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188615
围术期液体管理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3年第24期
     围手术期补液应包括每日生理需要(2000~3000 mk)和围术期失血和血管扩张所需要的液体。

    对于围术期失血的处理,输血的目的主要是补充红细胞,保证组织的氧供给。

    公认的输血指征:

    Hb>10 g/dk,无需输血;

    Hb 7~10 g/dk,可根据临床情况决定;

    Hb< 7 g/dk,应考虑输入PRBC;

    急性大出血:出血量>30%血容量,可输入全血。

    浓缩红细胞(PRBC)适用于出血量1500~2500 mk/70 kg患者,失血大于该量才考虑使用全血。但输注的PRBC或全血中只有少量的凝血成分,缺乏许多凝血因子(V、VIII等),乳酸林格氏液或人工代血浆也无凝血成分。当血小板降至10万/mm3以下时,要考虑补充有凝血成分的血制品如新鲜冰冻血浆(FFP)、冷沉淀物或浓缩血小板等。

    晶体溶液扩容的并发症包括组织水肿、肠道水肿、循环不稳定。积蓄组织间隙的液体,返回血浆容量最主要阶段是术后第三天(术后72小时),如果心脏和肾脏功能不能代偿,将会发生高血容量和肺水肿。

    采用新一代血浆代用品贺斯扩容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输入6%贺斯500 mk,可扩充血浆容量约等于3000 mk的RL。大量临床试验表明,贺斯同5%白蛋白一样,可显著增加病人的心脏指数(CI)、组织的氧供(DO2)和氧耗(VO2),降低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另外,贺斯提高渗透压的强度及维持时间与白蛋白相近,对因渗透压下降引起的血管内容量不足和组织水肿具有很好的疗效。

    图1

    不同液体容量效力的比较, 百拇医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