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中医药治疗
编号:10183437
对非典的中医认识和相关治疗方药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52期
     自吴有性之后,历代医家对温病理论和治疗都有补充和发展。近代王香岩、张耀卿、蒲辅周等在温病治疗上也各有特点,广东省中医院对非典分四期治疗。这些经验弥足珍贵,为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开创了实践先河

    从非典型肺炎通常可见的发热,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有血丝,继则气促、胸闷疼痛及肺部x线片检查有明显阴影来看,符合中医温病学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理论;由冬春盛作、身痛等症状,又符合“风温”、“春温”的特点;从本病发病后迅速进入高烧,重则呼吸急促、呼吸衰竭、神识昏迷的特征看,应是“热入心营,痰热内闭”的表现;从本病发病急速、传染广泛、接触感染确切,而年龄、性别特性不明显等特征看,符合《素问·遗篇刺法论》之“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由此可见非典型肺炎当属中医之“疫疠”、“春温”、“风温”等。

    疫疠乃感天地之间不正之气,历来主要有两种认识:一是由于气候的特殊变化,非时之寒暑、疾风、久旱、淫雨、苦潦及岚瘴等郁蒸而成;二是环境卫生不良,病死之尸或动物、秽恶之物腐败,使疫气流散而播染相成。明末直隶、山东、浙苏的温疫大行,使姑苏吴有性在深入研究大量病例基础上,于崇祯壬午写出了《温疫论》。书中指出温疫乃自然界之特殊物质-疫气所至,人们可以看到疾病表现,但疫气本身“无象可见”,“无问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吴有性以后,清顺治的戴天章,戴氏以后的余霖,清代中叶的叶天士、薛雪以及吴塘、王孟英,清末的雷丰,从《广温疫论》到《疫疹一得》、《温热论》、《温热条辨》、《温热经纬》,构成了明清中医温病学、温疫治疗学的一套理、法、方、药体系。
, 百拇医药
    兹选择近代善治温病的浙江王香岩先生、上海名医张耀卿先生、蒲辅周先生生前大力提倡的清代杨栗山“温疫十五方”之主方升降散、广东省中医院提出的数方及陈道隆先生偏热、偏湿的方药于下,寄期对斯病的救治有所启迪和借鉴。

    一、王香岩清营透邪达热方:犀角屑(可用水牛角代)、丹皮、川郁金、淡竹沥、羚角片、炒牛蒡、川贝、天竺黄、带心连翘、银花露、青蒿子、细石菖根、万氏牛黄清心丸。原注:“时木火司令,天时温风过暖,感其气而发者,即春温也。始起身热,微有咳嗽,胸闷,筋络酸痛,口渴,继则身热神烦,渴欲引饮,邪由肺卫陷入心营,化火化痰,逼乱神明。”治宜“清营泄卫,透邪达热,佐以涤痰”。上方为“治春温之要剂,服之则火邪宣达,心营内清,热退神静,诸症有平”。(见1957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医学体用》)

    二、张耀卿治风温案:王某,女,成人。初诊:风温挟痰,薰蒸肺胃,壮热汗少,咳嗽胸闷,苔薄质红,脉滑数。宣肺清热,麻杏石甘汤主之:净麻黄、光杏仁、生石膏(先煎)、生甘草,1剂。2诊:汗畅热解,咳缓。温邪有微泄之机,炉烬末熄,再清余热。方用:嫩前胡、冬桑叶、杏仁、金银花、连翘、川贝粉、黄芩、甘草、芦根,1剂。3诊:体温又高(38.4℃),咳嗽阵作。原方加黑山栀、枇杷叶。4诊:症减,大便3日未解,再当清肺化痰,和胃润肠:嫩前胡、紫苏梗、杏仁泥、贝母、甘草、炒山栀、栝楼皮、枇把叶、连翘。又服1日,到5诊时,温邪已解,继而清养肺胃收功:前胡、天花粉、杏仁、黄芩、芦根、贝母粉。服3剂后,症状消失,得以出院。本案后另引陈平伯“肺主卫,又胃为卫之本,是以风温外薄,肺胃内应……”之语。并列银翘散、麻杏石甘汤、黄芩泻白散加味等施治程度不同的肺胃温邪为炽方,另对神昏灼热者,宜大剂白虎汤加玄参、犀角(水牛角代)、鲜石菖蒲、牛黄、至宝丹之属的化斑汤法。
, 百拇医药
    三、张耀卿治春温案:张某,女,65岁。发热2周,咳嗽,痰中有血丝,右胸痛,体温38.5℃。初诊:辨证为风温痰热互阻于肺胃之间,治取清宣肺胃而化痰热。方用:嫩前胡、清水豆卷、水炙桑叶、金银花、连翘壳、光杏仁、象贝粉、黑山栀、甘草。2剂后,诸症见减,咳嗽痰稠,原方加生赤芍、鲜竹茹、干芦根等。宗此方意,调治10天获愈。原案后谓:“在卫汗之可也,到卫方可清气”,治用栀子豉汤清气透卫;因其身热汗出,用桑叶、豆卷微甘微辛,勿令重虚其表;清气用金银花、连翘、山栀,使药力不犯中下二焦;又以“未传心包,邪尚在肺”,用前胡、杏仁、象贝宣肺化痰。

    四、杨栗山之升降散:蒲老生前常说:“治急性传染病,要研究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余治温疫多灵活运用杨氏温疫十五方,而以升降散为主方。治温疫之升降散,犹如治四时温病之银翘散。春温火毒甚者,选增损双解散、加味六一承气、解毒承气汤皆有较高疗效。”

    五、非典型肺炎四期分型及主症、主方的刍议:根据广东省提供的资料和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生了解的资料进行分析,“非典”临床可分初期、中期、后期和恢复期四期。初期可为春温卫气挟湿型;中期为湿热胶滞,肺脾同病型,此期有偏湿、偏热的分别;后期即疫邪化毒,气营两燔,内传心包型;恢复期为湿热邪滞,肺脾两虚型。四期的表现,较为明显,但本病确属危险重症,初期就应注意使用截断疗法(姜春华先生曾有详论),力求其邪自卫解之顺症,力避其邪内陷而成逆症。
, 百拇医药
    分型上主要在中期的偏湿与偏热的不同,而今时已五月,渐就入暑,况且江南、华南以及香港,都已炎热,暑热挟湿,更属必然。此外,还有邪陷心包时入营入血和正气极虚、邪气鸦盛的区别。广东省中医院提出初期用三仁汤合升降散,中期用蒿芩清胆汤,后期用清瘟败毒散,后期还可酌用安宫牛黄九、紫雪散及生脉散、参附汤,恢复期可用沙参麦门冬汤。这些经验弥足珍贵,为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开创了实践先河。

    昔年上海另一位治温热病大家陈道隆先生,治风温、春温偏热偏湿各有一方,亦甚有价值,可供参考。偏热方:大豆卷、净连翘、焦山栀、净银花、淡竹叶、杏仁、广郁金、全栝楼、枳壳拌炒竹茹、鲜芦根、六一散。偏湿方:大豆卷、川朴、茅术、佩兰梗、藿香梗、炒子芩、炒枳壳、大腹皮、泽泻、滑石、杏仁、炒六曲、白豆蔻。, 百拇医药(谢海洲 卢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