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业版 > 市场动态 > 分析预测
编号:10188890
药品平价大卖场的三大误区(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日
     近来,医药行业非典新闻隐退,平价药房话题升温,对于活跃在一些中心城市的药品平价大卖场(下称大卖场),舆论褒多贬少。

    难道大卖场真的要成为改变医药零售业态格局的创新模式吗?笔者近日实地探访后发现,热点背后存在三大误区,应引起业内人士关注。

    误区一:为求一举成名,大卖场错打价格牌

    药价问题是近些年媒体的热点话题。大卖场一登场,便打出药价牌,打出比政府核准零售价低45%的承诺,刺激消费欲望,引来传媒聚焦。加之其上千平方米的卖场和近万品种、规格的阵容,便形成以卖场大、药价低、品种和规格多和投入高为特点的差异化竞争模式。所到之处,风生水起,效应环生。大卖场的低价位已经产生两大反应:一是惊人低价开成的声势震动药价体系,引起药价主管部门的注意,并牵动着药品生产商、批发商、药店以及占药品销售绝对份额的医疗单位等经营者敏感的利益中枢。二是低价位吸引消费者,给医药零售业带来"洗牌"的压力,为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医药分业"问题引出新的话题。
, 百拇医药
    然而,在一片叫座声中,笔者却认为大卖场打出药价牌并非明智之举,这是因为--价格牌不利企业生产高品质药品。

    由于老百姓前些年对虚高的药品价格怨声载道,近5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药价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尽管过程迂徊曲折,但主导思想明确,即以"低价"为先导,建立起药品的降价机制。在这种主导思想的引导下,人们对药品的评判标准过分集中且局限于价位这个层面上。而对于药品开发、生产的科技含量以及药品运输、养护、销售过程的技术含量等核心问题关注较少。这一系列过程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易被忽视,所产生的成本由此也易被人忽略。而大卖场打价格牌,则迎合了这个层面的需要。如在郑州市开业不久的一家大卖场经营者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宣称,他们主要选取同品名不知名厂家的产品作为其低价销售的重点。人们已不自觉地走入一味讲求低价的误区,这为昔日药品生产代水平重复建设和如今一些不知名小药厂在买方市场的压力下急于低价抛销药品提供了出路。

    医学和药学界的专家们希望人们走出只关心药品价位的误区,但由于有关联利益之嫌,他们的呼吁并没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政府和社会舆论应对此正确引导。--价格牌加剧生产供应体系矛盾。
, http://www.100md.com
    一方面,大卖场其药价"比政府规定的零售价平均低45%"的说法,无人考证,也无从考证,但谁都有权发问,这药价到底仍有多少水分?消费者较起真来可以不去一般药店买药。经营者较起真儿来,则可向供应商甚至是生产厂家寻个说法。而生产商却无法独自承担降价带来的损失,难怪据新闻报道,几乎所有的大卖场一开张便招来厂商撤货。

    另一方面,随着近年药监部门对开办药店门槛的降价,以及行业内外资本过分高估医药零售市场潜力和前景,纷纷在中心城市投资开店,生产批发环节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再次出现在医药零售业,使各大中心城市的药店网络过于饱和。这一现象导致药店生存竞争加剧,价格战也是其直接而简童的一种反应。

    此外,大卖场的炒作也将让习惯于在医疗单位购药的慢性病人质疑医疗单位的药价。医疗单位几乎都以控制处方外流的方式(如电子处方和代码处方在不少医院流行)稳住药品销售利益。由于目前城镇居民药品消费的重头仍然集中在医疗单位,因此他们难以从大卖场获得较大实惠,大卖场的药价牌反而加剧了普通老百姓对药价不满的心理落差。

    综上所述,药价格牌激化了医药供需方诸多矛盾。--大卖场生存能耗大,存活能力小,低价位策略易"引火烧身"

    相对于社区药店而言,大卖场的生存劣势明显:营业面积大使其租金成本和营运成本高;营业员多使其人工成本高;流动资金高使其财务成本大。一旦整个行业一起走低价位的话,社区药店占有便利之上风,大卖场的低价位差异将不复存在,生存危机就首当其冲地威胁其自身。(未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