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信息
编号:10183438
连建伟:关于方剂学研究的两个话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52期
     连建伟教授 1980年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方剂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12月任教于浙江中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历任教研室主任,基础部副主任、主任,现为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文献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连建伟教授长期从事中医方剂学的教学工作,治学严谨,1996年被授予“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长期坚持临床,医术精湛,精于脉理,擅长运用经方及后世各家医方,尤在内科脾胃病方面有丰富的治疗经验,2000年被授予“浙江省名中医”称号,2002年被定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编著《历代名方精编》、《金匮方百家医案评议》等多部著作,并先后担任多部《方剂学》教材的编委、副主编、主编,发表专业论文80余篇。《金匮要略校注》1992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一次中医方剂学会议上,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的连建伟教授作了有关中医方剂研究和临证体会的精辟发言,会后记者与连建伟教授聊了起来。
, 百拇医药
    连建伟教授爽朗健谈,他从自己从事方剂学研究的历程开始谈起:“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早年得到岳美中先生的指点。1978年我考上研究生后,师从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方剂学科创建人王绵之教授,是王绵之老师的第一届方剂学硕士研究生。因为以前在基层搞临床,对方剂的应用还比较熟悉,所以后来能够很幸运地跟王绵之老师搞方剂,真是如愿以偿啊!当时教我们中医课程的都是中医基本功很扎实的名老中医,如任应秋教《内经》,刘渡舟教《伤寒论》,赵绍琴教《温病》等,名医教海,受益很大。这些老中医各门课都讲得很细、很深,原文从头到尾地一条条地讲解,使我们打下了很牢固的基础。名家的教导、指点很重要,现在回头看一看对我帮助很大。”

    话题一 方剂学研究要重视临床实践

    在几十年的中医方剂学教学、临床、科研工作中,连建伟教授对方剂学有很深的体会。他回忆说,岳美中先生对我说过:“方剂是中医的精华”,他教导我“你要么去搞方剂,要么去搞金匮”,因为《金匮要略》是第一部方书,被后世称为“医方之祖”,其中许多论述内伤、妇科杂病的方剂现在仍在大量使用。
, http://www.100md.com
    连教授说,我的导师王绵之老师强调搞方剂学必须要有临床实践,特别是有些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解古人配伍的奇妙。如炙甘草汤中的药物,若按中药学上讲的药物剂量去运用,常常疗效不好或无疗效,只有重用灸甘草4两(12g)、重用生地黄1斤(30g)、大枣30枚(这是仲景书中大枣剂量最多的方)才有效果,而且还要水酒各半煎,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疗效,这是临床上的实际情况。前两年有两个老先生找我看病,心律失常,早搏较多,脉结,我就用炙甘草汤原方,重用炙甘草、生地、大枣,水酒煎服,服药后早搏消失,病情好转。所以我体会,对古人的方子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必须通过临证去体会,把握其应用。在用古方时不是用死方去治活病,可数方加减,灵活运用,这样还可以创制出新方。中医方剂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疗效,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理解方剂及其疗效,疗效是检验方剂价值的惟一标准。

    搞方剂学要重视临床实践。临床实践中,中医的基本功很重要。在望、闻、问、切四诊中,我很强调脉诊和舌诊。因为在现在的条件下闻诊时不易嗅到身上的异味和臭味,望诊中的望面色、望形态等,也因病人化妆打扮而易被掩盖,所以我重视望舌和脉诊,尤其是脉诊,这之后再有的放矢地问诊就可了解疾病的大概了。目前中医队伍参差不齐,一些人对脉诊不重视,在脉诊上有心得体会的人不多,我认为加强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功很有必要。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等,《金匮要略》的“辨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辨痉湿暍病脉证治”等,都强调脉和证,并把脉放在前面,这是很有讲究的。王绵之老师也很重视脉诊,我前年得了一场肺炎后,舌质红绛,不易恢复,后来到京出差时让王老看了,王老仔细诊过我的脉后,在开的处方上面写了很详细的脉诊情况,所以我们要向老一辈学习,学习他们的中医基本功。平时要多看一些古今名医医案、名家实验录等对我们临床有用的书籍和文章。
, http://www.100md.com
     话题二 方剂学研究要敢于创新和讲究实用

    多年来,连建伟教授在中医方剂学的文献整理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说,有些古方中有一些错字、错解,常使人费解、误解,所以中医方剂文献整理很重要。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示要整理古籍,中医界就开始了整理古医籍工作,卫生部布署了11部重点中医古籍整理,如《素问》、《灵枢》、《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中藏经》、《诸病源候论》等。我们浙江中医学院负责整理《金匮要略》,以何任老先生为首的课题整理研究组对《金匮要略》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校注。在整理、校注《金匮要略》后3篇的《杂疗方》、《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时,我们参考了大量资料,有根有据地进行了校注,更正了其中的20多个字,包括其中的一些方剂,发表了一些文章。这些改错主要是依据大量的古代文献,如唐朝以前集方书之大成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对条文之讹误引经据典,将出处、论证详细列出。我的论文《从对<金匮要略>的校勘论<外台秘要>的方剂文献学价值》研究,1996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得到了好评。
, 百拇医药
    清代俞根初有《通俗伤寒论》,徐荣斋有《重订通俗伤寒论》,《方剂学》教材中有十几个方都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如羚角竹藤汤、蒿芩清胆汤、柴胡达原饮、阿胶鸡子黄汤、柴胡陷胸汤等,但后来未有人再整理过。徐荣斋老先生1982年去世前曾对我说过,这本书重订得还不够,我还想重订一下,但此后不久徐老就去世了,徐老的话我一直牢记着。我们近来完成了《三订通俗伤寒论》的编撰工作,这本书对《重订通俗伤寒论》中错误和不妥处都一一加了评注,原书中评注得很好的地方我们一句不动,对的地方决不画蛇添足,此书2002年6月出版后许多人评价都很高。所以,在对文献理论研究时,不但要继承光大,而且还要发现其中的错误,对古人的东西不是不能改动,但改动一定要有充分的依据,要加以纠正、补充,这样才能有所发展和创新。

    连建伟教授认为目前在方剂学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他说,张仲景早在1800多年前就讲得很清楚,承气汤是泻下的,麻黄汤是发汗的,何必非要花许多人力、物力再去验证它能泻下或发汗。在新药的开发研究中也有一些误区,该开发的没去开发,不该开发的乱去开发。有些人沽名钓誉,搞一些所谓成果,内容虚假,研究有水份。有些即使实验报告是真实的,实验数据是客观的、没改动的,但让人看完后无所得,不能指导实践,不能帮助提高疗效,这样的研究还是不要搞。方剂研究,不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验研究,最后都要落实到临床上来。理论研究要结合临床,并且能指导临床;实验研究也要有实际意义,不能仅仅为了科研而科研。
, http://www.100md.com
    连建伟教授建议,应该大力开发仲景的经方,经方的疗效很好,做好了马上可以走向世界。日本很重视并承认经方,而我国在经方的开发上只有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肾气丸等少数方。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当归芍药散治疗妇女盆腔炎效果很好,这些我们都应该去好好地开发,而有些单纯的补益药,或有些理法方药说不清的药反而上市了,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端正中医方剂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我们应当对确有疗效的经方、古方进行挖掘和开发,因为它们经过了古人几千年的验证。我们要发掘传统的、民族的东西,发挥我们的优势,而不要丢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的宝贵财富。

    搞方剂学要重视临床实践。临床实践中,中医的基本功很重要。在望、闻、问、切四诊中,我很强调脉诊和舌诊。

    应该大力开发仲景的经方,经方的疗效很好,做好了马上可以走向世界。, 百拇医药(海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