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编号:10183803
疾病谱与医学模式的多元化转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5日 中国医药报
     人类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认识疾病、与疾病斗争并治愈和消灭疾病的历史。1980年5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人类从此在全球消灭了天花。因此,有一些专家提出,当今世界的医学模式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即以前人类的疾病主要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而当今及以后的主要疾病是由社会和心理(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这一理念也得到了WHO的认同。然而,今天不断发生的由生物致病原引起的传染病,如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等,让人们不得不再次反思当今和未来的医学模式与疾病防治模式。

    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的疾病谱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疾病逐渐由过去的生物因素引起的传染病转变为非生物因素或生物因素较少的非传染病。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城市居民疾病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到了20世纪80年代,死因则变成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癌症)、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20世纪90年代,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三大杀手”。
, 百拇医药
    而这种疾病谱的明显变化在发达国家早已于20世纪70~80年代就出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外医学专家们预言:大约在2015年,由生活方式引发的疾病将成为导致人们死亡的最重要原因!那时,发达国家死于生活方式疾病的人数将占总死亡人数的75%,而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字也将达到60%。当时,作为这种预言的基础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分别成为发达国家的第一、第二位死因。

    还有一些情况表现出因生活方式而致病的严酷性。我国的超重者与肥胖者的比例为8∶1,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每13秒钟就有一位心脑血管病人死亡;有近1亿人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患者;近半数国人患有睡眠障碍症;被称为“富裕病”的脂肪肝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30~40岁的男性占25%;我国的精神障碍在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发病率为13.47%,全国约有精神病人1600万,每年有20万人自杀,是全球自杀总数的1/5……

    这一切都确实说明,如今人类的疾病谱已大大转变,由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导致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
, http://www.100md.com
    传染病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正如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一个多元的综合体一样,疾病的产生、疾病的种类也呈现出多元化。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们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不甘心退出人们生活的领域。

    旧的传染病被消灭了,但新的传染病出现了,过去的一些传染病在适宜的条件下又死灰复燃,还有一些变异的传染病也产生了。

    埃博拉是民主刚果北部的一条河流,1976年一场烈性传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个村庄280人命丧黄泉。由于这种病病因不明,便称为“埃博拉病”。这种疾病每隔几年或十几年就要兴风作浪一次。从1996年以来,经WHO确认,全球有1100人染上埃博拉病,死亡793人,死亡率高达73%。然而,迄今人类还没有完全弄清埃博拉病的真相,目前只知道它由一种丝状病毒引起,而且有4个不同的变种:其一是民主刚果北部发现的病毒变种,其二是在苏丹南部发现的病毒变种,其三是1989年在美国雷斯顿实验室发现的使恒河猴染病的病毒变种,其四是1996年在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一名瑞士女病人身上分离出的病毒变种。
, http://www.100md.com
    结核病在今天的传染性和致病程度也许不被一般人所了解,其实在各种传染病中,它是夺人性命最多的可怕疾病,远比今天的非典型肺炎厉害多了。结核病在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得到控制,因此被视为是一种可以防治的传染病。但是,不经意间1990年全球发现了750万病人,于是1993年,WHO不得不向全球宣布,对结核病的防治在全世界进入“紧急状态”。然而,翌年全球结核病人数就上升到880万,到了2000年,全球结核病人估计为1020万人,分布在118个国家和地区。

    埃博拉病的神秘莫测和结核病的死灰复燃说明,虽然人类科技进步使得抗生素、疫苗成为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有力武器,人类的疾病谱也随之而产生变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染病的绝迹,也不意味着传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不再造成危害。相反,在新形势下传染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仍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物-医学模式还并没有完全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移,更不能说一种模式已取代了另一种模式,而是两种或多种模式并存。
, 百拇医药
    非典型肺炎敲响警钟

    非典型肺炎是新型传染病的缩影,它与艾滋病一样是在人们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环境(自然和社会两种环境)下产生的新传染病。艾滋病是在1980年WHO宣布在全球消灭了天花之后5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正是这种迄今人类还无法对付的新型传染病不仅使专业人员,也使普通公民意识到,传染病永远不会绝迹,医学模式的转变并非只是单纯的转型,只不过有时呈现为你轻我重,有时表现为两者并存。而非典型肺炎的出现则说明,新传染病的出现并非是单一的,而可能是成双成对、大量出现的。因此在今天,两种或多元的医学模式是并存的。

    非典型肺炎在国外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世界卫生组织每天都在通报新的疫情,目前全球已经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发现SARS,不幸的是,中国是重灾区。

    然而,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还是各国的卫生专家都预测,SARS的高发期尚未到来,也就是说,情况在未来远比人们所想像的还要严重。虽然SARS的传染性很强,但其死亡率并不高,在3%~5%之间。但是,SARS还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担心,甚至惊恐。2003年2月份广东发生SARS流行,随后得到及时遏制,事后有媒体分析说,比病毒更危险的是恐慌。但是,为什么会恐慌,那是因为迄今我们对SARS的了解仍然不多。一是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二是SARS的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明确;三是疫源地尚不明确;四是对SARS的有效治疗方式还在探索之中。
, http://www.100md.com
    SARS在中国和世界各地流行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即在此之前相当多的人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人类的疾病谱和相应的医学模式已经转移,由于有各种抗生素和疫苗,传染病已经被我们征服或已经不那么可怕,因而出现了普遍的“轻敌”思想。而一旦新的传染病出现,并在短时间内无法查明原因,而且有相当多的人染病,还有不低的死亡率,就造成了人们的普遍担心,甚至恐慌。

    人们对一种事物和现象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在认识到这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并严格按照传染病的治疗原则、方式、规程和操作方式来治疗后,不仅医护人员的感染率大大下降,而且疾病的治愈率也大大上升。也正是对疾病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所以按过去国内卫生防疫的相关规定,SARS并不是法定的传染病,在最初也没有及时通报,这也是造成民众恐慌的原因之一。

    值得欣慰的是,中国,包括香港地区已经把SARS列为新的法定传染病,只是对它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和方式、治疗方法,以及预防都还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大量艰苦的研究才能获得。
, 百拇医药
    WHO总干事布伦特兰和一些国家的医学专家透露,针对SARS的疫苗也正在研制当中。一旦彻底了解致病原,并找到相应的针对性治疗方法,如发现SARS病毒敏感的药物,加上预防疫苗的出现,彻底征服SARS也就为期不远了。

    从埃博拉病、结核病到非典型肺炎,给我们的启发是,当今时代仍然是生物-医学模式与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并存的时代,而非一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而且WHO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在非典型肺炎发生之前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

    尽管WHO并没有明确提出医学模式的多元化,但从这一新观念的提出已经在提示医学模式已经出现多元化。因为新的传染病和死灰复燃的传染病都会一直伴随着人类,更何况人类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会产生生活方式病,同样会引起新的传染病,并使传染病变得更为危险和凶残,例如滥用抗生素引起的新的耐药病菌产生的传染病,以及全球化引起疾病的迅速而大规模的流行,这次的SARS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同样是多元化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