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让疫魔却步——记302医院奋战在抗非典一线的护士们
护士是伟大的!护士是神圣的!她有母爱的博深,她有希望的种子,她有善良的天性,她给需要帮助的人送上的是希望,是生的力量!
——题记:摘自《302医院感染一科护师吕艳清的日记》
在解放军302医院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上,奋战着这样一群优秀的女兵。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与疫魔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只有19岁,这群有的平时连见到老鼠、虫子都害怕的女兵,在面目狰狞的疫魔面前,却表现得异常镇定、无畏和果敢。她们共同拥有一个崇高而响亮的名字——“白衣天使”。正是她们,为非典患者编织着一道道生命的防护网,使疫魔闻风丧胆,望而却步,她们用爱心、青春、智慧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奉献之歌。
你们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病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病人。
, 百拇医药
——摘自《北京市第五中学学生致302医院白衣天使的信》
在搏击非典的战场上,接触患者最频繁、工作最琐碎、感染机会最多的是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明知可能被染病,可能有死亡,但她们互相鼓励,相互安慰,一直坚守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护士长,我害怕,我好象在做梦!”二病区一位年轻的护士在进入病房的一刹那,突然转过身抱着唐永红护士长喃喃地说。唐永红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对身边所有的护士说:“别怕,你们跟我来!”
当时,非典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一方面,对病人的救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而另一方面,救治非典患者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个考验,更是对医护人员勇气及工作责任心的考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为护士长的唐永红总是冲在最前面,毫不退缩,带领护士们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输液打针、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与特护人员一起为病危患者翻身、扣背、更换被服、调节呼吸机等等。自3月份以来,她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经常替班加班,有时工作连续达10多小时。一个多月下来,唐永红的身体越来越消瘦,可她依然奔波在病区。不少人为她捏了一把汗,心疼地说:“你不要命了,赶紧休息休息吧!”可她为找到坚守“火线”的理由,悄悄去做了血常规、肺部CT等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她主动找到院领导说:“在关键时刻退出一线,我有种临阵脱逃的感觉,特别是现在护理工作这么忙、病人病情这么重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也是护士和病人最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怎能当逃兵呢?”就这样,唐永红执意和战友们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 百拇医药
患者身旁没有亲人陪伴,又不允许探视,他们心里难免会感到孤单。为此,唐永红发起成立了“送温馨小组”,还专门写了《致非典患者的信》,入院患者人手一份。这个小组的护士们每天到患者床前,主动询问需要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心事。她们不仅随时为病人购买生活用品、报刊杂志、水果食品等,而且还为病人制作可口的饭菜、联系亲朋好友,并留下24小时联系电话,只要需要,随时通过对讲机或电话联系,她们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满足患者的要求。“送温馨小组”活动开展以后,得到了全科人员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不久,科室所有医护人员都加入其中,热情地为患者提供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自从温馨小组成立后,他们每天都要想方设法为病人买新鲜的草莓、梨子、西瓜等,唐永红还经常吩咐家人为患者制作银耳莲子羹和鸡汤,送到病房。一些患者感激地说:“我们患病是非常不幸的,可是能够遇到你们这么好的护士,又是幸运的!”
白衣天使们,你们是病人的阳光,你们用无私的爱心为病人送去无微不至关心的同时,却忽视了亲人和自己。
, 百拇医药
——摘自《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师生致302医院白衣天使的信》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许多护士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化作了对患者的倍加关怀之情。对父母、对爱人、对儿女所能做的,仅仅是电话里的一声简短的问候和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歉意。
三病区护士长王岩与SARS病人打交道的当天下午,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中保姆告诉她,女儿上午在学校发烧,体温已经达到39.4度。此时,她的脑海里最先涌现的只是“SARS”!随后是一片空白。稍后,在安慰了女儿几句后,嘱咐保姆赶紧带女儿到附近医院就诊。挂完电话,又继续她的护理工作。
一天,王岩收到了女儿捎来的一封信。启开信封后发现里面装有20只小巧玲珑的千纸鹤和一封短信:“妈妈,从你进SARS病房的第一天起,我每天都给你叠一只千纸鹤,每天都为你祝福!今天是第20天……”读着仅有几行字的短信,她的眼眶湿润了,没想到过去撒娇淘气的女儿,今天却变得如此坚强、懂事……
, http://www.100md.com
3月初,唐永红得知远在四川老家年愈七旬的母亲,因怀疑患癌症住进了医院,她真想立即飞到父母的身边,尽一份孝心。可就在这时,疫情发生了。唐永红毅然取消了休假计划,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把对母亲的深深爱念全部倾注到了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
护师周静涛为了护理患者,不得不将年仅4岁的女儿“寄存”在郊外的爷爷奶奶家;张冬梅的爱人生病在家,可她也无暇照顾。谢蕊芳、许洪新等护士即将当新娘,为了护理患者,主动推迟婚期;护士刘艳萍、丁艳、李宁原本想要小孩,都取消了这个念头。党莉杰、吴丹、苑红、段艳蕊、凌宾芳等护士,家里和生活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她们中没有一个临阵退缩的。她们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安危抛在脑后,没有一人向困难低头,没有一人在危险面前止步!
为危重患者上特护的护师吕艳清,由于劳累过度,体力不支,不幸病倒在护理岗位上。刚住院时,她认为休息2周后就可以出院,心里还惦记着上特护,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发烧、全身酸痛等症状,接着病情进一步恶化,被诊断感染上了非典。躺在病床上的她,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同时,依然牵挂着她曾经护理的患者,以护士的本份和坚韧的毅力,为病区的所有病友写去慰问信,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最终战胜疾病。
, 百拇医药
如果生命是一只船,你们堪称钢铁战舰,涉足险地,敢于攻坚。
——摘自《北京市第五中学学生致302医院白衣天使的信》
感染二科的护士为病人扎针原本人人是能手,可自从大家护理非典患者带上手套后,就感到动作不如以前“利落”。护士长王岩知道后,主动把这些“难活”揽到自己身上。每当此时,病人感激的泪水几乎是伴随着药液一起一点一滴往外涌……
为病人洗脸、做口腔护理、喂饭等近距离服务,危险程度相当大。面对面给重危病人喂饭,病人呼出的高浓度病毒会直接喷到护士的脸上,往病人嘴里送一口饭,病人往往要喘好几口气才能咽下,有时病人吃下半碗饭需要半个小时。尽管如此,杨信荣、宋国芳、胡雪松、褚静茹、陈雪丽、陈芬等护士每次给病人都要喂完最后一粒米饭,让病人喝完最后一口汤。热情的服务,一流的技术赢得了病人的赞誉。患者出院后,纷纷打电话或写信,感谢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天使们。
, 百拇医药
护士们放下女性的矜持,除了安置病人、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量血氧饱和度外,杨雪莲、刘丽丹、王冰、戚莉莉、秦芬等护士,还要为危重患者洗漱、喂饭、喂水、服药、擦身、捶背、倒大小便……三病区仅有10位护士轮班,可病人多达30人,而且几乎每天都有3-4名危重病人、4人需要上呼吸机、10多个人需要一级护理。护士们在病房里来回不停地转动,已是下午2点了,可会议室的桌子上还摆着她们来不及吃的中午盒饭,下午2点“倒班”的护士通常要忙到下午5点才离开岗位。有天晚上,年仅20岁的护士董文娟,从午夜12点开始参加急救,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病人去世,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采访结束时,又传来消息:因救治非典患者不幸被感染后康复出院的张瑞新、丁幼红、许洪新、李林青、孙艳红等护士,经短暂休整,又主动请缨,毅然重返第一线。
这里,奋战着一个优秀的群体!她们当中,好多人已有60多天没和自己的家人、儿女团聚了,她们像哨兵一样忠于自己的职守,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她们不知道,这场战斗还将持续多久,但有一点她们心里比谁都明白: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疫魔一天不被消灭,她们就一天不离开战场!, 百拇医药(黄显斌 段志辉 何巍)
——题记:摘自《302医院感染一科护师吕艳清的日记》
在解放军302医院抗击非典的主战场上,奋战着这样一群优秀的女兵。他们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与疫魔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她们中,年龄最大的42岁,最小的只有19岁,这群有的平时连见到老鼠、虫子都害怕的女兵,在面目狰狞的疫魔面前,却表现得异常镇定、无畏和果敢。她们共同拥有一个崇高而响亮的名字——“白衣天使”。正是她们,为非典患者编织着一道道生命的防护网,使疫魔闻风丧胆,望而却步,她们用爱心、青春、智慧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的奉献之歌。
你们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让给病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把幸福让给病人。
, 百拇医药
——摘自《北京市第五中学学生致302医院白衣天使的信》
在搏击非典的战场上,接触患者最频繁、工作最琐碎、感染机会最多的是护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明知可能被染病,可能有死亡,但她们互相鼓励,相互安慰,一直坚守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护士长,我害怕,我好象在做梦!”二病区一位年轻的护士在进入病房的一刹那,突然转过身抱着唐永红护士长喃喃地说。唐永红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对身边所有的护士说:“别怕,你们跟我来!”
当时,非典来势凶猛,传染性强,一方面,对病人的救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而另一方面,救治非典患者不仅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个考验,更是对医护人员勇气及工作责任心的考验。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身为护士长的唐永红总是冲在最前面,毫不退缩,带领护士们深入病房,观察患者病情,为患者输液打针、喂水喂饭、端屎倒尿,与特护人员一起为病危患者翻身、扣背、更换被服、调节呼吸机等等。自3月份以来,她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经常替班加班,有时工作连续达10多小时。一个多月下来,唐永红的身体越来越消瘦,可她依然奔波在病区。不少人为她捏了一把汗,心疼地说:“你不要命了,赶紧休息休息吧!”可她为找到坚守“火线”的理由,悄悄去做了血常规、肺部CT等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正常的情况下,她主动找到院领导说:“在关键时刻退出一线,我有种临阵脱逃的感觉,特别是现在护理工作这么忙、病人病情这么重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也是护士和病人最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怎能当逃兵呢?”就这样,唐永红执意和战友们战斗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 百拇医药
患者身旁没有亲人陪伴,又不允许探视,他们心里难免会感到孤单。为此,唐永红发起成立了“送温馨小组”,还专门写了《致非典患者的信》,入院患者人手一份。这个小组的护士们每天到患者床前,主动询问需要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心事。她们不仅随时为病人购买生活用品、报刊杂志、水果食品等,而且还为病人制作可口的饭菜、联系亲朋好友,并留下24小时联系电话,只要需要,随时通过对讲机或电话联系,她们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满足患者的要求。“送温馨小组”活动开展以后,得到了全科人员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不久,科室所有医护人员都加入其中,热情地为患者提供周到、方便、快捷的服务。
自从温馨小组成立后,他们每天都要想方设法为病人买新鲜的草莓、梨子、西瓜等,唐永红还经常吩咐家人为患者制作银耳莲子羹和鸡汤,送到病房。一些患者感激地说:“我们患病是非常不幸的,可是能够遇到你们这么好的护士,又是幸运的!”
白衣天使们,你们是病人的阳光,你们用无私的爱心为病人送去无微不至关心的同时,却忽视了亲人和自己。
, 百拇医药
——摘自《北京市海淀区培英小学师生致302医院白衣天使的信》
在这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许多护士把对亲人的无限思念,化作了对患者的倍加关怀之情。对父母、对爱人、对儿女所能做的,仅仅是电话里的一声简短的问候和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歉意。
三病区护士长王岩与SARS病人打交道的当天下午,接到了家里的电话,家中保姆告诉她,女儿上午在学校发烧,体温已经达到39.4度。此时,她的脑海里最先涌现的只是“SARS”!随后是一片空白。稍后,在安慰了女儿几句后,嘱咐保姆赶紧带女儿到附近医院就诊。挂完电话,又继续她的护理工作。
一天,王岩收到了女儿捎来的一封信。启开信封后发现里面装有20只小巧玲珑的千纸鹤和一封短信:“妈妈,从你进SARS病房的第一天起,我每天都给你叠一只千纸鹤,每天都为你祝福!今天是第20天……”读着仅有几行字的短信,她的眼眶湿润了,没想到过去撒娇淘气的女儿,今天却变得如此坚强、懂事……
, http://www.100md.com
3月初,唐永红得知远在四川老家年愈七旬的母亲,因怀疑患癌症住进了医院,她真想立即飞到父母的身边,尽一份孝心。可就在这时,疫情发生了。唐永红毅然取消了休假计划,全身心地投入到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她把对母亲的深深爱念全部倾注到了为患者服务的工作中。
护师周静涛为了护理患者,不得不将年仅4岁的女儿“寄存”在郊外的爷爷奶奶家;张冬梅的爱人生病在家,可她也无暇照顾。谢蕊芳、许洪新等护士即将当新娘,为了护理患者,主动推迟婚期;护士刘艳萍、丁艳、李宁原本想要小孩,都取消了这个念头。党莉杰、吴丹、苑红、段艳蕊、凌宾芳等护士,家里和生活上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她们中没有一个临阵退缩的。她们始终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个人的安危抛在脑后,没有一人向困难低头,没有一人在危险面前止步!
为危重患者上特护的护师吕艳清,由于劳累过度,体力不支,不幸病倒在护理岗位上。刚住院时,她认为休息2周后就可以出院,心里还惦记着上特护,没想到很快就出现了发烧、全身酸痛等症状,接着病情进一步恶化,被诊断感染上了非典。躺在病床上的她,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同时,依然牵挂着她曾经护理的患者,以护士的本份和坚韧的毅力,为病区的所有病友写去慰问信,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最终战胜疾病。
, 百拇医药
如果生命是一只船,你们堪称钢铁战舰,涉足险地,敢于攻坚。
——摘自《北京市第五中学学生致302医院白衣天使的信》
感染二科的护士为病人扎针原本人人是能手,可自从大家护理非典患者带上手套后,就感到动作不如以前“利落”。护士长王岩知道后,主动把这些“难活”揽到自己身上。每当此时,病人感激的泪水几乎是伴随着药液一起一点一滴往外涌……
为病人洗脸、做口腔护理、喂饭等近距离服务,危险程度相当大。面对面给重危病人喂饭,病人呼出的高浓度病毒会直接喷到护士的脸上,往病人嘴里送一口饭,病人往往要喘好几口气才能咽下,有时病人吃下半碗饭需要半个小时。尽管如此,杨信荣、宋国芳、胡雪松、褚静茹、陈雪丽、陈芬等护士每次给病人都要喂完最后一粒米饭,让病人喝完最后一口汤。热情的服务,一流的技术赢得了病人的赞誉。患者出院后,纷纷打电话或写信,感谢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天使们。
, 百拇医药
护士们放下女性的矜持,除了安置病人、发药、抽血、打针、测体温、量血氧饱和度外,杨雪莲、刘丽丹、王冰、戚莉莉、秦芬等护士,还要为危重患者洗漱、喂饭、喂水、服药、擦身、捶背、倒大小便……三病区仅有10位护士轮班,可病人多达30人,而且几乎每天都有3-4名危重病人、4人需要上呼吸机、10多个人需要一级护理。护士们在病房里来回不停地转动,已是下午2点了,可会议室的桌子上还摆着她们来不及吃的中午盒饭,下午2点“倒班”的护士通常要忙到下午5点才离开岗位。有天晚上,年仅20岁的护士董文娟,从午夜12点开始参加急救,一直到第二天凌晨5点病人去世,整整忙了一个通宵。
采访结束时,又传来消息:因救治非典患者不幸被感染后康复出院的张瑞新、丁幼红、许洪新、李林青、孙艳红等护士,经短暂休整,又主动请缨,毅然重返第一线。
这里,奋战着一个优秀的群体!她们当中,好多人已有60多天没和自己的家人、儿女团聚了,她们像哨兵一样忠于自己的职守,无私无畏,无怨无悔。她们不知道,这场战斗还将持续多久,但有一点她们心里比谁都明白: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疫魔一天不被消灭,她们就一天不离开战场!, 百拇医药(黄显斌 段志辉 何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