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邢远翔罗刚)5月31日,在北京医学会召开的SARS
防治学术论坛上,解放军传染病病理专业组组长、302医院病理科主
任赵景民教授报告,经家属同意,由他率队的课题组自3月8日起,对
从山西输入北京的首位SARS死亡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仅9天的53岁男
性进行了除肌肉、骨骼外的全身病理研究。
赵景民教授等通过对其各系统包括脑、睾丸的病理研究发现,SA
RS除引起肺损伤外,还可引起全身多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进一步的
病原学研究发现,SARS冠状病毒在人体内存在多种感染靶细胞,不仅
感染肺脏,还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淋巴
细胞及血液,这在一定程度上为SARS的临床表现、治疗乃至检测方法
的建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理论依据。如他们在心肌细胞中观察到的
SARS冠状病毒颗粒,可能与临床上SARS患者出现的心率紊乱及心肌酶
谱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观察到SARS冠状病毒颗粒,提示发病期SARS患者尿液中有可能存在感染SARS病毒的脱落上皮细胞,建立RT-PCR方法检测尿液脱落细胞中的SARS冠状病毒值得尝试;至
于血液中存在明确的SARS冠状病毒的事实,说明发病期SARS患者血液
可能存在传染性。
研究结果还表明,SARS患者肺脏免疫反应类型主要为细胞免疫反
应。该免疫反应是把“双刃剑”,即可能具有清除受感染细胞内病毒
颗粒和诱发肺组织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由此提示,在SRAS的临床治
疗中,应根据肺部病理损伤的不同阶段及免疫反应状态实施治疗。在
肺部细胞免疫反应剧烈阶段,为防止致敏T淋巴细胞过度释放淋巴因
子及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激素风暴”导致肺部剧烈的严重损伤,适
时应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但随着“细胞激素风暴”的消退,抗病毒、免疫调节乃至增强治疗可能显得更为重要。 (邢远翔 罗刚)
防治学术论坛上,解放军传染病病理专业组组长、302医院病理科主
任赵景民教授报告,经家属同意,由他率队的课题组自3月8日起,对
从山西输入北京的首位SARS死亡病人,从发病到死亡仅9天的53岁男
性进行了除肌肉、骨骼外的全身病理研究。
赵景民教授等通过对其各系统包括脑、睾丸的病理研究发现,SA
RS除引起肺损伤外,还可引起全身多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进一步的
病原学研究发现,SARS冠状病毒在人体内存在多种感染靶细胞,不仅
感染肺脏,还感染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淋巴
细胞及血液,这在一定程度上为SARS的临床表现、治疗乃至检测方法
的建立提供了合理的解释和理论依据。如他们在心肌细胞中观察到的
SARS冠状病毒颗粒,可能与临床上SARS患者出现的心率紊乱及心肌酶
谱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观察到SARS冠状病毒颗粒,提示发病期SARS患者尿液中有可能存在感染SARS病毒的脱落上皮细胞,建立RT-PCR方法检测尿液脱落细胞中的SARS冠状病毒值得尝试;至
于血液中存在明确的SARS冠状病毒的事实,说明发病期SARS患者血液
可能存在传染性。
研究结果还表明,SARS患者肺脏免疫反应类型主要为细胞免疫反
应。该免疫反应是把“双刃剑”,即可能具有清除受感染细胞内病毒
颗粒和诱发肺组织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由此提示,在SRAS的临床治
疗中,应根据肺部病理损伤的不同阶段及免疫反应状态实施治疗。在
肺部细胞免疫反应剧烈阶段,为防止致敏T淋巴细胞过度释放淋巴因
子及细胞因子,产生“细胞激素风暴”导致肺部剧烈的严重损伤,适
时应用激素治疗是必要的。但随着“细胞激素风暴”的消退,抗病毒、免疫调节乃至增强治疗可能显得更为重要。 (邢远翔 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