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区 > 轻松驿站 > 好文共赏 > 文章 > 正文
蚂蚁与老人的故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4日 星齐论道
     从前,有一只非常聪明的蚂蚁,什么事情都要寻根问底,因为他对每一件事都要问一句:“咋会这样?”,蚂蚁们就很亲切地叫他“阿咋”。

    阿咋花了数年时间仔细研读了蚂蚁科学前辈们关于挖洞觅食生儿育女等科学研究的经典著作之后,有一天终于感觉很不满意,因为他觉得这么多纷繁芜杂的表象后面应该有一个最根本的道理,而谁要是掌握了这个根本之理,谁就拥有了无上的智慧。

    阿咋四处打听,终于有一天,他从一位走南闯北的商人那边听说,离这五百里处,有位叫行者的人,知道世间最根本的道理。他经过几年万水千山的跋涉,终于来到了行者的住处,见到了行者,行者原来是位慈祥的白胡子老人。当时阿咋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但他为了求得真理,拖着很疲惫的身体,迫不及待地问行者:“什么是世间最根本的道理?”

    行者从厨房里找出半个馒头,对阿咋说:“吃!”

    阿咋把馒头推开,继续问:“什么是世间最根本的道理呀?”

    行者指着馒头,说:“吃!”

    阿咋非常的失望。失望加上疲惫,就睡了过去。行者怜惜地看着他,扶他到客房,让他躺在床上,为他盖好被子,把馒头放在枕边,并倒了一杯水,就出去干农活了。

    阿咋美美地睡了一觉,醒来时天已经黑了,吃了馒头喝了水,想想天黑了不好走路,还是再去找找行者。他想传闻应该不会错吧,行者确实知道最根本的道理,只是不愿意告诉他而已。

    行者正在自己屋子里睡觉呢。阿咋想,看来行者是不肯告诉我最根本的道理了,我不如趁着行者睡着的时候,偷偷爬到他身上,寻找一下这《最根本的道理》藏在他身上哪个地方。

    阿咋从行者的左腿爬到右腿,从肚子爬到耳朵,从眼睛爬到鼻子,都未能找到《最根本的道理》。为了求真理而不惜献身的咋,最后从行者的鼻孔钻了进去,行者鼻子一阵发痒,打了个喷嚏,阿咋一下子飞了出去。幸好阿咋筋骨还算不错,从地板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发现什么事也没有。

    行者翻了个身,继续睡觉。阿咋已经清楚行者并没有把《最根本的道理》藏在身上哪个地方,但他毕竟是极聪明的蚂蚁,并没有就此作罢。阿咋经过深思熟虑,断定行者可能并没有著书立说,但既然他懂得最根本的道理,他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最根本的道理。

    “只要我天天观察他的行为,把他的行为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研究,不难看出他这一切行为的共同特征,那个特征就是最根本的道理了。”

    阿咋就躲到了行者的床底下,每天注视着行者的一举一动。这一研究,就是数年。终于有一天,阿咋大悟:行者的举手投足之间,表面上看起来都不相同,但实质都是由无数个圆构成。这无数个圆不正是世间最根本的道理吗?阿咋无比兴奋,就动身回家。回家后,经过三个月日日夜夜的奋笔疾书,终于著成了《最根本的道理》一书。

    阿咋成为了蚂蚁王国里的大学者,天天为众多的求学者讲解那《最根本的道理》,就这么过了许多年。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老了,这时候突然想起了行者来。虽然当时行者对他答非所问曾让他非常恼火,但经过了这么多年,他已经慢慢淡化了这件事,并确信行者虽然懂得应用这最根本的道理,心里对这道理却是糊里糊涂的,不是不愿意回答他,而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阿咋决定再去看看行者。这一回与当年的失魂落魄完全不同了,乘着豪华的马车,阿咋只花了半天的时间就来到了行者的家。

    行者年事已高,虽然精神看起来非常不错,但身体已经很虚弱。看到阿咋来了,他很高兴,从包里掏出了半个硬邦邦的馒头,对阿咋说,“你真的来了。这些年来,我只有一个心愿未了,就是再送你半个馒头。”说完,他在微笑中安祥地阖上了双眼。

    阿咋看到行者已经睡着,就带上这半个馒头,上了马车回家。后来他一直藏着行者送的这半个馒头,虽然他不解行者给他留下这半个馒头是什么含义。

    又过了一年,阿咋去世了。因为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在蚂蚁教育界工作,再转世时,他投胎到人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出生时手里紧紧地抓着半个馒头化石,这半个馒头就成为他儿时最喜爱的玩具,这让他的父亲百思不解,经常自言自语地问:“咋会这样?咋会这样?”他母亲就给他起了个小名叫“阿咋”,刚好与他前世一模一样。

    阿咋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教育,但是已经不记得前世的事情。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父母又疼他,经常给他好多好吃的东西,可是他对别的都不感兴趣,只喜欢抱着大馒头津津有味地啃。父母怕他营养不够,经常会把他手里的馒头夺走,这时候他就会大哭。

    阿咋长大成人了,与他上一世一样,非常好学,什么事都要问为什么。但世间实在有太多事情,很难说清楚为什么,阿咋虽然读遍了前人的著作,仍然有太多问题找不到答案。有一天,他在睡梦中见到一位白胡子老人走过来,交给他一本书,书名叫《最根本的道理》,他把书翻开,发现里面画着无数个圆,猛然惊醒。白胡子老人已经不见了,也没有看到有书留下。

    阿咋突然明白原来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分解成这无数个圆圈。后来他就开始写书,讲解这万事万物可以分解成无数个圆的道理,书名叫《相见何太急》。阿咋为何给自己的书起这样古怪的名字呢?原来他这书的思想由梦中得来,而梦中那老人没来得及说一句话就走了,走得太急,以致他有好多问题都来不及问清楚,不免遗憾,就用这给书作了名字。

    写书以后,阿咋四处讲学。有一天来到一个小城镇,他突然感到这个地方似曾相识,就细细询问当地人这个城镇的历史。当地人告诉他,在几十年前这边只是个小村庄,没有多少人家。在这小村庄,有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叫行者,在这个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活了一百多年,后来他去世了。他临终时交代,他将会留下永不腐杇的肉身,请大家不要把他埋葬或火化。当地人都很听他的话,就按他说的去做了,保护好他的房子,让他躺在自己的床上。果然,多年过去了,给他换上的衣服已经烂了好几套,可他的肉体却完好无损,还发出淡淡的香气。据说这只有人间大智慧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现象,于是很多地方的人都涌过来瞻仰这位老人。慢慢地,这边人气越来越旺,就逐渐成为一个繁华的小城,这个小城就用老人的名字来命名。

    阿咋听说了这么个神奇的故事,就决定也去瞻仰这位老人的肉身。在当地人带领下,他来到了行者那破旧的小屋。为了保持小屋的原来面貌,人们虽然在周围增加了不少保护设施,但并未动过屋子的一砖一瓦。阿咋迷迷糊糊回忆起他曾经在这屋子里呆过几年,但究竟什么时候来过,来做什么,却一点也想不起来。

    却说这天行者正在西方极乐世界与客人太上老君下棋,阿弥陀佛则在一旁观战。行者下的是白子,太上老君下的黑子。这时行者下了一着妙棋,不禁得意地看了太上老君和阿弥陀佛一眼,却听两人不约而同地发出“咦”的一声,再看那棋盘,原来行者刚下的那个棋子竟然是半个馒头化石,化石上面有一只小蚂蚁正来来回回不停地忙碌着呢。三人一念之间已经清楚其来龙去脉,不禁相视而笑。

    行者对二人说:二位稍候,我有一缘未了,去去就来。带上那半个馒头和蚂蚁,飘然而去。

    这时阿咋已经来到行者肉身处,看到了老人的容貌,依稀不正是梦中老人吗?阿咋大惊。猛然他发现老人的床头有半只馒头,而馒头上面有一只蚂蚁正在辛苦地挖洞。

    阿咋想起了什么,从行包里拿出他珍藏着的半个馒头,与老人床头的半个馒头并在一起,发现它们竟然完美地吻合在一起。

    阿咋终于想起了前生之事,他扶着老人的床,感慨万千,说,“行者啊行者,你辛辛苦苦劳作了一辈子,心里所明白的道理却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留下来,就只留下这一百斤的肉体,有什么用呢?”

    躺在床上的老人突然张口说话了:“不是还有半个馒头吗,你没看到啊。你把书名改为《相见和太极》就明白了。”


    哈哈哈哈,阿杂咋你了呀老兄


    秋寒用全部的身心在秋寒中感受秋寒,他所知道的永远是秋寒,决不会知道还有冬春夏。如果秋寒用理性去理解太极,他能在秋寒的太极中看到春夏秋冬的全理全貌,而用不着去冬天感受冬天,去夏天感受夏天,去春天感受春天。有些生命是不可能全感受的,比如企鹅是感受不到盛夏的。

    


    可惜,阿杂今世错过良缘,再难领悟什么是太极了.呵呵!阿弥陀佛!

    若太极被阿杂领悟,世间又是一大灾难.阿弥陀佛!阿杂还是继续研究阿杂自己的太极吧.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续>

    死人乍一说话,阿咋还真吓了一跳。但阿咋毕竟是阿咋,自从他写下《相见何太急》后,就自创了一种修炼方法,那就是原地绕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圈。经过了多年原地绕圆圈的训练,他的身体外面已经形成一层又厚又硬的壳,在这层壳保护下,几欲飞出体外的魂魄又给弹了回来。定了会儿神,一股无名火冒了起来,把老人床头的半个馒头丢向老人,说:“谁稀罕你的半个馒头!你那边虽有那半个馒头,却没有我这半个馒头。”

    “哈哈哈!年轻人,不要忘记,你那半个馒头还是我给你的。这两部分的馒头,同是我亲手做出来的,同根同源,味道不一样吗?哈哈哈。。。”老人的声音越来越远,终于消失了。

    阿咋心里很不痛快,拎上行包,决定离开这个小城。天已经黑了,阿咋没有搭到车子,但这难不倒阿咋,他毕竟经过了千万个原地绕圈训练,脚力十分不错,就顺着马路往前走下去。

    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阿咋习惯性地把手伸进行包,却掏了个空,发现从来不离身的那半个馒头,竟然不见了。原来当时因为生气,离开行者的小屋时,他忘了把自己的半个馒头带走。丢了馒头,阿咋很是伤心,不过一想起老头子就来气。算了,不要那馒头了,有什么稀罕的!

    馒头可以不要,不过一想到了馒头,阿咋发现自己肚子饿了。可这时候他发现自己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走进了山间的小路,这荒山野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哪去找吃的呢?经常出门的阿咋,包里经常放着不少工具,他顺手一摸,摸出了一把手电筒来,照照路边四处,运气还真不错,在一条小水涧旁边,长着好多毛豆,也不知道是谁种的,可能很久没人管理了,有好多叶子已经枯掉。

    不管是谁种的,这时候阿咋肚子已经很饿,受不了了,就摘了一大把豆荚,顺手扯了一大堆枯掉的豆秸,掏出打火机点燃豆秸烧豆荚。

    这阿咋,平时除了馒头,实在不觉得别的什么东西好吃,但这回一想起馒头就生行者的气,对馒头的食欲全没了。再加上肚子实在太饿,那豆荚一烧熟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来往嘴里塞。奇怪了,原来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好味道的毛豆,今天竟然觉得特别好吃。看着火中的豆荚,阿咋禁不住高声吟起了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刚开始吟这首诗时,身处在荒山之中,心中不免生起悲凉之意。他脑海里浮起了曹植和曹丕的故事,由此联想到了人类毁灭自然的种种行为,又想到了自己曾经坚持的无善无恶论,不禁感到惭愧。但吟着吟着,竟渐渐忘记了诗的背景,心中一片空白,直楞楞地看着火苗。

    这时候,火苗中突然出现了四行字:

    煮豆燃豆萁

    豆乃腹中炁

    本是同根生

    相见合太极

    阿咋猛地醒悟了,原来白天里行者说的不是《相见和太极》,而是《相见合太极》,自己当时怒火中烧,所以怎么也听不明白。

    而这豆是从豆萁上长出来的,应该豆萁是炁才对呀,怎么这豆反成了“腹中炁”了?

    “这是你忘了的半个馒头。”突然,从火苗中飘出了个老人来,原来是行者。

    阿咋一下子大悟,抓起一把毛豆朝行者用力掷过去。“你这死老头,我既然已经找到毛豆了,还要你的馒头做什么?”

    “哈哈哈!哈哈哈。。。”大笑声中,行者渐渐远去,消失在旷野之中。

    (故事完)

    


    以下是引用北海散人在2003-7-14 16:37:27的发言:

    可惜,阿杂今世错过良缘,再难领悟什么是太极了.呵呵!阿弥陀佛!

    若太极被阿杂领悟,世间又是一大灾难.阿弥陀佛!阿杂还是继续研究阿杂自己的太极吧.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那个境界中的太极只能你自己玩玩,对你的智慧、对这个世界都是毫无用处的。

    阿杂的太极是重新整合这个世界的思维和价值,你现在生活在境界中,看不到阿杂太极的真实价值,五年,只要五年时间,你就会看到阿杂太极的伟大和神圣。

    阿杂不会念“阿弥陀佛”,也瞧不起那些只会无聊地口念“阿弥陀佛”而不懂其内涵的修炼虫。

    


    “哈哈哈!哈哈哈。。。”大笑声中,行者渐渐远去,消失在旷野之中。

    笑得好!

    因为又一个傻子跌进了一个暗藏的思维陷阱!

    可怜啊,这个傻子还自以为得“道”。可是,这个傻子和那个行者可能感受道的玄妙了,但是他们绝对不知道“道”究竟是什么?!换句话说,他们被他们的思维骗了。

    呜呼!自以为得道了,觉悟了,却原来“刚出世间迷,又入境界迷”,都在迷中!!!

    两个大傻瓜,玩了一场“道游戏”!

    


    呵呵!真是天佑吾辈。呵呵!世间躲过了一场灾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你真的看到太极了?我不信!

    你真的修炼得道了?我不信!

    如果是,那么你肯定知道宇宙、生命、物质、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是吗?

    一个对世间灾祸可以捏把汗的修炼者,还在人情的旋涡中激荡情怀,这样的修者究竟修出了什么名堂,哈哈,真是天晓得!

    去向你的师父们下跪吧!半壶水响叮当!还想当什么修家大佬?!

    


    活活。呵呵!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有这样的不肖子孙,不气死也得落个半身不遂!

    


    秋寒是一位大智者,可惜我来得晚了,没有机会向他请教。唉!


    秋寒是玩耍思维游戏的小小玩家而已,值得你如此崇拜?连这都看不出来,可见你那点思想真是迷失到了何等程度。

    


    秋寒又回到星齐论道了

    不过他已经不再叫秋寒。


    他的真实名字应该叫“空”。

    
(秋寒)
  介绍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