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之管见
李少波
我年届九十有二。在这里,我谨就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意见。管见所及,不妥之处,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振兴中医,靠中医学术;发展中医,要提高中医学术。提高中医学术与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如何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其研究方向是什么,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这些年来,关于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大致有三种类型,即继承型、发展型和继承发展型。受到普遍赞同的是继承发展型。它是保持中医优势前提下的发展,是围绕原有理论体系下的再发展。古代中医始源于道,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得其指点,后编篡《黄帝内经》。通过实践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对中医理论体系做了更多的补充。至东汉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医家,完善“理、法、方、药”,发展了中医理论体系。之后,历代各家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医事业发展很快。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在中医事业的发展中,窃以为似乎在学术理论方面没有较大突破,沿袭的仍是过去的老路子,中医的真正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 百拇医药
本人在多年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并经躬亲实践,逐步悟出了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内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绚丽的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其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摄生保健、抗衰延年的原则法,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方面。它是中医学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的不易坟典。而其中的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则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将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于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退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其次,经络活动的实质应作为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虽经多年的探索,都没得出定论。其实,《内经》对经络活动实质早有明确论述,只不过是缺乏实践验证的方法。《内经》总结了古代圣人的实践真知,掌握了人与自然的规律性,制定了不违自然的摄生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很明白,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真气便从之而生,旺盛运行;内守自身,神不外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就无从产生。《灵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的是真气是天阴、地阴化合的人体生命能量。那么,真气是怎样运行呢?《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循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李时珍有云:“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抱神从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恬憺无为,乃能行气。静定中方知真气旺盛地循经运行,才是保健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本人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并创编了实践方法。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对经络的活动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感知,也获得了药物所不能及的理想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气,贯通任督,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乃至阴阳五行学说都可得到验证。
综上所谈,本人以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做到提纲挈领。当前应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和经络学说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专题治疗,力争有一个突破。
二00一年五月十日, http://www.100md.com
我年届九十有二。在这里,我谨就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的有关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意见。管见所及,不妥之处,还望诸位不吝赐教。
振兴中医,靠中医学术;发展中医,要提高中医学术。提高中医学术与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如何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其研究方向是什么,就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这些年来,关于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大致有三种类型,即继承型、发展型和继承发展型。受到普遍赞同的是继承发展型。它是保持中医优势前提下的发展,是围绕原有理论体系下的再发展。古代中医始源于道,轩辕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得其指点,后编篡《黄帝内经》。通过实践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烽起,百家争鸣,对中医理论体系做了更多的补充。至东汉以张仲景为代表的医家,完善“理、法、方、药”,发展了中医理论体系。之后,历代各家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医事业发展很快。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在中医事业的发展中,窃以为似乎在学术理论方面没有较大突破,沿袭的仍是过去的老路子,中医的真正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 百拇医药
本人在多年行医过程中,通过研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等经典,并经躬亲实践,逐步悟出了医源于道,医道同参,相互为用的道理,对发展中医理论体系及中医理论体系研究方向,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不揣冒昧,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第一,预防为主应是中医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内经》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个绚丽的瑰宝,内容博大精深,其理论遍及天人一际、人与自然的整体观,摄生保健、抗衰延年的原则法,人类盛衰寿夭的自然律及顺应自然、淳德全道能成真等方面。它是中医学体系形成时期的代表作,是“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的不易坟典。而其中的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则是预防医学的重要体现。如,《素问·四时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素问·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有人评价这种具体的预防学思想是世界医学文献上的最早记载,在今天和将来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无病先防,防的方法又是什么?本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无论是未病防范于未然,还是已病救其于萌芽,关键取决于人体的真气运行。《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篇》:“卒然遇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上论述,道出了人体正邪盛衰退而致病或不病的至简至易之理,《内经》所论再也明白不过了。本人所创编的真气运行法,其主导思想就是在于培养真气,扶正祛邪,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抗衰延年,是《内经》预防思想的实践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其次,经络活动的实质应作为中医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关于经络活动实质的研究,虽经多年的探索,都没得出定论。其实,《内经》对经络活动实质早有明确论述,只不过是缺乏实践验证的方法。《内经》总结了古代圣人的实践真知,掌握了人与自然的规律性,制定了不违自然的摄生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很明白,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真气便从之而生,旺盛运行;内守自身,神不外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就无从产生。《灵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说的是真气是天阴、地阴化合的人体生命能量。那么,真气是怎样运行呢?《素问·离合真邪论》:“真气者,经气也”,指出真气即循环无端、周行不殆的经络之气,真气运行才是经络活动的实质。李时珍有云:“内景隧道,唯返观者能照察之”。抱神从静,虚无生气,积精全神,行气摄生;恬憺虚无,真气从之,恬憺无为,乃能行气。静定中方知真气旺盛地循经运行,才是保健摄生的至真手段。据此,本人提出了真气运行学说,并创编了实践方法。通过多年临床验证,对经络的活动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感知,也获得了药物所不能及的理想效果。该法从凝神调息入手,培养真气,贯通任督,燮理阴阳,强壮脏腑,促进人体生命活动有序化,对各种久治不愈的慢性疑难病均有显著疗效,对中医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化学说,乃至阴阳五行学说都可得到验证。
综上所谈,本人以为,中医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做到提纲挈领。当前应从预防医学的角度和经络学说方面进行专题研究、专题治疗,力争有一个突破。
二00一年五月十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