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洪涛院士的反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曾于今年2月在全球第一个分离出衣原体病毒,并由此得出结论:衣原体是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可时隔不久,世界各国相继发现的冠状病毒彻底推翻了这个结论。日前,洪涛院士在反思这个问题时对记者说:“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数是失败,很少遇到成功”。他说时常反省自我“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冷静”。也告诫身边的学人:“遇到挫折、批评,不要气馁,还要继续走下去。”(见5月23日《中国青年报》一版)
“衣原体”之说一度被官方认可,并通过新华社和央视等主流、权威媒体迅速传播,成为“非典不可怕”的科学依据,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政府和公众对非典的警惕性,造成非典流行初期防治工作滞后,措施不够得力,其负面效应不可置疑。然而,洪涛院士的结论也是有依据的,绝非故意造假,因为他在非典患者的标本试验中确实发现了衣原体病毒。
目前,衣原体与冠状病毒之争已经鸣锣收兵,自有公论。但洪涛院士不护“短”遮“丑”、不掩饰过错,而是正视错误,有错必纠,自我反省,勇于解剖,查找不足,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其精神和勇气可嘉。这是科学家的美德,是睿智的表现。科学研究是一个从谬误走向直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艰难、复杂、反复、曲折的,是不断地破除谬误、破除假象,最终发现真理、掌握真理,走向成功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譬如对非典的研究,衣原体或许就是一种假象,而隐藏在其后的冠状病毒则是真正的元凶。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允许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和失败,尤其是对一个从未感知、完全陌生的领域和课题的研究。因为失败在所难免,而失败又是成功之母。再比如,非典病毒最初如了衣原体之说外,香港医学家还提出副粘液病毒之说,最后才得出冠状病毒之结论,科学家正是在经历了衣原体和副粘液病毒的探索失败之后,最终才找到了非典真正的祸首。
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东医疗专家不依附于“衣原体”之权威结论,坚持真理的执著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洪涛院士敢于修正错误,同样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也叫人佩服。
眼下,非典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个“谜”。据最新消息,科学家在果子狸动物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发现了SARS病毒,基本认定它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那么,SARS病毒究竟是如何从野生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的?这是个“谜”。洪涛院士目前正致力于非典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他告知,非典疫苗的成功起码需要一、两年时间,不可能速成。可见,人类对非典的认识还知之不多,与非典的斗争任重道远。破除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尚有待科研攻关,需要科学家以坚持真理的严谨学风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勤奋工作。钟南山无疑是楷模,洪涛院士勇于反思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严肃态度,同样值得仿效。, 百拇医药(尹卫国)
“衣原体”之说一度被官方认可,并通过新华社和央视等主流、权威媒体迅速传播,成为“非典不可怕”的科学依据,一定程度上麻痹了政府和公众对非典的警惕性,造成非典流行初期防治工作滞后,措施不够得力,其负面效应不可置疑。然而,洪涛院士的结论也是有依据的,绝非故意造假,因为他在非典患者的标本试验中确实发现了衣原体病毒。
目前,衣原体与冠状病毒之争已经鸣锣收兵,自有公论。但洪涛院士不护“短”遮“丑”、不掩饰过错,而是正视错误,有错必纠,自我反省,勇于解剖,查找不足,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其精神和勇气可嘉。这是科学家的美德,是睿智的表现。科学研究是一个从谬误走向直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又是艰难、复杂、反复、曲折的,是不断地破除谬误、破除假象,最终发现真理、掌握真理,走向成功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譬如对非典的研究,衣原体或许就是一种假象,而隐藏在其后的冠状病毒则是真正的元凶。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允许科学研究中的错误和失败,尤其是对一个从未感知、完全陌生的领域和课题的研究。因为失败在所难免,而失败又是成功之母。再比如,非典病毒最初如了衣原体之说外,香港医学家还提出副粘液病毒之说,最后才得出冠状病毒之结论,科学家正是在经历了衣原体和副粘液病毒的探索失败之后,最终才找到了非典真正的祸首。
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广东医疗专家不依附于“衣原体”之权威结论,坚持真理的执著精神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洪涛院士敢于修正错误,同样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也叫人佩服。
眼下,非典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个“谜”。据最新消息,科学家在果子狸动物的血液和分泌物中发现了SARS病毒,基本认定它是人类SARS病毒的前体。那么,SARS病毒究竟是如何从野生动物身上传染给人类的?这是个“谜”。洪涛院士目前正致力于非典诊断试剂及疫苗的研究,他告知,非典疫苗的成功起码需要一、两年时间,不可能速成。可见,人类对非典的认识还知之不多,与非典的斗争任重道远。破除这一个又一个的“谜”,尚有待科研攻关,需要科学家以坚持真理的严谨学风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勤奋工作。钟南山无疑是楷模,洪涛院士勇于反思也体现了追求真理的严肃态度,同样值得仿效。, 百拇医药(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