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80877
特别关注:克隆研究能走多远?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19日 科技日报
     1997年2月,英国科学家宣布克隆羊多利在1996年7月诞生,这使得“克隆”这一专业名词几乎在一夜之间为大多数公众耳熟能详。而当它再与“人”字组合起来形成“克隆人”这一名词时,有的人开始兴奋,有的人则开始恐惧。

    被过度渲染的美好前景,被夸张描绘的恐怖情状,与科学、伦理、宗教、法律和社会等方面众说纷纭的观点纠缠在一起,使得更多的人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感到迷惑与茫然。克隆技术研究究竟能走多远?克隆技术在动物身上的研究和应用并没有太多的禁区,很多国家都在加快研究,以利用克隆技术培养家畜新品种、拯救濒危动物以及生产药物原料等。不过,当克隆技术涉及人类自身时,争论就大了很多。

    在16日于德国柏林闭幕的以“生物医学研究和生殖中的克隆技术”为题的研讨会上,多名各个领域内的克隆问题研究专家基本达成共识,将生殖性克隆人列入克隆技术发展的禁区,但对于医疗性克隆的研究,却依然争论不休。

    多利羊诞生至今已将近7年,羊、牛、猪、鼠、兔、猫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都陆续拥有了各自的克隆版本。但毫无疑问,克隆技术依然处于“萌芽状态”,人类要达到完全熟练掌握并安全利用克隆技术的目标,道路长远且曲折。

    培育出多利的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所长格里芬指出,迄今所有的动物克隆试验中,平均只有1%-2%的克隆胚胎可以成活。尽管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一比例有望得到不断提高,但“鉴于物种的多样性,将非人类生物进行的克隆技术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人类自身时,并不能确保安全”。

    虽然如此,但仅仅从技术上来说,不断积累的科研进步总有逼近克隆人成功的一天。人们对克隆人或许有一天降临人世而感到惴惴不安。确切地说,这是对滥用克隆技术可能给人类自身带来危害的恐惧。会议上,专家们围绕在克隆研究方面划分禁区的问题争论不休,其核心或许不是在克隆技术研究的过程中,做到哪一步就必须停止不前,而是在应用现在与今后的各种克隆技术研究成果时,哪里应该明确地标上“雷区”的牌子。

    正如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部长布尔曼女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所说,“目前对克隆技术不同的科研方法和目标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生殖性克隆研究与医疗性克隆研究之间的暧昧关系难以界定,恐怕才是专家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以医治疾患为目的而对人类胚胎进行克隆,和以生殖为目的而使克隆胚胎最终成为一个降临人世的生命,两者之间隔着的不过是一张薄薄的纸而已。

    克隆人带来的诸如导致物种灭绝,历史人物复生等种种缘于无知的恐慌逐渐消退,至今悬而未决的伦理与道德等方面的冲击也难以构筑起阻止克隆人问世的路障。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家们急切地盼望通过立法规范克隆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但即便是全球立法禁止克隆人研究,也难保没有偏执的“科学疯子”继续尝试。

    克隆技术不是第一项也不会是最后一项使人类陷入窘境的技术。人类进行的科学技术研究,归根结底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需要时刻修正科技发展的方向,修正科技成果应用的范围,使科技发展不偏离造福人类的初衷。, 百拇医药(新华社记者 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