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之魂———记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北大所属医院的护 士们
5月11日下午,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为声援和表彰奋战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广大医护人员,激励护理专业学生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北京大学医学部决定,授予齐焕兰等15名护士“杰出护士”称号;授予王玲等88名护士“优秀护士”称号,以表彰她们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挺身而出的崇高思想和献身精神。
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们的行为气壮山河
2003年4月,“非典”开始肆虐北京。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北大第六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北大首钢医院的近800名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承担起北京市1/4以上的“非典”救治工作。在抗击“非典”初期的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隔离措施、防护手段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在随时有可能因被“非典”病毒感染而倒下的时候,她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患者,将死亡的威胁置之度外,其可歌可泣的精神,感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她们抗击“非典”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战胜“非典”的希望。在人民的心中,她们是抗击“非典”的英雄!
, 百拇医药
在这近800名护士中,年纪最大者已接近退休的年龄,最小的尚不满20岁。在救治“非典”患者的工作中,她们有的倒下了,但马上,新的梯队又勇敢地冲了上来。
在抗击“非典”初期,她们的工作并不完全被社会所理解,有些人视她们为“非典”的代名词而躲着她们,甚至躲着她们的家属。面对这些压力,她们把孩子锁在家里,嘱咐家人少出门,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北大人民医院老院区党支部书记、护士长蔡再同在北京的疫情发生后,代表老院区第一个向医院护理部请战,并向老院区全体护士发出紧急动员令,迅速组成了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护理队伍。她撇下需要照顾的年近90岁的老母亲,每天在医院连续工作14~16个小时以上。
北大第一医院护士王家宇,2002年8月刚由急诊科调入老年科病房工作,但当她听说医院决定从各科室抽调护士支援抗击“非典”一线的急诊科时,她隐瞒了母亲正在住院等待手术的实情,第一个报名参战。
, http://www.100md.com
北大第三医院急诊科护士高振芳,休完产假刚上班没几天,抗击“非典”的战役就打响了。她把不满半岁的女儿交给婆婆,与爱人一起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一连3个星期没见到孩子,她的奶水也没有了。但当有人问她是否觉得对不起孩子时,她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想别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关键时候就得舍出自己!”
为了抗击“非典”,有的护士取消了婚礼,有的护士更为说服家长让其上“前线”而跪下双膝。
面对病人她们付出的是天使般的爱
在这些护士中,有许多人不过20岁左右,平时在家里,她们还是被父母娇宠的孩子。但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在高发感染的危险面前,她们全然没有了在家中的娇气———她们的目光是坚定的,行动是果敢的,如身经百战的老兵。
人民医院刘晨霞、武炎、陶秀艳、李晴、杨春燕是第一批主动到急诊“非典”留观病房工作的护士。她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救治、护理病人,关心病人的进食,处理病人的排泄物,甚至连病人吸氧用的沉重的氧气瓶都得她们自己抬。她们的手被消毒液泡掉了皮,双腿疲劳得几乎支撑不住身体,可她们没有怨言。由于人手紧张,她们没有按时吃过饭,没有按时下过班。她们甚至一天都不敢喝水,为的是不上厕所,为的是减少更换衣服的时间,以抓紧每一分钟救治病人。
, http://www.100md.com
人们忘不了,北大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病房护士李秋军,刚刚下夜班就来到“非典”病房,不时地为病人吸痰、拍背、翻身。过度劳累的她晕倒了,但她清醒后爬起来,站到病房外透透气,就又来到病人身旁。
一天,北大人民医院8病房一位心衰病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其生前也是高度疑似“非典”病人。由于惧怕传染,死者的家里没有人来。
该院许延敏护士长就独自承担起消毒、清理患者尸体的工作。
为阻止一位“非典”患者跳楼自杀,北大口腔医院护士长梁瑞芬和护士侯亚莉,以她们弱小的身躯,死死抱住这位身高一米八、体重达二百多斤的男患者,任凭患者在躁狂下用开关氧气瓶的铁板手不断地砸向她们,头上的鲜血浸透了三层防护帽流向她们的脸颊和颈部,可她们全然不顾。事后她们只是说:“以患者为重是我们的责任,这个时候更不能让患者发生意外。”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北京大学所属医院的近800名护士,每个人都是一首诗,每个人都是一首歌。
面对疫情她们发出庄严的誓言在颁奖仪式上,38名衣着洁白护士服的北大护理学院学生,手托燃烧的红色蜡烛,接受护理界前辈授帽并庄严宣誓:“我决心用爱心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病人……
我决心永保白衣天使之圣洁和荣誉……
我决心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中华民族之魂,在这朗朗誓言中有了新的诠释。, http://www.100md.com(靖九江)
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们的行为气壮山河
2003年4月,“非典”开始肆虐北京。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大第三医院、北大口腔医院、北大第六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北大首钢医院的近800名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一起,承担起北京市1/4以上的“非典”救治工作。在抗击“非典”初期的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隔离措施、防护手段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在随时有可能因被“非典”病毒感染而倒下的时候,她们把生的希望留给患者,将死亡的威胁置之度外,其可歌可泣的精神,感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她们抗击“非典”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战胜“非典”的希望。在人民的心中,她们是抗击“非典”的英雄!
, 百拇医药
在这近800名护士中,年纪最大者已接近退休的年龄,最小的尚不满20岁。在救治“非典”患者的工作中,她们有的倒下了,但马上,新的梯队又勇敢地冲了上来。
在抗击“非典”初期,她们的工作并不完全被社会所理解,有些人视她们为“非典”的代名词而躲着她们,甚至躲着她们的家属。面对这些压力,她们把孩子锁在家里,嘱咐家人少出门,义无反顾地战斗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北大人民医院老院区党支部书记、护士长蔡再同在北京的疫情发生后,代表老院区第一个向医院护理部请战,并向老院区全体护士发出紧急动员令,迅速组成了第一批进入“非典”病房的护理队伍。她撇下需要照顾的年近90岁的老母亲,每天在医院连续工作14~16个小时以上。
北大第一医院护士王家宇,2002年8月刚由急诊科调入老年科病房工作,但当她听说医院决定从各科室抽调护士支援抗击“非典”一线的急诊科时,她隐瞒了母亲正在住院等待手术的实情,第一个报名参战。
, http://www.100md.com
北大第三医院急诊科护士高振芳,休完产假刚上班没几天,抗击“非典”的战役就打响了。她把不满半岁的女儿交给婆婆,与爱人一起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一连3个星期没见到孩子,她的奶水也没有了。但当有人问她是否觉得对不起孩子时,她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顾得上想别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关键时候就得舍出自己!”
为了抗击“非典”,有的护士取消了婚礼,有的护士更为说服家长让其上“前线”而跪下双膝。
面对病人她们付出的是天使般的爱
在这些护士中,有许多人不过20岁左右,平时在家里,她们还是被父母娇宠的孩子。但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在高发感染的危险面前,她们全然没有了在家中的娇气———她们的目光是坚定的,行动是果敢的,如身经百战的老兵。
人民医院刘晨霞、武炎、陶秀艳、李晴、杨春燕是第一批主动到急诊“非典”留观病房工作的护士。她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救治、护理病人,关心病人的进食,处理病人的排泄物,甚至连病人吸氧用的沉重的氧气瓶都得她们自己抬。她们的手被消毒液泡掉了皮,双腿疲劳得几乎支撑不住身体,可她们没有怨言。由于人手紧张,她们没有按时吃过饭,没有按时下过班。她们甚至一天都不敢喝水,为的是不上厕所,为的是减少更换衣服的时间,以抓紧每一分钟救治病人。
, http://www.100md.com
人们忘不了,北大第三医院外科重症病房护士李秋军,刚刚下夜班就来到“非典”病房,不时地为病人吸痰、拍背、翻身。过度劳累的她晕倒了,但她清醒后爬起来,站到病房外透透气,就又来到病人身旁。
一天,北大人民医院8病房一位心衰病人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其生前也是高度疑似“非典”病人。由于惧怕传染,死者的家里没有人来。
该院许延敏护士长就独自承担起消毒、清理患者尸体的工作。
为阻止一位“非典”患者跳楼自杀,北大口腔医院护士长梁瑞芬和护士侯亚莉,以她们弱小的身躯,死死抱住这位身高一米八、体重达二百多斤的男患者,任凭患者在躁狂下用开关氧气瓶的铁板手不断地砸向她们,头上的鲜血浸透了三层防护帽流向她们的脸颊和颈部,可她们全然不顾。事后她们只是说:“以患者为重是我们的责任,这个时候更不能让患者发生意外。”
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北京大学所属医院的近800名护士,每个人都是一首诗,每个人都是一首歌。
面对疫情她们发出庄严的誓言在颁奖仪式上,38名衣着洁白护士服的北大护理学院学生,手托燃烧的红色蜡烛,接受护理界前辈授帽并庄严宣誓:“我决心用爱心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病人……
我决心永保白衣天使之圣洁和荣誉……
我决心接过前辈手中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中华民族之魂,在这朗朗誓言中有了新的诠释。, http://www.100md.com(靖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