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91705
心血管系统疾病诊疗案例(2003.07.16)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1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1期
     培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河南南阳市中医院的周旭生等观察了培元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所采用的诊断标准:参照WHO1979年标准诊断和分型。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发作性的胸骨后或左前胸的缩窄性疼痛或明显压迫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疼痛于数分钟内消失)和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排除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炎或心肌疾病等。具体方法:用培元通痹汤,药物组成为:大生地18g,炒枣仁18g,枸杞子15g,川芎15g,杜仲10g,续断10g,鹿角片10g,附子(先煎)10g,橘络10g,肉苁蓉12g,木灵芝12g,石菖蒲12g,薤白12g,三七粉(分冲)2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阳虚明显者生地改为熟地,附子用量增至15~18g;气虚明显者加西洋参(另炖兑入)5g;舌苔厚腻痰浊盛者加半夏12g,全栝楼18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20日为1疗程。停用其他治疗心绞痛中药,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苷油0.3~0.6g。所采用的疗效标准为: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以上;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80%;静息心电图ST段回升≥0.05mV,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静息心电图无改善或达不到有效标准。经治疗后结果如下:27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9%;心电图疗效:27例患者中,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4.1%。据此认为,培元通痹汤具有补肾培元,化浊通络,活血定痛之功效,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满意。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9卷第3期第125页
, http://www.100md.com
    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蒙医院于宝锋等观察了益心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参照1995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拟定的标准。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参照1984年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修改的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治疗标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本组给予益心汤,药物组成:太子参15g,生黄芪20g~50g,五味子15g,枸杞子20g,栝楼15g~20g,川连15g,半夏15g,肉苁蓉15g~20g,丹参30g~50g,甘草15g,莲子15g,柏子仁15g等。用法: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连服2~3疗程。对照组予三磷腺苷20mg,辅酶A100U,肌苷200mg,维生素C2.5g溶于10%葡萄糖溶液300mk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辅酶Q10每次40mg﹑病毒灵100mg口服,每日3次,2周为1疗程,连用2~3疗程。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60%以上,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30%~60%,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值改善<30%,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 百拇医药
    结果: ①本组150例,临床治愈39例,显效63例,有效4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30例,临床治愈4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单项症状如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咽红等诊疗结果分析比较:138例心悸病人中痊愈68例,显效21例,有效4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49%;本组中心悸、胸闷、乏力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检验分别>9.31以上(P<0.01),而气短、咽红等症两组比较无差异性,χ2检验分别<0.67以下(P>0.05)。③心电图疗效分析:本组中早搏、窦性心律不齐总有效率分别是77.8%和77.1%,对照组分别为53.3%和50.0%,两组χ2检验分别是3.93和4.02,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中窦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89.5%,明显优于对照组(33.5%),有极显著性差异(χ2=7.88,P<0.01)。④血清心肌酶:本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照,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与对照组对比,除“AST”P>0.05,其余分别为P<0.05、P<0.05,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心汤益气养阴、开郁通阳、资助心功,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药物。详见《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1卷1期55~57页
, http://www.100md.com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

    甘肃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孙永生、吴燕岚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自拟标准。方法:随机分为2组。本组在PSVT发作时均先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深呼气,刺激咽喉部,压迫颈动脉窦,压迫眼球),无效者选用ATP20mg静推,1~2分钟内推完,同时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液20ml,用以上方法控制“室上速”后改用口服黄连素0.2~0.3g,日3次,门冬氨酸钾镁10ml,日3次以预防复发。加用益气补脾宁心活血汤,药物组成:党参15g,苦参68g,生地15g,降香15g,丹参20g,赤芍15g,麦冬15g,生龙牡各10g,川芎10g,三七6g,五味子15g,甘草20g。随症加减:胸闷、胸痛者加栝楼20g,薤白15g;神疲纳呆者加黄芪30g;便秘者加火麻仁15g;瘀血明显者加用丹参,降香用量至30g;失眠、心悸明显者加朱砂10g,酸枣仁10g。用法:水煎服,40剂为1疗程。对照组用异搏定5~10mg加入10%葡萄糖20~40mg中静推,5~10分钟内推完;PSVT控制发作后口服“异搏定”40mg,日3次。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后胸闷、心悸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正常,复发率明显降低。有效: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提示室上性期前收缩,有复发倾向。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心电图与治疗前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恶性心律失常。结果:(1)临床疗效:本组显效8例(68%),有效3例(25%),无效1例(7%),总有效率93%;对照组显效4例(50%),有效2例(25%),无效2例(25%),总有效率75%。。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复发方面:本组12例1~3个月内复发2例(17%),4~6个月内复发2例(17%),1年内复发2例(17%);对照组8例1~3个月内复发3例(3/8),4~6个月内复发2例(2/8),1年内复发2例(2/8); 2年以上无复发者,治疗组6例,对照组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PSVT具有很好的疗效,并能明显降低复发率。详见《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1卷1期59页
, 百拇医药
    治疗心血管病当顾护胃气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的程新元等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病时,深感顾护胃气相当重要,故其认为顾护胃气应贯穿于心血管病治疗的始终。现将其具体治疗心得介绍如下:(1)心肌炎: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益气养阴常用的药物: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元肉、炒枣仁、柏子仁、生地;清热解毒药物:金银花、连翘、苦参、黄连、板蓝根、大青叶等。心肌炎病人本身多有体虚、免疫功能低下,五味子味酸,常见有些脾胃虚弱病人服数剂后出现反酸,嘈杂;生地、元肉、炒枣仁、柏子仁、麦冬性寒滋腻,有碍胃之弊,常服可出现胃脘部痞塞不通,呃气,纳食减少等症,而连翘、黄连、板蓝根等苦寒败胃,克伐中阳,久服可使胃阳受伤,出现胃痛,反酸,呕吐,泄泻等。(2)高血压病:平肝潜阳、育阴熄风为主要治法,常用石类药物如石决明、龙骨、牡蛎、代赭石等药,寒凉重镇,长期或大量使用可损伤胃阳;而偏于肝肾不足者,常选用熟地、白芍等滋阴养肾之品,而这些药物久用滋腻碍胃,影响胃气的通降,使脾失运化,胃失和降而出现纳呆、脘闷等脾胃呆滞之证。(3)冠心病:益气、活血、化痰为治疗冠心病的基本大法,其中活血药物最为常用,以川芎、赤芍、丹参、红花、水蛭、乳香、没药、山楂为代表,川芎、赤芍、水蛭这些药物长期大量应用均可造成脾胃损伤;乳香、没药二味,可使胃失和降,而出现呕恶之证;在合并高血脂症时多用山楂,有人用之动辄20~30g,生山楂其味酸,对于胃酸过多之人往往不能耐受而被迫停药。在治疗寒凝心脉,胸阳式微之真心痛、厥心痛时,往往使用大剂乌、附、姜等大辛大热之品,如乌头赤石脂丸、薏苡附子散等,峻逐阴寒之邪,以扶衰微之阳;或用芳香温通,加强逐寒回阳而使血脉流通,如苏合香丸等,这些药物如久用可伤津窃液,使胃阴耗伤,而临床上可出现胃部隐痛,口干,纳呆,便干之证。附验案2例。详见《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2期第191~192页
, http://www.100md.com
    养心活血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河南郑州东方医院杨学峰、王振涛观察了养心活血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张继东,高洪春,李长华.心血管病当代中医治疗[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6.219.)标准拟定,心率在60次/分以上,呈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如各型早搏、阵发性室上速、心房纤颤等。中医诊断:心悸或怔忡,惊慌不安,不能自主,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不华,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胸闷或痛,舌暗或瘀斑,或舌下静脉瘀胀,苔薄白,脉细涩或结代,辨证属心虚血瘀证。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停服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出现持续性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者,可进行电复律或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等药物。本组用养心活血方,药物组成:人参15g,丹参20g,黄连10g,麦冬15,当归15g,酸枣仁12g,郁金12g,川芎12g,红花10g,甘松12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心烦、口苦者加苦参、生地黄;胸痛者加鸡血藤、三七、延胡索;胸闷、食少痰湿内阻者加半夏、栝楼、薤白;发热、咽痛邪毒羁留者加金银花、板蓝根、山豆根;惊悸、多梦者加龙骨、牡蛎、珍珠母;畏寒、肢冷脾肾阳虚者加淫羊藿、鹿角胶、补骨脂。用法:日1剂水煎服,共服4周。对照组用心率平片150mg,日4次口服,共用4周。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心电示波观察或两次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显效:心悸症状消失,心电示波观察或心电图明显改善,异位心搏数减少>75%,过早搏动消失,阵发性室上速或房颤发作基本控制或频发转为偶发,各症状总积分下降70%以上。有效:心悸症状基本消失,心电示波观察或心电图有改善,异位心搏数减少>50%,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50%以上,或频发转为多发或多发转为偶发,各症状总积分下降30%~70%。无效:心悸症状和心电示波或心电图无变化或加重,各症状总积分下降不足30%。结果:本组92例,痊愈41例,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3%;对照组46例,痊愈14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6.1%;本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组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本组Tch、TG、LCL-C值治疗后下降均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值变化均不明显,两组比较本组Tc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养心活血,清心安神,疗效满意。详见《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37卷1期20~22页,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