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179490
中医药防治“非典”具有三大优势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44期
     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已有2800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于近代日趋规范,建国后对乙脑、麻疹、脊髓灰质炎、痢疾、流感、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的防治功不可没。在当今“非典”防治中,笔者作为一名有40余年临床医疗经验的退休老中医,认为中医药参与防治“非典”具有三大优势:

    一、证候学的超前截断优势

    中医学根据“非典”壮热、咳喘的主症和春季发病及有传染性的特点,就能将“非典”归为温病范畴的“春温”、“温疫”,执简驭繁地按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进行及时论治,比较西医用药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过程相对用时较短,这就能抢在第一时间超前截断病理机制,有效控制诸如呼吸衰竭的“逆传心包”等复杂恶变,从而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二、病因学的主体思维优势

    中医学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其哲理、逻辑、类比的研究方法属思维科学,对包括“冠状病毒”在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是不可以认知其微观本体的。但是,中医学从人体内环境和人体与自然、社会生态圈内外环境的普遍联系中,从对存在的症状进行排列组合的思维过程中,多角度地审视出“非典”之类的急性传染病是由口鼻而入的“戾气”所致,更是“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虚邪伤人”,这就确认免疫机制、免疫能力是内因、前提,并具体提出易感人群有两个极端:一是“悉被褐茹藿之子”、“刑室蓬户之人”,即贫苦、疲乏、孱弱者;一是“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即养尊处优、缺乏锻炼者。中医学这种立体网络思维不仅揭示了“非典”之类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更提示了体质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突出了体质因素是导致机体气化异变的重要内因,这正是“非典”防治研究所需的诸多宝贵边界参数。

    三、防治学的体质转化优势

    中医学主张治“未病”,对预防疫疾、截断其流行记载了许多原始实用的芳香辟恶法。中医尤注重隔离检疫,“兄发病而使弟他居”,就是臣子有染也要一百天不能入宫。对于有染者则广用人参败毒散代饮,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临床治疗可以异病同治,更可以因人、因地、因病制宜,进行同病异治的个体化治疗。中医认为,“非典”是“脏腑气衰,邪伤于肺”和“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故治疗重点是早期肺卫阶段。在治疗法则上不外清热解毒和养阴保津两个方面。前者是祛邪以扶正,方如双解散、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达原饮之属;后者是扶正以祛邪,方如加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生脉散、加减复脉汤之属。两者虽各有侧重,但其共同点都是以人为本,实现体质转化的整体调节效应,从而达到修复免疫机制、重建自动免疫、消除“非典”病毒的目的。, http://www.100md.com(汤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