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184289
专家为"治痰"支招:"无痰可吐"治理吐痰难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8日 北京娱乐信报
     除了公德呼吁、处罚、发放方便袋,昨日专家又为“治痰工程”支招 “随地吐痰,首先是有痰在喉,然后才有了公德欠佳之人的随地乱吐。根治随地吐痰,除了增强市民的公德意识,教会大家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力,减少身体里痰的产生至关重要。”昨天,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老专家陆广莘教授说,无痰可吐就谈不上随地乱吐了。 痰是怎么产生的 陆教授说,“随地吐痰的行为是健康的敌人,但痰不是人类的敌人。”他说,产生痰是人体呼吸道排污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进入呼吸道的颗粒物、病毒、细菌等会被黏液黏住。这是黏液在保护我们自己。同时,气管中的小纤毛就像麦浪一样做纤毛运动,慢慢将这些脏东西推出来。更多的时候,黏液被人在不知不觉中吞咽下去了;当气管里的黏液多了,人就会咳嗽吐痰。 陆教授解释说,当黏膜免疫功能失调时,会导致黏液的功能下降,这时,黏膜就会分泌更多的黏液来参与“保护运动”。于是,人就感觉到了痰多。陆教授说,从表征上看痰分两种,一种是黄、浓痰,另一种是清、稀痰。前一种是与细菌战斗的结果,后一种是与病毒战斗的结果。陆教授把痰形象地比喻成人体免疫的“战利品”、“功劳簿”。 也正是因为“战利品”中往往藏着“危险品”,陆教授说,随地吐痰的行为才是人类健康的敌人。痰多可能是病态 一口痰的危害有多大?医学界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在人体所有的分泌物中,痰所传播的疾病最多。 据估计,在痰中含有几百种细菌、病毒和真菌。有报道说,在已知100多种病毒中,有50余种可在呼吸道里存活;有89种类别的鼻病毒,几乎全部生活在呼吸道内;结核病90%以上由呼吸道传播,结核病人1毫升的痰中就含有1亿个以上的细菌;痰中的结核杆菌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可在室内存活数月,甚至数年。 陆教授提醒,痰多可能是病态,大家应视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盐水漱口、冷水洗脸、热水泡脚 陆教授说,造成痰多的直接原因是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而影响黏膜免疫功能的因素中,有许多和生活习惯有关。比如抽烟、熬夜、生活环境不注意通风等。陆教授分析了着凉导致痰多的情况。着凉后,黏膜下的小血管痉挛影响了和血液的物质交换。于是,黏液中消灭病毒的RGA、消灭细菌的溶菌酶含量随之降低,因此造成了痰多。 陆教授说,普通人消痰,只要改掉不良习惯,注意提高上呼吸道的免疫力就可以了。他强调,非典初期他推荐的——“早晨盐水漱口、冷水洗脸,晚上热水泡脚”是很好的办法:盐水漱口可以清洁口腔;冷水洗脸可以锻炼面部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热水泡脚则促进黏膜下小血管扩张,保证血液充分的物质交换。 此外,陆教授还提醒,平时注意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度等很多非典前期的好方法都值得坚持。空气污染也是祸首 除了个人注意消痰外,陆教授对有些媒体报道的“痰和空气质量无关”给予了批评。陆教授说,“空气质量差导致了我随地吐痰”,固然是一种无理狡辩,但不能因此就说,痰多和空气质量无关。他说,空气污染是导致正常人有痰的重要因素。空气中的汽车尾气、灰尘、烟尘进肺里后,一定会引发人体的排污反应,痰就在所难免。 陆教授说,搞好环保,加强空气污染治理等,应该作为“治痰工程”的科学保障。治痰工程”需要科学 随地吐痰,当然是公德所唾弃的。接受记者采访时,陆教授反复强调了公德意识的重要性。但陆教授同时指出,衣食足而知荣辱,治理随地吐痰中,倡导公德的同时告诉大家消痰的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理速度和结果。陆教授肯定了媒体从对随地吐痰的简单批评,逐渐转移到“有痰怎么吐”上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周孝正教授与陆教授持相同的观点:“治痰工程”内容和措施应该更广泛。周教授说,只有罚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审美的高度来治理随地吐痰,让每个人都视随地吐痰为丑陋,让人觉得随地吐痰就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这样人们就会像争着去美容一样不再随地吐痰了。 两位教授不约而同地呼吁,治理随地吐痰,需要科学给公德保驾护航。信报记者 李将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