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73384
简述蒙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3日 蒙医药信息网
     简述蒙医基础理论的形成

    内蒙古医学院中蒙医系 陶·苏和 李欣炜

    内蒙古医药职工中专 喜 霞

    内蒙古呼盟鄂旗医院 娜仁其木格

    蒙医学基础理论是在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蒙古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和蒙古地区地理、气候特点以及传统蒙医学临床经验,是蒙医理论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基础。13世纪以前的蒙古人的医疗活动虽受萨满教的影响,但也已经有了寒热症的认识。到了13世纪初随着蒙古帝国的建立,传统蒙医也进一步发展,寒热症理论已经定型,尽管已蕴育着“五元”和“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的雏形,但是没能够系统化。16世纪末,古印度医《医经八支》、藏医《四部医典》等医著的传入和翻译,对蒙医学的发展和理论的系统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蒙古人思想观念中,天与人同是一个字宙,只是有大小之分。由于天人合一,天为父,地为母,在蒙古族原始书籍中多出现“父天、母地”的字句。父代表阳,母代表阴,从而衍生出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的原始观点。认为世上一切事物都依阴阳而存在,阴阳缺一事物就不复存在,一盛一衰也会发生畸变,疾病也不例外,或阳盛阴衰,变为热疾,或阴盛阳衰,变为寒症。又认为人若惹怒了父天则患热疾,屈枉了母地则犯寒症,疾病是天灾、地祸,祀天、 祭地方能祛邪扶正。这是对疾病的最古老而蒙昧的认识。后来蒙古人弥年累月驰骋于广阔的草原,过着逐水草而游牧,逐林河而狩猎,饮乳、食肉的生活。长期与寒冷、炎热、潮湿、干旱的自然现象作斗争,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和痛苦,客观要求人们不断摸索治疗疾病的有效办法。在对饮食、气候、环境与疾病内在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把人体看作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客观的角度来观察人体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和人体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逐渐积累了调理寒热,治疗疾病的经验,如利用马奶、肉汤、乳制品和各种草药以及热浴、冷敷、灸刺、放血或天然矿泉来治疗疾病。以热性疗术与药物扶阳、治寒症,以寒性疗术与药物养阴、降热疾。以上所有这些独到之处的医疗认识和观点是早期蒙医寒热症理论形成的根据。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蒙医的寒热症理论已经定型。
, http://www.100md.com
    从1202年铁木真灭掉塔塔儿到1206年自豪地宣告“七载之中成大业”而称成吉思罕,建立蒙古大帝国,结束了蒙古民族分裂的状态。民族医药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把这些药物誉为“蒙古药”,不仅说明蒙古族药物知识的丰富,也说明了蒙古药学在传统蒙医学中占有独立的一席之地。生活在蒙古大森林的百姓,擅长于辨认蒙古药材。据拉施特《史集》记载,游牧在鄂毕河流域的兀刺速惕、贴良古惕、和客思的迷等部落熟悉蒙古药剂,以用蒙古方法治病而闻名于世。13世纪以来,随着国内各民族的密切交往以及与欧、亚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扩大,大量的蒙古药物输出和阿拉伯药物输入,1292年在元大都和上都分别建立《回回药物院》。随着药物交流的扩大,外域药物大量输入,当时的蒙古医生能辨认和使用各种药物,因而药品种类也日益增多。在实际应用蒙药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蒙药理论。

    16世纪末,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医经八支》和藏医学经典《四部医典》等许多著作先后在蒙古地区流传,并译成蒙文出版,对蒙医学理论的发展和系统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象“阴阳”学说、“五大元素”学说、“赫依、希拉、巴达干”理论、“脏腑”理论就成为蒙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这是蒙古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蒙古族体质特点同传统医药相结合而进一步完善组成蒙医学理论。此理论一直沿袭到本世纪,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18世纪初著名蒙医学家伊喜巴拉珠尔创性地提出了《六基症》和《十要症》理论,丰富了近代蒙医学的理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