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说夏至
作者:春风秋水 提交日期:2003-06-24 20:38:00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中也说:“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为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的始日作为夏季开始。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 http://www.100md.com
这里顺便说一下,伏天与夏至的关系。通常所说的伏天同夏至是有密切关系的,叫做“夏至三庚便数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这里就先说夏至风俗。让我们先看东汉《风俗通义》的一段佚文,见录于《太平御览》和《岁时广记》: “夏至著五彩,辟兵,题日游光。游光,厉鬼也,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避五兵也。案: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案:织取新断二三寸帛,缀著衣衿,以己织嫌告成于诸姑也。后世弥文,易以五彩。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复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著后缣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 ”
夏至时节,门户上系彩色丝绸,目的是防止瘟疫入户。瘟疫流行,令人恐怖,那据传说是由名叫游光、野重的瘟神疫鬼带来的。在今人看来有趣的是,“知其名者无温疾”——那瘟神疫鬼倒是讲礼讲面,只要你心里知、眼中有,再把“游光”之类名目写在新缣挂在门扇,它就不来为害。于是,夏至门上系新缣,成为风俗。这是一种后来未能广泛流传的风俗。
, 百拇医药
伏的慨念始自秦德公。春秋时代,只做了两年国君的秦德公,办了件久传不衰的事,司马迁的支笔为此写下:“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初伏,以狗御蛊”。历来的注家为之着墨,如: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曰:“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日伏也。”
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
根据五行之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的代谢,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都循以五行相生。惟独立秋不同,夏属火,秋属金,以秋代夏不是五行相生,而是相克,即火克金。时秩的演进冬尽而开春,春暮而入夏,说以相生,有种顺理成章韵致在。可是,唯独夏与秋的交接,火不能生金却克金——伏日的概念正从此中出。为何要“至庚日必伏”呢?庚,天于序列位居第七者,五行属金。伏日的推算方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百拇医药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是“夏至”节气。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天气开始炎热。每年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汉学堂经解》所集崔灵恩《三礼义宗》中也说:“夏至为者,至有三义;一以阴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阳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为至。”这天太阳的高度最长,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过了夏至日,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白天开始一天比一天缩短。南半球相反。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开始,气候学上则以每5天的平均气温高于22℃的始日作为夏季开始。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 http://www.100md.com
这里顺便说一下,伏天与夏至的关系。通常所说的伏天同夏至是有密切关系的,叫做“夏至三庚便数伏”——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这里就先说夏至风俗。让我们先看东汉《风俗通义》的一段佚文,见录于《太平御览》和《岁时广记》: “夏至著五彩,辟兵,题日游光。游光,厉鬼也,知其名者无温疾。五彩,避五兵也。案:人取新断织系户,亦此类也。谨案:织取新断二三寸帛,缀著衣衿,以己织嫌告成于诸姑也。后世弥文,易以五彩。又永建中,京师大疫,云厉鬼字野重、游光。亦但流言,无指见之者。其后岁岁有病,人情愁怖,复增题之,冀以脱祸。今家人织新缣,皆取著后缣二寸许,系户上,此其验也。 ”
夏至时节,门户上系彩色丝绸,目的是防止瘟疫入户。瘟疫流行,令人恐怖,那据传说是由名叫游光、野重的瘟神疫鬼带来的。在今人看来有趣的是,“知其名者无温疾”——那瘟神疫鬼倒是讲礼讲面,只要你心里知、眼中有,再把“游光”之类名目写在新缣挂在门扇,它就不来为害。于是,夏至门上系新缣,成为风俗。这是一种后来未能广泛流传的风俗。
, 百拇医药
伏的慨念始自秦德公。春秋时代,只做了两年国君的秦德公,办了件久传不衰的事,司马迁的支笔为此写下:“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门”,“初伏,以狗御蛊”。历来的注家为之着墨,如:
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历忌释》曰:“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日伏也。”
蛊者,热毒恶气为伤害人,故磔狗以御之。……磔,禳也。狗,阳畜也。以狗张磔于郭四门,禳却热毒气也。
根据五行之说,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四季的代谢,立春是春之木代冬之水,水生木;立夏是夏之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是冬之水代秋之金,金生水,都循以五行相生。惟独立秋不同,夏属火,秋属金,以秋代夏不是五行相生,而是相克,即火克金。时秩的演进冬尽而开春,春暮而入夏,说以相生,有种顺理成章韵致在。可是,唯独夏与秋的交接,火不能生金却克金——伏日的概念正从此中出。为何要“至庚日必伏”呢?庚,天于序列位居第七者,五行属金。伏日的推算方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