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免疫系统 > 信息
编号:10188403
天花的流行及人类免疫的成功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72期
     天花(smallpox)是天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以其急速而猛烈的传染性和死亡率高而危害人类。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循序成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等皮疹,最后常遗留瘢痕,由于面部皮脂腺较多,损害较重,瘢痕明显,故病人多有麻脸。患过天花如存活者可获终生免疫。天花病毒为DNA病毒,属痘病毒科,此病毒在体外生活力较强,故很容易通过污染的衣物、食品、玩具、尘埃等传播。天花病毒有两种毒株,一种是天花病毒,毒力较强,引起典型天花;另一种是类天花病毒,毒力较弱,引起轻型天花(类天花)。天花病毒经呼吸道黏膜侵入人体,进入血液后形成病毒血症以后播散至全身各脏器、组织。感染了天花病毒以后,经10~14日潜伏期以后发病。临床分侵袭期和发疹期两个阶段。侵袭期发病急骤,呈病毒血症,突然寒战、高热达39~41℃、头痛、四肢和腰背酸痛、乏力、恶心、呕吐、表情痛苦、结膜充血等,经2~3日达到高峰,4日以后进入发疹期,由红色斑疹转为圆形丘疹,后转为多房疱疹,之后结痂、脱落,有半数者留瘢痕。除痘疮外,还常并发咽喉炎、中耳炎、脾及淋巴结肿大,以及支气管炎、眼结膜炎等。自从广泛接种牛痘以来,天花发病率明显降低,1960年以后,天花在中国停止传播。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彻底消灭,这是人类消灭的惟一传染病。这也是人类长期斗争的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既承受病毒肆虐带来的灾难,也在斗争中发明了免疫技术,其中也包含了中国人所贡献的智慧。
, http://www.100md.com
    一、历史悠久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专家们推测,可能在一两万年前地球上就有天花病毒。这个病毒来到人间以后,古代世界大约60%的人会受到它的威胁,1/4的感染者会死亡,幸存者中的一半以上会留下麻面或失明,天花是古代最令人恐怖的传染病。

    据传,天花病毒感染给人类,可能是在3000年前的印度或埃及。从公元前1160年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等人的木乃伊上,可以发现天花留下的疤痕。公元4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6世纪阿拉伯国家中发生了第一次天花流行。15世纪,欧洲开始流行天花,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每五个人就有一个带有天花留下的瘢痕。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皇约瑟一世、俄皇彼得二世等,都是感染天花而死的。整个18世纪,欧洲死于天花的人数达1.5亿以上。

    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把包括天花病毒在内的众多传染病带到了美洲。天花成为他们以少胜多征服美洲的法宝。1520年,一个感染了天花的奴隶从古巴来到墨西哥,这成了美洲大陆原居民噩梦的开始。新大陆上的印第安人缺少驯养家畜的习惯,传染源的缺乏使他们很少受到流行病的侵袭,完全没有抵抗和免疫能力。欧洲殖民者给新大陆原住民带去了多种从未遇到过、不具有任何免疫力的传染病,其中最致命的一种就是天花。这使得科尔特斯率领300名西班牙殖民者能够征服有2500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现墨西哥)。阿兹台克人俘虏的一名西班牙士兵不幸染上了天花。10年内,阿兹台克人口减少到650万人,生存者也丧失了斗志,一个强大的帝国就此消亡。另一个强大的帝国印加帝国(现秘鲁及周边国家)也因为天花流行而被皮萨罗带着180名西班牙殖民者轻而易举地征服。北美的殖民者则有意将天花传给印第安人,给他们送去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在天花的肆虐下,几个原先有数百万人口的主要印第安部落减少到只剩数千人或完全灭绝。在与殖民者接触之前,美洲原住民大约有二三千万人口,而到16世纪末,只剩下160万人。整个社会体系处于崩溃状态,殖民者毫不费力就占有了广阔的美洲大陆和它丰富的资源。
, http://www.100md.com
    到19世纪及20世纪初,天花在世界上仍有所流行。1872年美国流行天花,仅费城一市就有2585人死亡。在俄国,从1900年到1909年的10年中,死于天花者达50万人之多。

    二、从“以毒攻毒”到“即毒免灾

    我国最早记录天花症状的是晋朝葛洪(公元265~313年)的《肘后方》。相传东汉马援(公元25~55年)征武陵蛮(今湖南省),因染此病而死,士兵患者亦很多,遂传至中原。当时叫作虏疮。医史学家李经纬据《肘后方》:“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乃呼为虏疮”,认为此“建武”是东汉之“建武”,古天花大约是公元1世纪传入我国,因战争中由俘虏带来,故名虏疮。隋朝称为宛豆疮,唐朝称为天行发斑疮,宋称为豆疮,庞安时不再称“疮”,改豆作痘,明清以后,又称“天痘”、“痘疹”、“天花”。

    古代史书对天花流行的记载,多笼统记于“大疫”项下,惟《明史》和《清史稿》已把“豆疮”和“患痘”分离出来与大疫并列。特别是记录了重要人物患痘身亡的情形。民谚有言:“生娃只一半,出花才算全”。可见天花之危害令人生畏,很多地方为祈宁免灾,还建有痘神庙。如清代梁章钜著之《楹联丛话》记录痘神庙联云:“到此日方辨妍媸,更向鸿蒙开面目;过这关才算儿女,还从祖父种根苗”。民间称出痘为出宝,视小儿出痘为过关。当时已把天花视为“寰区通病”了。
, http://www.100md.com
    在我国很早就蕴发了“以毒攻毒”的免疫学思想,在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就记述了以狂犬脑敷治狂犬咬伤的记载。但这仅仅是治疗中的免疫,还不是预防免疫。后来发展成为接种人痘的“即毒免灾”才具有预防免疫的意义。据文献记载种痘最早是在唐朝。在1884年武荣纶与董玉山合撰的《牛痘新书》中写道:“考世上无种痘诸经,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鼻苗种痘之法”。在宋代对人痘接种术有较详细的记载。据朱纯嘏《痘疹定论》记载:宋真宗(公元1006~1017年)时,丞相王旦的几个孩子都患过天花,幼子王素出生后,为使其免疫,聘请峨嵋山称为神医的道人为子王素种人痘,果然种痘后7天幼子便发烧出痘,12天便结疤,王旦以重礼感谢医生。后来王素活了67岁。峨嵋山这种人痘法世代继承传播,《重修湖州府志》记述,清初雍正时有人目睹痘医胡美用此法施术。

    在明清时代,在医生队伍里已经有以种痘为业的专职痘医和几十种痘科专著,例如明·魏直的《博爱心鉴》、明·汪机的《痘治理辨》、明·万全的《痘疹心法》、明·翁仲仁的《痘疹金镜录》、明·朱惠明的《痘疹传心录》、清·叶向春的《痘科红炉点雪》、清·董维岳的《痘疹专门秘授》等等,都对天花的治疗与护理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但没论及种痘法发明的确切时间。在清初俞茂鲲的《痘科金镜赋集解》(公元1727年)书中,明确指出:“闻种痘法起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宁国府太平县,姓氏失考,得之异人丹传之家,由此蔓延天下。至今种花者,宁国人居多”。但是人痘接种的方法很多,如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7年)程从周的《茂先医案》、周晖的《金陵琐事剩录》等书,都记录着不同的接种方法,最初有四种方法:
, http://www.100md.com
    第一种是痘衣法:是把害天花(痘疮)小孩的内衣,交给另一小孩穿上,这个小孩便发生天花。这是最原始的方法,可靠性差,危险性也大。

    第二种是痘浆法:采取痘疮的泡浆,用棉花蘸染后,塞进被接种者的鼻孔。这也是直接感染,危险性最大。

    第三种是旱苗法:是把痘痂研细,用银质制的小管吹入被接种的鼻孔。这种方法略为安全,效果也较可靠。

    第四种是水苗法:把痘痂研细并用水调匀,用棉花蘸染塞入被接种者的鼻孔。此法较为安全,效果也优于旱苗法。

    人痘接种还要经过选取、蓄苗(在适宜条件下藏贮)等一系列操作程序,但总的说还都是要感染一次天花,尽管做水苗等处理,仍是有相当的危险性,例如在明代周晖《金陵琐事剩录》中就记载陈评事之子死于种痘。这种取自天花患者的痂的种痘称为“时苗”。此后在多次实践中,选择苗种的经验不断发展,就用接种多次以后,经几代的传递而致“苗性和平”的痘痂作疫苗,称为“熟苗”。“熟苗”本质上是一种减毒的疫苗,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无疑是比“时苗”要安全得多。这便能得到普及推广。曾国藩在给江宁(今南京)痘神题写的楹联中道:“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这说明,人们已经知道种痘可以“即毒免灾”,具有免疫的思想了。熟苗法在清代郑望颐的《种痘方》、朱奕梁的《种痘心法》等书中均有所论述。由于人痘法的成熟,清代国家已设立种痘局(《清史稿·黄辅辰传》),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免疫机构,还有专职官员“查痘章京”,专管出痘人与常人间的隔离情况。
, 百拇医药
    人痘术在当时是领先的技术发明,受到了各国的重视,先后流传到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又经过俄罗斯转手传到土耳其及欧洲、非洲等国。据俞正燮《癸已存稿》所记:“康熙时俄罗斯遣人到中国学痘医,由撒纳特衙门移会理藩院衙门,在京城肄业”。俄国人掌握后又传入土耳其后又经土耳其传至英国乃至印度、北非突尼斯。公元1744年杭州人李仁山去日本九洲长崎,把人痘法传授给折隆元、堀江元道两人,稍后清人吴谦主编的《医宗金鉴》于1752年也传入日本,《医宗金鉴》全书中有种痘专论《幼科种痘心法要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四种种痘法及理论、操作的18个专题,凡此,种痘法在日本也流传起来。种痘法传到欧洲时,也曾遭到责难和反对,被认为是逆上帝的天恩行事,有些国家甚至出令禁止,这也能说明人痘法在当时思想界所掀起的波澜。但是法国的思想家伏尔泰则认为人痘术乃是孤明先发,他在《哲学通讯》中一封《谈种痘》的信中称赞道:“我听说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就有这种习惯,这是被认为全世界最聪明最讲礼貌的一个民族的伟大先例和榜样”。

    三、从人“熟苗”到牛“痘苗”
, http://www.100md.com
    18世纪在欧洲各种传染病频发,在儿童死亡率最高的当属天花。当时英国驻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即伊斯坦布尔)公使夫人蒙塔古(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1689~1762年),她在土耳其了解到经由俄国传来的中国种痘术,便把这种技术介绍给英国。蒙塔古夫人是作家,女权论者,也是旅行家,她看到君士坦丁堡当地人为孩子种痘预防天花,效果很好,颇有感触,由于她的兄弟死于天花,她自己也曾罹患此病,遂决定让她的儿子接种人痘。1717年在大使馆外科医生的照顾下,施以接种,取得成功,事后,她在通信中把此消息转告给英国的亲友(她曾出版《寄自东方的书信》)。翌年6月她返回英国后,又大力提倡种痘,从此,中国发明的人痘接种术在英国流传开来,并有一定的改进。如当时萨顿家族(the Sutton family)在英格兰引入了一套更简便、更快捷、更有效的做法,这套做法脱却了无关的神秘主义的操作程序,又具有消毒观念。到1790年,人痘接种已在法国及欧洲的其他地区广为推行([英]威廉·F·拜纳姆著,曹珍芬译《19世纪医学科学史》)。当时英国医生琴纳(Edward Jenner 1749~1823年)注意到人痘接种法的免疫事实,也知晓当地农民都知道患过牛痘者不感染天花的事情,在此启示下潜心研究,应用各种动物作试验,终于发明牛痘接种法。
, http://www.100md.com
    琴纳1749年5月17日生于英格兰格洛斯特郡柏克利镇(Berkely)的一个牧师家庭,他13岁随邻近的外科医师学徒,后来到伦敦,师从亨特(J.Hunter),1773年回到故乡当乡村医生。他还兼做兽医,与牛有较多接触。琴纳童年时也曾接种过人痘,由于接种前采取放血、泄泻、减食等不适当处理,致使接种者处于衰弱状态,有时接种人痘反酿成天花流行。由此琴纳萌生了创发新法免疫天花的念头。还是在他学徒时,曾听到当地挤奶妇说:“我不会再得天花了,因为我已生过牛痘”。他对此话记忆深切。为了验证此语,他深入到牧场挤奶妇中进行调查,先后达20年之久。1780年,琴纳发现牛乳头上所生的不同疱疹都能传染给人,但只有一种疱疹的脓浆可以预防天花。他把引起牛疱疹的物质称为病毒(virus)。1790年间,琴纳将天花痂皮给患过牛痘的工人接种,以观察患过牛痘者对天花是否有免疫力。结果,这次试验证实了挤奶妇的话。他又采取猪身上的痘苗为他的儿子爱德华接种。1796年5月14日,他从一个名叫萨拉·尼姆斯(Sarah Nelmes)的接奶妇手上的牛痘脓疱中取得痘浆,接种到8岁健康小男孩詹姆斯·菲浦斯(James Phipps)的两臂上,3天后接种处出现小脓疱,第7天腋下淋巴结肿大,第9天轻度发烧,略感全身不适,不久局部结痂,留下一小疤痕。6周以后,琴纳用萨顿接种法给这名男孩接种取自天花患者脓疱的脓液进行免疫试验,男孩没得天花。琴纳将他这套程序称作种痘(vaccination),取自拉丁语“vacca”一词,意为母牛),藉以区别以前的人痘接种法(inoculation)。从此,人们把1796年5月4日定为第一次接种牛痘的纪念日。后来他又多次试验,都收到良好效果。1797年他将此结果写成论文,送皇家学会,因当时医学界持怀疑态度,此文遭到拒绝,皇家学会建议由琴纳自费出版。1798年,琴纳在伦敦自费出版了题名为《种牛痘的原因与效果的探讨》的薄薄专著,公布了23个他认为通过种牛痘再不得天花的病例。又经过许多周折,牛痘接种法方得到公认。1802年及1806年英国国会先后奖给他3万英镑以表彰其贡献。英国国会还于1808年成立了全国牛痘苗机构,公开资助并授权对琴纳的主张进行调查研究,并免费提供预防天花的种痘。1803年以后琴纳到伦敦皇家琴纳学会工作。1813年剑桥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
, 百拇医药
    牛痘接种法发明9年以后,1805年(清嘉庆十年),此法由菲律宾传至澳门。其后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先后提倡种牛痘,渐布全国,替代了人痘接种法。至1890年传至四川,1900年达西藏,1903年传入云南。早年中国应用的牛痘浆,大都取自种过牛痘的儿童种痘反应后臂上的痘疮,故推行较为困难。直至1925年北京的中央防疫处制出牛痘苗,才能大量分发,普及种牛痘。从人痘到牛痘传出又传入的历史,正可堪为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中国在历史上有种痘的历史,所以对传回来的牛痘,很容易接受。但是既便是在琴纳的家乡英国,也不乏怀疑否定,在英国乡下还流行一种谣言,说种了牛痘的人会变成牛。不过当时远在法国的拿破仑,却对此大为欣赏。他送自己的孩子去作接种牛痘的实验,待反应良好时,才把种牛痘的方法,推行全法国。他军队中的战士,也是最早接受种牛痘的。他还把一枚帝国勋章送给这位英国医生。当时正值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不避嫌疑地积极推行这一伟大的科学发明,这也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首创接种牛痘的方法被确认。但是种痘并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大约5000万人得天花。直到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消灭天花运动。1967~1972年,多数非洲国家、印尼及南美消灭了天花,1977年10月26日索马里的梅尔镇发生最后1例天花后,1978年英国实验室发生事故,有两名工作人员染上天花——这是天花退出地球舞台之前的最后插曲。1980年5月第23届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完全消灭,天花病毒在自然界已不存在,只有美国和俄罗斯的实验室还保存着样本。全世界至今再未出现天花病例。天花这种惟一被消灭的传染病,正是人类医学科学光辉成就的典范!, 百拇医药(孟庆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天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