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受累Ct、Pet和Eus各有千秋
本报讯 德国Fritscher-Ravens等比较了胸部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和结合细针穿刺(FNA)的超声内镜(EUS)3种影像学技术在确定可手术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作用,发现任何一种单一的影像学方法均无法明确肺癌患者是否有纵隔淋巴结受累。由于FNA可以在EUS的同时进行,因此,这种组合在评估非常小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时最有价值;CT在评价气管前区和胸腔其它部位淋巴结转移时是必须的;而PET对明确远处转移可能有价值。(Chest 2003,123∶442)
该研究共纳入33例经支气管镜活检或细胞学证实(25例)或影像学怀疑(8例)并拟行手术的肺癌患者,支气管镜检后行胸部CT、PET和EUS检查评估纵隔淋巴结受累情况。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原发肿瘤和纵隔淋巴结受累的“金标准”。组织学检查证实,30例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1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为良性疾病。
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5岁。CT、PET和EUS分别发现15例、14例和27例(其中21例怀疑为恶性)患者有纵隔淋巴结异常(淋巴结大小为0.4~1.6cm)。CT、PET和EUS诊断纵隔淋巴结受累的敏感性分别为57%、73%和94%;特异性分别为74%、83%和71%;准确性分别为67%、79%和82%。PET结合CT时诊断率提高(敏感性81%、特异性94%和准确性88%)。结合细针穿刺后,EUS的特异性由71%提高到100%,并可提供肿瘤类型的组织学诊断,且无并发症发生。, 百拇医药(马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