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常识
编号:10478534
“蚊子为什么爱咬我”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4日 健康报
     天气越来越热,蚊子也越来越活跃。

    站在河边或树林边上,我们很快就会受到蚊子的攻击。那么,蚊

    子是靠什么很快就发现我们在哪里的呢?

    几个人同住一个房间,经常是有的人反复被蚊子叮咬,而有的人

    却很少被蚊子叮咬或感觉不到蚊子的存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些问题既是普通人想知道的,更是昆虫研究人员想弄清楚的。

    经过30余年不懈的努力,美国农业服务处昆虫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终

    于揭开了这个秘密。

    早在上世纪20年代,昆虫研究人员就知道人与动物呼出的二氧化

    碳对蚊子有吸引作用。1968年,昆虫研究中心的艾克瑞等人发现,汗

    液中的乳酸也能吸引蚊子。但无论是单独还是混合使用这两种物质,都没有人裸露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大。这说明还有其他化合物是蚊

    子的引诱剂。

    研究人员在对汗液的成分进行分析时所碰到的困难是,只随汗水

    排出的物质一旦挥发到空气中,就很难对它们进行收集和分析。随着

    微量分析鉴定技术的迅速发展,伯尔尼尔等人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

    分析鉴定了汗液中的成分,共鉴定出303种化合物,还设计出一种专

    用的气味测量装置来进行实验研究。

    20多年前,昆虫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就发现,汗液对蚊子的吸引

    作用能保持6小时。他们用这种诱饵代替人裸露的手臂,继续用涂上

    汗液的培养皿对每种成分的引诱性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乳酸、丙酮和二甲基二硫醚的混合物对蚊子有强烈的吸引作用。丙酮是人体

    代谢脂肪时释放的成分,二甲基二硫醚是细菌分解蛋白质时释放的成

    分。如果分别使用这三种成分,它们对蚊子只具有中等的吸引作用。

    例如乳酸只能吸引将近20%的蚊子,与丙酮合用时才能吸引80%的蚊

    子,但依然没超过裸露的手臂对蚊子的吸引力。当把这两种成分混合

    后,再加入二甲基二硫醚,对蚊子的吸引力就变得很大。据研究,大

    多数人身上排出的代谢物成分是基本相同的,但每种化合物的排出量

    则因人而异。这正是有的人总被蚊子叮咬,有的人却很少被叮咬的原

    因。

    昆虫研究中心的上述研究目标是配制出强力诱蚊剂,让蚊子进入

    诱捕器后灭蚊,或在引诱剂中添加某种化合物,使蚊子感觉不到目标

    物的存在而达到避蚊目的。在实验室的空气中释放这一化合物质后,当研究人员伸出裸露的手臂时,多数蚊子感觉不到手臂在哪里,它们

    的感觉器官显然受到了干扰。但研究人员还不清楚这些物质是如何相

    互作用来吸引蚊子的,因此,要想得到效果更好的诱蚊剂和避蚊剂,尚有待时日。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郭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