪满政府颁发的“王麻子膏药”专卖许可。随着哈尔滨街道的逐步形成,以及伪满洲国的民族分化政策——对满族人稍有照顾。王树森在富锦街姚锡九大院西侧划了营业地号,修了三间店面,确立了固定的营业场所——家眷铺福庆堂王麻子膏药店。te[u, 百拇医药
当时,生意大振,无论大小膏药皆供不应求,就在全盛时期,王树森还是亲自精选原料,亲自上秤配方,亲自看火监制,并且公开在门前支锅,当众下料,严格坚持质量标准,属守信誉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望,王树森熬膏药,总是全家男女老幼齐上阵,天天忙。就是只读小学一、二年级的十一、二岁的孩子,每晚也要在膏药衬布上打商标印章几千贴,往往打着打着就伏在纺单或衬布上呼呼地睡过去了。te[u, 百拇医药
王树森还坚持与人为善,治病救人,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有钱的花不多钱就治病,没钱的免费也治病。膏药以旧换新收半费,贴敷中间可免费再摊一次,尤其外地函购,不管寄不寄钱,总有专人优先寄去。te[u, 百拇医药
因为“王麻子膏药”方便、省钱、药效好,所以深受劳苦平民的欢迎。当时在国内销至东北三省、河南、河北、山东、山西,远至新疆伊犁;在国外,销至日本、苏联、蒙古、南洋和美国。当时的月销额达五、六千元(伪币)。 王麻子膏药在国内外用户越来越多,声誉越来越高。此时,李明臣、宋子珍、刘万谥等乡亲由各地纷纷前来,都愿借“王麻子”的名声开业熬膏药。王树森助人为乐,愿意乡邻们都好起来,就一一答应。为了区别起见,在自家的牌号上增加了“真正老”三个字,其他各家也都在“王麻子”三字上作出自己的文章来。于是一条具有独特经营风格的“王麻子街”便形成了。te[u, 百拇医药
王树森于一九四八年病逝,他的次子王殿元继承了祖业。一九五O年,经市卫生局许可,他担任了福庆堂药店的经理,年仅二十岁的王殿元,从那里接过了制药秘方,学得了熬膏药看火候的制药技巧,继承了对店铺的经营管理,使名牌保住了。在他主持下的福庆堂膏药店,整天顾客盈门,应接不暇,其兴旺景象不减当年。 王殿元不仅继承了父亲的医术,而且继承了父亲的医德。“别把钱看得太重”,“治病不象卖吃喝,伸手是祸,拳头是福。”父亲生前经常叨念的这些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父亲生前那些乐善好施的故事,更使他难以忘怀。那时,有一个叫周宝庭的,身无分文,又得了连疮腿,贫病交加,濒临死亡。王树森把他留在店里,为其免费治疗。治好后,又因其元处投奔,干脆留在店里帮忙,时间长达四年之久。除此,为报答治病恩情,进门就向王树森认干爹的竟不下十余人。在父亲的影响下。王殿元无论经营店铺,还是行医治病,总是经常告诫自己,不能重利害义。
一九五二年四月,突然来了四位不速之客,据翻译人员说,是从外蒙古来的。他们先是买膏药,然后又说打算多买,能制多少就买多少,把产品全部包下来。因来得突然,不明真象,王殿元未置可否,以“合计合计”为辞搪塞了过去。过了两天,他们又来交涉并提出新的要求,声称要买整个店铺,要把店铺全部人员接到外蒙,在那里建楼房,开工厂,制膏药,要什么条件,就答应什么条件。王殿元心想“中国人的东西怎能随便拿到外国去?”他拒绝了。来客仍不死心,又说要用优厚的条件买“拔毒膏”的技术,这也被他拒绝了。后来,为了避免麻烦,王殿元干脆躲了起来,这件事也就此不了了之。5p8e, 百拇医药
王殿元保住了名牌,但没有就此止步。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配合药物治疗,又广泛采用了针炙、推拿、整骨等医疗手段,收到了更理想的效果。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后,经考试取得了骨科中医师的资格。5p8e, 百拇医药
一九七九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使一度销声的“王麻子膏药“得以复苏,卫生局特批恢复名牌,通知王殿元可以再用“王麻子”的名义卖膏药。王殿元带领三个儿子重振家业,把他们经营的个体诊所办得越来越红火,慕名而来就医买药的顾客仍络绎不绝。5p8e, 百拇医药
附: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哈尔滨电视台周一——周五(2008-12-29 13:57:56)5p8e, 百拇医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a46a60100boap.html 申志远的新浪博客5p8e, 百拇医药
哈尔滨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浮生白话》推出特别节目《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5集,今晚(12月29日)23时35分开始播出,第二天早晨5时55分、中午12时40分重播两次,敬请收看:制片人主持人于浮生 ,执行制片人编导申思。5p8e, 百拇医药
(一)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闯关东)5p8e, 百拇医药
(放《夜幕》中 “王麻子街”场面)5p8e, 百拇医药
[外景主持] :到旧居拜访二代王麻子之妻。5p8e, 百拇医药
于浮生:今天,我这老哈尔滨就给您说说“老王麻子膏药”百年风雨和“王麻子街”的传奇。(王麻子家族照片)5p8e, 百拇医药
[配音]: “王麻子”祖上当过宫廷卫士,第一代王麻子闯关东在哈尔滨开创“王麻子街”,第二代“王麻子”捐出了“军属大院”,第三代第四代“王麻子”走进互联网上卖膏药,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怎么样,有故事吧!老太太说看病得上道里去,说走就走,咱们这去看看。(画面:道里门脸于进门)
[外景主持]:光绪年间,在北京牛街有家名扬京城的“京都福庆堂”药房,这就是“王麻子”王树森的父亲王照宇开的。现在这块匾还在王麻子传人家里。(镜头是“福庆堂”的牌匾)k^#3, 百拇医药
[配音]:“王麻子”本名叫王树森,满族人,祖上是正经八百的旗人,属正黄旗。他的父亲王照宇是满族正白旗人,他1875年出生在北京,在光绪政府的职务是宫廷里的带刀卫士。k^#3, 百拇医药
[演播室]:k^#3, 百拇医药
为了保卫皇上安全,这个王照宇练就几套拳脚,正经会点功夫,他善长用的是长枪短棍。他每天在宫中都要和同事们习武对打,刀剑没长眼,难免就伤筋动骨、跌打损伤。一般习武的人他都和红伤药结下不解之缘,王照宇他就经常跑御医房,当时有一名御医曾经帮他疗伤,有时还把药方告诉他,由于王照宇的父亲本人就是御医,习武的王照宇对医药就产生了兴趣,他就积累了一些秘方,他把宫廷秘方反复研究,竟然触类旁通,自己搞出一服新配方,王照宇常自己琢磨跌打药方,自己配制后就赠给和她一同习武的人,久而久之,王照宇自学成才就成了半个郎中了。他结合宫廷秘方调制独创了一种专治跌打损伤的膏药。当时取名叫“虎骨熊油膏”。这种膏药疗效神奇,一贴就灵,很快就在民间流传开了。王照宇他很有经营头脑,他一面任着公职,一面开起了自己的小买卖,就是“福庆堂”,因为“王大膏药”疗效奇佳,位于京城牛街的福庆堂迅速的就出名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清朝末年,满族八旗争权夺势,因宫廷纷争,王照宇受族人牵连,王家被排挤出京城,全家被发配到了河北玉田马连峪守皇陵,王家一下子衰落下来。此时他的儿子王树森已经十七八岁了。在玉田的几年里,他体会到了家族从兴盛到落魄的过程,王树森迅速成熟了起来,他就跟他爹提出来说:“我要‘闯关东’”。k^#3, 百拇医药
王树森不甘心和他父亲守陵度日,后来就在一天早晨,肩挑担子踏上了闯关东之旅,八旗子弟原就是闯入关的,现在又要闯回来,实在是历史开的大玩笑。不过王树森这么“回家”一闯荡,并不像许多人那样悲凉,而是令他的胸怀更加宽广了。(加《闯关东》流浪的画面)k^#3, 百拇医药
王树森一路挑着挑子,来到了松花江边的呼兰。1897年落脚于呼兰十字街的大庙前面,开始摆摊卖膏药。他凭着制膏药的手艺很快就在呼兰站住了脚,不过这时候,他也只是在街边摆摊而已。k^#3, 百拇医药
王树森觉得祖传的膏药出身宫廷,价格偏高,他就调制了一些拔毒膏和其他一些膏药,降低价位,让穷苦人和老百姓都能得到治疗。由于王树森小时候出天花时在脸上留下了浅白麻子,他脸上留有疤痕,人们干脆把他卖的膏药称为老王麻子膏药。于是“王麻子膏药”这一个不雅之号就不胫而走,而王树森的本名却被人们遗忘了。
“王麻子”是当时呼兰人最感亲切的一名中医。用绰号做品牌,“王麻子”本身就透着亲切、幽默和自信。你知道吗,“王麻子”不但是闯关东群体中救死扶伤、古道热肠的典范,还是位将近150公斤的“大胖子”,他爱穿爱吃爱玩,差不多是闯关东的那些人里面活得“最轻松”的。(王树森本人照片)], http://www.100md.com
很快的,一个让他出名的机会来了。呼兰蒋大户的姨太太多年不生娃,就想请王树森来诊治,这个蒋大户就说了,曾经有一个走江湖的给我治病,我本来是腿痛,可他却说:腿连腰、腰连肾,血管全身串通。结果给我全身贴了十二贴膏药,这人是骗子,后来让我送官府里去了,我看你挺年轻,相貌厚道,而且一口京腔,不像骗子,你要给我太太治好呀,我一定好好谢你。这个蒋大户当时就放话了,说,我就要看你的膏药好不好使,如果真治好了我姨太太的不孕症,让我们蒋家后继有人,我可是要给你王大夫一个惊喜。那么,是什么惊喜呢?咱明天接着说!], http://www.100md.com
(二)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秘方)],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浮生白话,咱白话着说。昨天咱们说道,呼兰蒋大户的姨太太多年不生娃,请王树森来诊治,并且放话,如果治好了姨太太的不孕症,让蒋家后继有人,我要给你王大夫一个惊喜。是什么惊喜呢?], http://www.100md.com
[王院长讲]:蒋大户没想到王大膏药“一贴”,姨太太还真生了大胖小子。王树森锋芒初露,蒋大户把他奉为上宾,惊喜之下将独生女儿许配给了王树森为妻。],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王树森携眷来哈,在道外,当时叫傅家店的太古街南头落户,仍以卖膏药为生。民国初年,滨江殖滨公司“兴通市面”,垫修北江沿以后,王树森迁居北七道街,办起了“福庆堂”膏药店。], http://www.100md.com
此时的哈尔滨刚刚开埠,生意人趋之若骛,王树森瞅准时机向大城市发展,来到了新开埠的哈尔滨道外区的富锦街开起了药房,挂上了京都福庆堂老王麻子膏药的牌匾,从此就再也没挪地方。(放老哈尔滨镜头和画面)他熬制的“虎骨熊油膏”、“海马万应膏”等,专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男子肾寒、妇人血寒等症,疗效颇佳,配方精良、治疗疔毒、风湿关节炎很有效,很快出了名,成了供不应求的畅销货。。], http://www.100md.com
当时,生意大火,膏药供不应求。王树森亲自精选原料,亲自上秤配方,亲自看火监制,而且公开在门前支锅,当众下料,严格坚持质量标准,恪守信誉,赢得了更加广泛的声望。全盛时期,王麻子膏药在东北各地都有分号,说是分号,其实不归王树森管理,只是在他家进药。王树森重视膏药质量、恪守信誉、坚持薄利多销,他熬制的膏药一直远销到新疆的伊犁,在日本、苏联、蒙古、美国、南洋也有一定的市场。
1936年,王树森领到了伪满政府颁发的老王麻子膏药专卖许可证(图片),大张旗鼓地卖起了膏药,很快在哈尔滨出了名。一些关里的亲戚听说王树森“发”了,同乡的李明臣、宋子珍、刘万溢也纷纷投奔王家来到哈尔滨,都要开膏药店,面对闯关东的穷哥们的要求,第一代王麻子王树森的心胸非常开阔,想到医多便民,他欣然同意乡亲们挂起了王麻子膏药的招牌开店谋生。[0cn, http://www.100md.com
[杨老板]:对关里老乡借着自己名号开店的行为,王树森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很支持,只要有老乡来找他想要开“分号”,他立刻“授权”。其实,别家赚了钱,不给王树森一毛,可是他不计较,“有钱大家赚”。一时间,富锦街上出现了王树森家的“真正老王麻子”福庆堂和亲戚们开的“真王麻子”广生堂、“假王麻子”义生堂、“真假王麻子”德生堂“这才是王麻子”等膏药铺,这喧嚣一时的“王麻子热”在当时的哈尔滨产生轰动效应,乃至富锦街的原街名都被人遗弃了,自然而然地被“王麻子街”所取代。(放《夜幕》中 “王麻子街”场面)。[0cn,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对于关里老乡借着自己名号开店的行为,王树森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很支持,只要有老乡来找他想要开“分号”,王树森都同意,但是有一条必须遵守的条款,那就是“真正老王麻子”的招牌,只有王树森能叫,别人,谁也不能用。[0cn, http://www.100md.com
在此后的年月里,“福庆堂”虽然遭到了“火烧大兴里”的劫难,姚锡九等豪绅地痞的欺凌,警察特务的勒索,同行“冤家”的排挤,但因为它重视信誉、讲究疗效,生意越来越好,膏药销路也越来越广。它月产膏药多达上万张,国内名传十三省,国外远销外蒙、日本和苏联。于是“王麻子膏药”这一不雅之号就不胫而走,而“福庆堂”本号却被人们遗忘了。[0cn, http://www.100md.com
当时,刚刚在伪新京(现长春)成立的伪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满映)还专门来哈尔滨拍摄了一部有声的故事片《王麻子膏药》。[0cn, http://www.100md.com
[申志远]:前几年,王麻子传人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资料馆找这个片子,没有找到,原来是1945年,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时候,在长春当作日军的战利品运到苏联去了,这个片子,连日本都没有了,在苏联,现在叫俄罗斯呢,当时这个电影一放,更是作了大的广告呀![0cn,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在那么早的时候,这个王麻子膏药的故事就被拍成了电影,这也真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明,说明这个字号在当时的名气。一生颠沛流离的王树森有着一副古道热肠,他曾在街头脱下狐狸皮袄赠送给快要冻死的乞丐。有一次,王树森坐洋车,硬把车压翻了,吓得车夫反复道歉,王树森却拍拍衣服站起来说:“没事儿,不怪你,是我太重了。”从那以后,每次“打车”,别人给一块钱车费,他一定还得给人家再加一块。
王树森不光治病救人,有来要饭的,他给完饭吃,还送人家点钱。王树森的信条是“行医不要把钱看重,要把病人看重”。因此,没钱的不花钱也看病在他那里是常有的事。一名叫周宝莲的穷人得了连疮腿,王树森为他治好病,分文未取,见他衣食无着,又留在店里帮工将近四年。u?, http://www.100md.com
他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走上正轨以后,第一代“王麻子”王树森他是上午做买卖,下午就关了店门,没影了,他到底干什么去了呢,我明天接着说!u?, http://www.100md.com
(三)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秘方)u?, http://www.100md.com
浮生白话,咱白话着说。昨天我们说道,第一代“王麻子”王树森是上午做买卖,下午就关了店门,他干什么去了呢,原来是听戏去了,他认为,钱够赚就行。当时的道外,集中了哈尔滨的名商、名医、名角……名流之间都有来往。王树森古道热肠,为人宽厚,艰苦的“闯关东”似乎没有给他留下痛苦的印记,他的人生是快乐而充实的。在“王麻子”全盛时期,他穿梭于老道外的各种“时尚派对”,听书、听戏,看电影、上茶楼、吃馆子;在日伪统治的艰难岁月,他也随机应变地化解了家族的一个又一个麻烦。u?, http://www.100md.com
王树森为人很时髦,算得上当时的时尚名流。他拜把子、结兄弟,一家有难,大家帮忙,是个热诚人。“闯关东”的人大多苦出身,讲究的是艰苦朴素,可王树森不,他穿缎子棉袄,上面都是大钱、福禄寿字,穿狐狸皮大衣,吃华梅西餐厅。这些“不会过”的表现,让老伴一直喊他“败家子”。但现在看来,王树森确实是一位有着现代前卫开拓精神的前辈。他的信条是:“不能嫌贫爱富,穷人没钱也的给治病;能治的病给人家治,治不了的别瞎治;药里头不能掺假……”其实,说来说去,一个“德”字,道出了王树森为人、为医、为商的精神品位。u?, http://www.100md.com
在他时尚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中国传统观念的心。王树森的现代精神和传统观念一同流传下来,让“老王麻子”的传人们至今铭记。直到现在,王家还保持着“不拉桌”的传统。现如今王家在道外富锦街五道街的老宅子,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饭菜码一桌子,来的都是客。那时候,王麻子家为证明膏药用的是真正的虎骨,在膏药店门前陈列着一排关在笼中的老虎、黑熊等珍禽异兽,并在门前支锅下料当场熬制,成为哈尔滨当时的一大景观。在大匾之下,玻璃窗之外,又都同样设有一张宽大的案子,上面摆放着龟盖、熊掌、死蛇、鱼骨、猴皮……u?, http://www.100md.com
除此之外,还有和熬膏药根本就没关系的玩物。他们家门口养着个吃红肉拉白屎的老鹰,因为据说那“白屎”也可以晒干入药的。还有在会说话的鹦哥下边拴着一只蹦蹦跳跳的猴子,让这两个飞禽走兽在那表演。那鹦哥在上边说一句“拿王八盖子”,猴子就跳过去把龟盖举起来,给围观的群众看。再说一句“拿老鳖”,猴子又跳过去举起干鳖让观众欣赏,每次都是准确无误。每到这时候,王麻子家的观众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后来,这一对活宝被一个有权势的汉奸叶警佐硬给熊了去,把猴子拴到自家电话机桌旁,鹦哥挂在电话机上边,电话铃声一响,猴子就抓起电话机话筒,举到鹦哥的尖嘴之下,鹦哥就卷动它那柔软的肉舌,问句“您找谁?”然后再说“您等等”,猴子就把话筒放在桌子上,去按动电铃,叶警佐就来接电话。有意思吧。
日伪时期,中共满洲省委的地下党员在道外老王麻子街、北市场搞飞行集会,被日寇和汉奸追捕,当时满洲省委的高级干部、地下党员李维民,就是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王一民的原型,就跳墙到“真正老王麻子”膏药铺的后院,被王树森装扮成伙计,骗过日本宪兵而脱险。(放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很多年后,任鞍山市市长的李维民在口述长篇回忆录《地下烽火》时,还专门提到了这一段。(书皮《地下烽火》)y((*|vn, 百拇医药
还有一次,地下党员和抗日学生在老王麻子街打死两个日本宪兵,从大观园往摩电道跑,正好碰到王树森,王树森用手一指,就让他们跑那个有“仁丹”的胡同,这是通的。千万别跑有“大学眼药”的胡同,那是死胡同,几个人顺着写有白地黑字广告“仁丹”的胡同,跑到摩电道,直奔正阳街、桃花巷,闪了!后边追的伪警察和日本人连一个抗日学生也没有抓到。我后来在一本《日本军事密码》里看到了,小日本是太鬼了,他们侵略东三省以后,为了城市巷战的需要,作了很多广告,凡是在胡同口写有白地黑字广告“仁丹”的,是通的,凡是在胡同口写有白地黑字广告“大学眼药”的,一定是死胡同,这样一旦被抗日军民袭击,知道这个军事密码就能够逃生。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卖膏药的老中医怎么知道这个秘密呢?原来,王树森是个脑瓜极其灵活的人,他凭的就是天天走路观察的经验,摸索出了规律,没曾想,还救了抗日的学生,,我到今天都想不明白,王麻子这人有这样的脑力和记忆,你说他还能不发财?(放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y((*|vn, 百拇医药
确实发财了,这一发财,祸就来了。哈尔滨关东军司令部和宪兵队曾经多次派人找到王树森,命令他献出祖传的膏药秘方,交给日本人,因为他的行医执照和膏药的药检批件是日本厚生省省长安行介颁发的,王树森誓死不从,因为这个王树森,你别说往外拿配方啊,就是抓药配料也从不让别人看见哪!更何况是给日本人。y((*|vn, 百拇医药
他一看局势不好,就在一个黑夜把秘方传给了儿子王殿元,自己则时刻准备着接受伪满当局的迫害。有一天,哈尔滨日本关东军和宪兵队强令王树森为他们送去相当数量的膏药,并要他立刻交出祖传秘方,否则就没受他的行医执照和药检批件,你说,逼到这份上了,这个第一代“王麻子”怎么办?咱们明天接着说。y((*|vn, 百拇医药
最新(四)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走过百年)y((*|vn, 百拇医药
[主持人]:浮生白话,咱们接着昨天说。昨天说道,日伪时期,关东军司令部和宪兵队派人找到王树森,命其献出祖传的膏药秘方,王树森誓死不从,关东军和宪兵队强令王树森定期为他们送去相当数量的膏药。这个王麻子的传人王树森灵机一动,就为关东军和宪兵队“特制”了一批膏药,加了特殊的药料,治疗效果明显不好。基本上就是假药吧,日本人一用也不好事呀,从此他们就认定“王麻子膏药是骗人的”,就不再管他要方子了。
1948年,王树森病逝,老王麻子膏药正式传到了第二代传人王殿元手里。那时,老王麻子膏药正是鼎盛时期,每天的销售近千帖,还出口到国外。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殿元还是行医,继承祖业。在抗美援朝的时候,他为志愿军送去了大量的膏药。为志愿军办了很多好事。l$*, 百拇医药
[王院长妹妹]:1953年,志愿军班师回朝,一部分复员转业的伤残军人分到地方后没有住处,王殿元得知后,找到政府,将店铺后边的40多间私房无偿地送给伤残军人居住,道外区北七道街的“军属大院”由此得名,王殿元也被政府授予“开明绅士”的称号。(王殿元照片)l$*, 百拇医药
[支持人]王殿元行医之余,还喜欢摔交和拳击,他很热爱生活,成天出去打猎、玩球、摔交,会朋友,下馆子,1956年7月22日的哈尔滨市摔跤比赛和拳击表演大会上王殿元获得摔跤次重量级冠军。1957年 3月24日,市工会在市体育馆举办的全市工人摔跤比赛。年轻的中医王殿元和火星代表队的田海春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摔跤表演,颇得观众好评。王殿元以九比二获胜。后来他又代表哈尔滨参加了全国摔交比赛,并且还取得了名次,为哈尔滨增了光。(王殿元照片)l$*, 百拇医药
[马先生]:将摔跤,京剧l$*, 百拇医药
[主持人]:“文革”时期,因为王殿元的家庭出身是资本家,红卫兵曾四次到王家抄家,勒令他交出药方,王殿元遭了许多罪,却始终只字未露药方。王家当时珍藏的光绪年间和伪满政府颁发的行医执照被红卫兵一把火给烧了。l$*, 百拇医药
京都福庆堂的牌匾也被摘了下来,扔到老王麻子膏药店后院的小棚子里任凭雨打风吹。(福庆堂的牌匾特写)l$*, 百拇医药
那么,王麻子能经过这个打击吗?是不是从此就一蹶不振了呢?明天咱们接着说。l$*, 百拇医药
(五)王殿元与“王麻子”百年(走过百年)l$*, 百拇医药
浮生白话,咱们接着昨天说。昨天咱们说,红卫兵的破坏,王麻子家遭受了巨创。不过,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哈尔滨市卫生局特批王麻子恢复名牌,王殿元恢复行医。王殿元于一九八0年十月又恢复了老字号“王麻子膏药”的经营,而且他们家当时还在《哈尔滨日报》上登了广告。l$*, 百拇医药
王麻子的后人王殿元除了经营膏药店之外,还以整骨见长。后人们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不拘泥于祖上的成果,使古老的膏药发展到了能治疗20多种疾病。1978年,咱哈尔滨人著名作家陈玙构思了30年后,开始动笔写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陈玙曾帮助哈尔滨作过多年地下工作的鞍山市市长李维民,就是王一民的原型整理过革命回忆录《地下烽火》知道老麻子帮助地下党的故事,他专程拜访了王殿元,了解旧时哈尔滨的人情风貌,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篇幅写了王麻子街和王麻子膏药店的故事,写了王一民率领抗日群众在王麻子街飞行集会的传奇。
[申志远]:1983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和青岛电视台来哈拍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时,特别聘请“二王麻子”王殿元做哈尔滨历史顾问。在王殿元的指挥下,在道外荟芳里重建了上世纪30年代“王麻子街”的外景,王家祖传的“老王麻子膏药”和“京都福庆堂”的牌匾走进了电视剧。导演还邀请王殿元在剧中扮演了王麻子街上的生鱼王一角,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哈尔滨成为一段趣闻佳话,后来通过王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的小说和电视剧的播出,老王麻子膏药再一次名扬四海。(以上为放夜幕片子出画面)n, http://www.100md.com
[某老板]:火车站打假n, http://www.100md.com
[主持人]:通过这些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王殿元和他父亲一样,医术高明,注重医德。王殿元在1989年病逝。现年78岁的夫人 是现在王麻子家最老的当家人了。这位老人如今依然居住在道外王麻子家膏药的旧址,这么多年,从没离开过。我想,她也是这个从医世家的精神支柱吧,只要王家还有人在,祖传的医术和医德就要继续传承下去。n, http://www.100md.com
2000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摄制组来到哈尔滨,专门拍摄老王麻子膏药及其后人的传奇故事。摄制组在哈尔滨待了5天,追溯了百年老字号的沧桑,将王殿元家的传奇故事展现在几亿观众的面前。那天,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主持人水均益像往常一样充满感情地“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次的故事发生在哈尔滨,是许多哈尔滨人都曾经听说过的“真正老王麻子膏药”的故事。(《东方时空》片头带水均益)这期节目也是《东方时空》首次制作一个中医世家的节目。可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n, http://www.100md.com
2008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向哈尔滨市真正老王麻子膏药店颁发证书:该店以其百余年历史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中药传统膏药店。王麻子传人、王殿元骨伤医院院长王燕龄介绍,这是国内中医药界首家入选吉尼斯的中药界名店。如今,王殿元的六个子女中,有五位都在继续着家族的医药事业。(从这里开始是王家的现状的镜头,看病、治疗、做膏药等等)n, http://www.100md.com
从1899年至2008年,“真正老王麻子膏药”这家百年老店经历了满清、民国、日伪统治、新中国、文革、改革开放,由第一代闯关东的“王麻子”的创业发达,第二代“王麻子”的大起大落,再到第三代、第四代“王麻子”走进互联网网上卖膏药,上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荧屏,一个哈尔滨普通的家庭,“王麻子”家的家族史紧紧地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给普通中国人带来的沧桑巨变,表现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