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川乌
编号:10187787
川乌、附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9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川乌、附子//

     [来源]

    毛茛科(Ranunculaceae)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加工为川乌,子根加工为附子。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沙,晒干称川乌。将采挖得的乌头子根,除去须根及泥沙,习称“泥附子”,再进一步分别加工为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盐附子:选择个大、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并体质变硬为止。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约 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到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白附片: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水,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产地分布]

    四川、陕西两省为主要栽培产区,湖北、湖南、云南、河南等省亦有种植。

    [药材特征]

    川乌:呈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7.5cm,直径1.2~2.5cm。表面棕褐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处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形成层环呈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

    附子: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牙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孔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黑顺片:为总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也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余同黑顺片。

    [主要化学成分]

    乌头:含总生物碱约0.82~1.56%,其中主要为剧毒的双酯类生物碱,即中乌头碱(Mesaconitine)及乌头碱(Aconitine C34H4O1N)为0.01~0.23%,次乌头碱(Hypaconitine)为0.01~0.11%。此外,尚含塔拉弟胺(Talatisamine)及川乌碱甲、乙(Chuan-wu base A.B)等。附子的成分与乌头类同。除生物碱外,尚含强心成分氯化棍掌碱(Coryneine chloride)及具有升压及弱的强心作用的去甲猪毛菜碱(Salsolinol)。此外,生附子还含脂类成分约0.7%,主要为附子脂酸,其次为附子磷脂酸钙、β-谷甾醇及其脂肪酸脂等。

    [功效主治]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大毒。内服需经炮制,并严格控制用量。内服1.5~3g。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大毒。严格用量,内服3~15g。,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