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最新动态
编号:10185939
“非典”对医药行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3日
     一、从“非典”"形成的市场容量分析

    根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最新疫情,截止到5月12日我国非典型肺炎共发病5013人,死亡252人,疫情统计显示全国非典型肺炎总体发病呈缓慢下降趋势。参与中国该疫情调查讨论的WHO著名呼吸系统疾病专家詹姆斯也指出非典型肺炎病例数下降的很快,防治工作非常有效。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该疾病引起的心理恐慌远大于实际产生的结果。由于4月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步认定有效的7种药品基本都是价格普遍较低的普药,实际上将以上数据扩大100倍所产生的相关医药产品的消费容量也相当低,不足以给有关上市公司带来明显的利润增长。

    二、从集中需求形成的可能性分析

    病原体性质仍然没有界定清楚,难以形成特定产品的集中需求。由于该疾病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其真正的致病原因至今仍然不完全清楚。从最初普遍推测的禽流感开始,到3月18日香港中文大学提出的副黏液病毒,再到3月26日香港大学公布的冠状科病毒,直至当前,“非典”的病原一直处在研究探讨阶段。对应地,所适用药品从最初民间普遍流传的醋熏、服用板蓝根(致使恒顺醋业(600305)、白云山A(000522)在2月11日跳空高开),到某公司宣传的利巴韦林为特效药,最后在4月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非典型肺炎防治技术方案中提到的能抑制病原生长的6种抗生素和一种抗病毒药物,可以看出治疗“非典”的有效药品也处在不断调整的过程当中。而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特别指出,其技术方案需要在工作中不断修改、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也很难形成对某种药品集中大量的需求。另外,目前感染人数从市场角度看很少,而广大消费者更多的可能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而不是直接服用以上仅仅初步认定有效的产品,因此药品需求就更为有限。
, http://www.100md.com
    三、从药价上涨的市场行为分析

    近一段时期,用于防治非典的药品需求一路飙升,据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反映,近期零售药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0%以上,库存明显下降,板蓝根、双黄连等已经销售一空,部分解热镇痛类、抗生素类药品以及消毒剂、一次性卫生材料等热销,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2月上旬源自广东地区的板蓝根、抗病毒产品价格上涨在华南地区迅速蔓延。有一段时间每盒板蓝根冲剂甚至涨至40元,抗病毒口服液也由原来每盒10元涨至20元,有的药店甚至提价到100元。外界一致认为“这一次药品生产企业发了”,但据从多家医药企业了解的情况却是:即使在这种需求上升的情况下,多数药品企业增产不增收,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亏本销售,原料价格节节攀升已经逼近药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底线。据中国药材集团公司反映,涉及非典型肺炎防治的55种中药材价格明显上涨,其中价格上涨1~10倍的有40种,市场短缺的有10种,比如,金银花已从去年同期的70~80元/公斤上涨到200~220元/公斤,造成相关中药成本明显上升。但是,在原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与抗非典有关的药品价格却不能“随行就市”,药品的价格属于国家政府定价,零售价只能在政府的最高限价以下销售,比如,按照政府定价,如“白云山”板蓝根最高零售价为每袋(20小包)7.5元,“丽珠”的罗红霉素(50mg×6片分散片)每盒12元,超过规定的价格销售将面临处罚。据悉,政府定价的药品是依据正常时期的原料价格、生产工艺和供需关系等一系列因素得出的,显然在原料价格上涨、需求猛增的特殊情况下,生产企业按照政府定价销售,将面临成本价格的巨大压力。截止4月18日,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就已经因非典型肺炎防治用药的限价销售,使这部分产品的生产亏损了1000余万元。如果这个局面持续,中药企业势必受到打击。
, 百拇医药
    因此,最近在市场上受到持续追捧的医药企业,SARS带给它们的并非都是正面消息。从总体上看,尽管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发生会对医药消费有所拉动,但由于热销的产品主要是部分附加价值不高的普药、常用药,在医药产品中所占比例不大,不会对医药企业(特别是国有经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

    四、对股市中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程度分析

    上市公司的业绩首次与一种疾病大面积地联系在一起:4月份,众多医药公司的业绩大幅度上涨,医药板块逆势走强,其间均指其与SARS相关。事实上就如上市公司本身表示的,“非典”对公司的业绩并无太大提升,股价上扬不过是有人借“题”发挥。首先,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初步认定有效的8种药品是阿奇霉素、盐酸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甲哌力复霉素、红霉素抗生素以及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这些药品都是市场上相当常见的普通药品。以国内生产较少、利润率较高的更昔洛韦为例,不算国外进口产品,就是国内生产厂家也有不少,如湖北麒麟、武汉华龙、湖北科益3家公司也在进行生产。至于价格方面,从2003年1月起,广东主要医疗机构对外零售的湖北科益规格0.25g*1的产品就从218元/支下降到190元/支,产品毛利率较前大大降低。其它产品也都有国家计委发文公布的零售最高限价,目前药品几经降价后,价位已较低,销售收入难以大幅度增长,最终给生产公司带来的净利润也将相当有限。其次,如上所述,“非典”有效药品多达8种,而每一种药品又皆非独家生产的产品,生产厂家普遍较多,因此即使有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也不太可能集中到一家公司,需求最终将被极大程度的分散。最后,从医药上市公司本身来看,生产相关上述产品的医药生产企业,一般年销售收入都超过亿元,相比之下,因为“非典”而增加的销售收入将所占比例很低,也很难对公司业绩增长产生明显拉动。

    五、结论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非典”对医药企业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影响都不是很大。至于股市上医药板块上市公司股价的飞涨,应当归结为概念性的炒作,对上市公司业绩提高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很小。但在“非典”事件后,国家必然加大对基础卫生、预防体系的投入和建设,包括今后对生物制药的科研开发、对中西部和弱势群体医疗保障体系,及农村医疗体系的建设,将使我国医药消费能力大幅提高,这对医药行业应该是一个中长期的利好。,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