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药茶疗法
编号:10178857
时者尚也:品茶心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药材GAP网
     作者:杨世膺

    “文化”正在误导,“文化”正被误导。

    关于文化的误导,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有这样一段话:“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

    继豪华气派的酒楼,或灯红酒绿的酒吧,或狂野放浪的迪厅,或温情脉脉的咖啡屋之后,各式各样的茶馆异军突起,经营者绞尽脑汁标新立异,茶艺馆被包装成千娇百媚的文化“宠物”,款款挤进熙熙攘攘、喧嚣芜杂的市场,无一例外地扯着“文化”的大旗。茶文化被商业演绎,在大众传媒的权力关系中“变形”,被市场误导,同时,又反过来误导市场,人们有意无意地混淆“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外延。

    品茶日久,品之愈深,愈觉茶道三昧要在不寻常处去品。茶太深,深到有时便不宜作为日常的“娱乐”,因此,茶艺也才应运而生。“茶道”是茶道,“茶艺”是茶艺,茶艺是商业化、大众化的茶道。
, 百拇医药
    茶艺未兴时,几个朋友参照“舶来品”折腾出几套茶艺表演的动作,一时成为“首创”,自己也俨然以“鼻祖”自居,被众多经营者或“克隆”或改装。

    一次,有个茶艺表演的“首创”者对我发牢骚,说别人未经允许,用了他的“知识产权”,挪用也罢,却又用得变味,“歪曲”了他“原创”。此时茶艺初兴,许多地方都有大同小异“独创”的茶艺。严格来讲,所谓“首创”仍非“首创”,和其他人一样,他也是在别人框架的基础上动些手脚。横移竖挪地作点改动而已。只不过比后来者早些,如此义正辞严地指责别人抄袭、盗用未免有点“和尚动得,我动不得?”的味道。

    在多元化的商业时代,茶艺能多出几种“版本”还有点百花齐放的味道,当然,“翻版”或“改版”还有个品位高低的问题,这是另一个话题。言说茶艺的“版本”,旨在引出:挪移式的“翻版”与“改版”仍处于一种较为原始的“亚文化态”,这种“亚文化态”的大众文化其实更适合于商业运行的模式。从来,商业的对象是大众,赢得大众的需求就是赢得市场,这无可厚非。商业化的茶不能过于“深入”,而必须适当“浅出”,成为大众所能接纳并在品赏茶艺中得到休闲享受的活动。
, 百拇医药
    相对于现代竞争,茶艺作为较为“宁静”的一种休闲文化出现,首先是商业化的产物,其次才是文化味较浓的商品,无须为了“文化”而“躲躲闪闪”。它与咖啡和可乐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样的职能。咖啡与可乐虽然风靡全球,却从来就是大众的饮料,没有享受过“高雅文化”的待遇,这并不影响人们对咖啡与可乐的喜爱。惟独茶,精神上被中国古代的风流才子与现代商人喝成“两腋习习生风”、“飘飘欲仙”的尤物,披上“文化”的大衣,物质上被炒成一斤数十万元天价的茶王。有时会想,茶文化雅则雅矣,但真那么“神”么?如果出于某种私人化或商业化的需要,着意为“茶文化”涂脂抹粉,披上“精品文化”外衣,一味拔高,反倒有些“高处不胜寒”了。

    茶就是茶,茶艺不仅不因其大众的属性而“降格”。相反,在茶文化普及方面,茶艺因其大众属性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喧嚣的现代,人们通过茶艺的桥梁与茶结缘,亲近茶道。茶道派生茶艺,又反过来成为茶艺之余、一道休闲娱乐、锦上添花的文化风景。

    品茶,有意无意间,品出一小段大众心态,也算是日有所得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