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疫情给医药产业带来的影响
非典疫情给医药产业带来的积极效应
从经济角度分析,非典为医药产业的某些领域带来了商机,其积极效应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医疗卫生用品、部分医疗器械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尤其是口罩,体温计、红外线测温计、防护服、消毒水、一次性手套等。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全省医药商业企业已供应口罩500万只、体温计150万支、红外线测温计1000台、消毒剂300吨、防护服8万件。但是,这些商品由于需求集中、时间跨度短、附价值低,对整个医药购买力的推动是有限的。
二、中成药、中药汤剂备受青睐,供应数量大幅度增长。各级医药企业在原料药材货缺价涨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货源,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生产,供应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病患者、隔离区的群众和消费者。在重点疫区曾出现人人争服中药汤剂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非典期间,浙江省中药汤剂供应数量高达400多万帖,一些预防用药,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野菊感冒颗粒以及中药饮片均成倍增长。
, 百拇医药
三、部分预防用的化学、生物药品需求激增。例如:丙种球蛋白、人体白蛋白、转移因子口服液、干扰素、胸腺肽等,这类药品基本上属于自费药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备货不多,非典期间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四、可提高免疫功能的保健品成为抗非典疫情中的紧俏商品,销售量猛增。如:民生药业的21金维他、正大青春宝的青春宝片、华东药业的百令胶囊、浙江医药股份的维生素E片、大德药业的消疲灵颗粒以及维生素C片、力度伸泡腾片、铁皮石槲枫斗晶和虫草、西洋参等中药材。
五、治疗非典的药品及部分抗菌素、激素类药物销售大幅增长。如:罗红霉素、利巴韦林胶囊、阿奇霉素、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拉定胶囊、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在非典流行初期,各医疗单位、医药商业企业,为确保防治疫情的需要,均超常规组织货源,增加储备。但据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调查,由于确诊的病人不多,治疗药品的实际使用量很少,存在着“虚旺”的现象。估计疫情过后会出现退货和滞销的现象。
, 百拇医药
六、药品零售业销售增幅较大,销售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变化。感冒药、解热药由于政府规定暂停销售,给药品零售业带来较大影响以外,从总体上来说,销售仍呈大幅增长趋势,市场需求的热点主要反映在三类商品:一是医药卫生用品,如口罩、体温计、药棉、消毒药水等;二是由于医院门诊大幅度降低,一些“小病小痛”的病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患者直接向零售药店购药;三是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和保健品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旺销现象,例如21金维他、青春宝片、维生素E片、维生素C片、板蓝根冲剂、铁皮枫斗晶以及西洋参、冬虫夏草等。以义乌市为例,该市大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1~4月药品销售比去年同期翻一番,5月份销售又比4月份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非典疫情给医药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非典既为医药产业的某些领域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
一、医疗单位门诊量大幅下降,导致药品使用量大幅减少。据初步调查:今年4、5月份,医疗单位门诊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左右,重点疫区下降的更多;住院病人下降30%左右。因此,对药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据康恩贝集团统计,处方药下降34%,有的产品下降82.15%;康莱特药业公司1~4月份销售下降10%左右;海正药业集团预计今年抗癌药的销售同比减少1000万~2000万元,其他企业的产品如大输液、心血管、消化系统、降血糖、抗感染、止痛镇静用药以及部分外用药品,降幅均在20%~30%左右,有的降幅更大。医药商业企业自4月下旬以来销售增幅趋缓,以英特药业为例,今年5月份销售额比4月份减少4000万元左右。
, http://www.100md.com
但统计数据反映,由于今年一季度产销形势较好,1~4月医药产销仍保持增长的格局,浙江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7.53%,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0.65%,产品销售率达到94.59%,同比高出2.4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8.98%,出口交货值增长23.8%,全省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增长26.09%,预计非典疫情对医药产业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在6、7月份将会逐渐显示出来。
二、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部分化学药品由于原料、包装材料价格猛涨,出现了生产企业增产增销不增收,医药商业企业销售大幅增长、而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的格局。今年2月份以来,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涉及到非典防治的中药饮片、部分中成药生产所需的中药材价格猛涨,有的甚至高达几倍、十几倍。例如:
银花 每公斤原价格20元 市场供应价280元
板蓝根 每公斤原价格3元 市场供应价16元
, 百拇医药
芦根 每公斤原价格1元多 市场供应价15元
藿香 每公斤原价格4元 市场供应价45元
连翘 每公斤原价格5元 市场供应价40元
大青叶 每公斤原价格1.9元 市场供应价12元
黄岑 每公斤原价格12元 市场供应价3k元
鱼腥草 每公斤原价格4.5元 市场供应价15元
南沙参 每公斤原价格8.27无 市场供应价20元
一枝黄花每公斤原价格2.18元 市场供应价12元
炒苍术片每公斤原价格80元 市场供应价29元
, 百拇医药
除了涉及防治非典的中药材大幅涨价外,其它中药材以及化学药品的原料、包装材料和相关药品也跟风涨价。中药材和化学药品原料、包装材料属于随行就市、价格放开的商品,而下游产品中成药、化学药品大多数属于政府、企业定价商品,中药饮片虽然不属于政府定价产品,但企业是根据政府确定的差率定价的。自非典疫情发生以后,医药企业在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本着“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不提价,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价格供应药品,虽然起到让利于民、平抑市场的作用,但是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下降。例如,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销售额增加40%以上,亏损高达21万元,为该公司成立以来首次亏损;浙江震元原料成本提高23.5%,已经接近成本区;正大青春宝仅14种中药材因涨价增加成本1103万元。据了解,正大青春宝、康恩贝医药集团、浙江医药股份、浙江康莱特、浙江万马等企业,有关防治非典药品的生产、供应,均出现了增产增销不增效益的现象,实际利润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预计5~6月份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医药商业企业也是如此,据向华东医药、温州医药、萧山、鄞州、加信等5家医药商业企业了解:今年5月销售额同比增长40%左右,而利润下降21%,毛利率大幅下降。
, http://www.100md.com
三、资金紧缺、压库增加,中药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医药企业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组织货源,增加生产、增加储备,并为各级政府承担着防治药品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有的地区政府向企业下达了指令性的储备和调拨任务,由于任务急、时间紧、货源不足,医药企业不得不四处奔波、日夜兼程采购药品,不仅价格高,而且绝大多数是现款结算,但由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调度和供应医疗单位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挂帐”,导致应收帐款节节增高,加剧了资金周转的困难,同时随着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医药企业药品“压库”现象十分严重,今年4月底浙江省医药商业企业库存总额高达25.9亿元,同比增长33%以上,而且,由于需求形势趋缓,药品和原料、包装的价格也随之下滑,医药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药材价格降幅更大,例如,银花从每公斤280元降至40元,芦根从每公斤15元降至4元,连翘从每公斤40元降至15元,南沙参从每公斤20元降至7元,炒苍术片从每公斤260元降至8元。医药企业从高峰时期采购的中药材普遍被套牢,以浙江震元为例,到目前为止,中药材降价带来的损失估计在80万元左右。
, http://www.100md.com
四、医药商业企业内贸业务受阻。鉴于非典疫情对防治药品的选择性比较大,往往造成需要的拿不出,不需要的不动销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采取了严格的隔离防治措施,导致业务来往明显减少,全国和省的药品交易会暂缓召开,国内药品交易十分清淡,导致医药企业药品的内贸业务锐减,预计工业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五、新药开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确保抗击非典防治药品的尽快面市和临床使用,建立了“绿色通道”,因此,对非抗非典的新药延缓审批,而对已经批准临床使用的新药也由于医疗单位集中精力抗击非典,以及住院、门诊病人的大幅度减少,影响到新药的临床使用和病例的评价、收集工作。由于医院正常业务受阻,使得新药的推广使用受到较大的影响。
六、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国外客商推迟来华洽谈业务和开展合作项目,企业赴国外考察和洽谈业务的活动受阻,加上春季广交会成交金额同比下降80%左右,预计今年3季度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据浙江诚意药业反映,原定2~4月份英、美、日、加等十几个国家知名制药公司来该公司进行的业务洽谈被取消,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原定4月份与俄罗斯签定的2000公斤阿昔洛韦原料药供货合同,因成本上涨,无法生产,被迫取消:与英国某公司签定的6000公斤硫唑嘌吟供货合同也被延期;美国某公司原定8月份发货的10吨利巴韦林原料药供货合同,有可能“流产”,将造成1000多万元的损失。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据民生药业、浙江震元、浙江医药股份、温州康乐药业反映,国外客户往来大幅度减少,定单下降,预计在5~6月份乃至3季度药品出口额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七、与非典无关的药品生产所需原料也因价格上涨,地域控制较严,人员往来减少,造成收购困难。据康恩贝集团反映,该公司生产的前列康普乐安片(胶囊)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蜜蜂采集的油菜花粉,主产区在新疆、甘肃、青海以及山西、内蒙等地,另外该公司出口蜂皇浆干粉所需的蜂皇浆,如今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为防治非典向农村扩散,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检查和控制,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蜂农按花期由南向北的放蜂采粉线路。由于蜂集花粉是一项季节性极强的农副产品,5月中下旬和6月份是中西部油菜花季,一旦错过季节,将给蜂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将给该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上述情况说明,非典疫情的流行,对医药产业既是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医药产业具有不可逆转的高成长性,非典对医药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从总体上来说,今年医药工业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利税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医药商业销售额预计增长15%左右,但利润、毛利率将继续下降,费用率提高。
, http://www.100md.com
非典疫情给医药产业带来的反思
这次非典疫情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业内反思。
一、医药企业战略研究的滞后性。医药企业战略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面对当今世界疾病谱的变化,研究医药产品结构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药品需求的动向,作出带有导向性、前瞻性、长期性的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的战略决策。这次非典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说明医药企业在大灾大疫面前,既缺乏前瞻性,更缺乏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灾情需要的药品拿不出,灾情不要的药品卖不了”,不仅丧失了商机,而且影响了疫情的防治工作。
二、药品生产、供应应急机制的滞后性。药品是防病治病、灾情疫情需要的特殊商品,作为医药企业应具有两重性,必须坚持“重社会、重发展”的原则。但是,现有的药品生产、供应机制很难适应这一要求。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风险的最小化、成本的最低化,始终是医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定律,始终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从另一方面说,一旦灾情疫情发生,政府必然要加大对药品的调控手段和行政干预措施,作为医药企业必须承担保障社会需要的功能,这就与现行的药品生产、供应机制发生了摩擦,一旦灾情、疫情发生,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反应迟缓、调度不灵,甚至出现诸侯割据、地方保护的现象,难以形成应急的药品生产、供应快速反应体系。
, http://www.100md.com
三、药品储备机制的滞后性。为了应对灾情、疫情的需要,国家建立了中央、省一级的药品储备制度。但是在抗击非典的实践中,却暴露了有待于逐步完善的薄弱环节,具体反映在,疫情需要的药品没有储备,有储备指标的药品和医药用品又没有真正到位,储备库往往是“名存实亡”。产生这种现象的成因,一是由于疾病谱的变化较快,我们对当今世界疫情流行的趋势和所需要的药品了解不够,储备药品的确定缺乏前瞻性、针对性;二是药品储备政策不到位,例如:目前国家对于储备单位仅仅是给资金额度和贴息资金,而银行资金的到位尚需企业用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实际上用的还是企业自身的额度,加剧了储备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三是现行的储备制度难以解决储备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近两、三年来,国家为了遏制药品虚高价格,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高频率、大面积、大幅度的降低药品价格,致使储备的药品不断贬值,而药品价格贬值的风险只能转嫁给储备的企业,严重挫伤了储备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了储备药品到位的效率。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药品储备是难以到位的。
四、政府对医药产业政策扶持上的滞后性。药品既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又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国际性的产业。国际上,医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高回报率为支撑的,有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领先的8个行业中,医药产业的利润率居第一位,达18.5%,科研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9.8%,而我国仅占1%左右。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手段和政策导向,例如以低价位为价值取向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高频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药品价格,在药品零售市场上,诱发了价格大战,严重制约了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空间,致使大多数医药企业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而苦苦挣扎,根本无力研发新产品、新剂型。一些基础较好的生产企业由于税赋过重,对科研费用开支控制过严,也影响了新产品的研发。
, 百拇医药
五、医药产品结构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这次抗击非典的疫情中,医药产品结构深层次矛盾显得更为突出。行业整体存在着企业多、规模小、产品低水平重复的弊端,我国仿制药占到97.4%,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寥寥无几。尤其是步入20世纪以来,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大、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而我国医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新疾病谱的发展趋势研究和了解不够,对所需的防治药品的研究更是不足,存在着“重治疗药品轻预防用药、重仿制药品轻创新药品”的观念和倾向。导致我国的医药产业的药品研发、产品结构始终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与当今世界疾病谱的变化更是不适应。因此,一旦灾情、疫情发生,医药产业就失去了本来可以获取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延误了疫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
因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从法律、行政管理、经济手段上尽快建立“责权分明、统一调控、反应灵敏、快速高效”,适应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的药品生产、供应的预警机制。
, 百拇医药
二、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储备品种的确认要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要适应灾情疫情等突发事件的需要,储备资金由财政拨给专用资金,并且要承担储备企业的储备风险,包括降价风险等。
三、充分发挥新药研发社会资源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新药研发基金,参照国际惯例,新药的研发除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外,对一些重大的疫病和疑难病症急需的预防和治疗药品,要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攻关,通过建立新药研发扶持基金等多种形式,促进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与国际接轨,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医药产业产品结构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通过对产业、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战略性重组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区域性的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使其在医药流通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主渠道作用。
五、政府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医药经济改革与发展环境。将医药产业列入省政府倡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技改力度,对符合国债贴息、省财政贴息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增加对医药产业科研开发的投入,提高企业新药研发费用的投入比率,有条件的企业新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并在税前列支,要尽快纠正以低价位为价值取向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不规范行为,药品价格的制定要根据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建立科学的药品生产、经营成本的评价体系,为医药产业的科研开发、现代化的改造、可持续发展留有必要的利润空间,继续整顿和规范医药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和变相的非法药品市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要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http://www.100md.com(赵博文)
从经济角度分析,非典为医药产业的某些领域带来了商机,其积极效应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一、医疗卫生用品、部分医疗器械需求激增,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尤其是口罩,体温计、红外线测温计、防护服、消毒水、一次性手套等。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全省医药商业企业已供应口罩500万只、体温计150万支、红外线测温计1000台、消毒剂300吨、防护服8万件。但是,这些商品由于需求集中、时间跨度短、附价值低,对整个医药购买力的推动是有限的。
二、中成药、中药汤剂备受青睐,供应数量大幅度增长。各级医药企业在原料药材货缺价涨的情况下,积极组织货源,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生产,供应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病患者、隔离区的群众和消费者。在重点疫区曾出现人人争服中药汤剂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非典期间,浙江省中药汤剂供应数量高达400多万帖,一些预防用药,如板蓝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野菊感冒颗粒以及中药饮片均成倍增长。
, 百拇医药
三、部分预防用的化学、生物药品需求激增。例如:丙种球蛋白、人体白蛋白、转移因子口服液、干扰素、胸腺肽等,这类药品基本上属于自费药品,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备货不多,非典期间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四、可提高免疫功能的保健品成为抗非典疫情中的紧俏商品,销售量猛增。如:民生药业的21金维他、正大青春宝的青春宝片、华东药业的百令胶囊、浙江医药股份的维生素E片、大德药业的消疲灵颗粒以及维生素C片、力度伸泡腾片、铁皮石槲枫斗晶和虫草、西洋参等中药材。
五、治疗非典的药品及部分抗菌素、激素类药物销售大幅增长。如:罗红霉素、利巴韦林胶囊、阿奇霉素、头孢氨苄胶囊、头孢拉定胶囊、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在非典流行初期,各医疗单位、医药商业企业,为确保防治疫情的需要,均超常规组织货源,增加储备。但据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调查,由于确诊的病人不多,治疗药品的实际使用量很少,存在着“虚旺”的现象。估计疫情过后会出现退货和滞销的现象。
, 百拇医药
六、药品零售业销售增幅较大,销售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变化。感冒药、解热药由于政府规定暂停销售,给药品零售业带来较大影响以外,从总体上来说,销售仍呈大幅增长趋势,市场需求的热点主要反映在三类商品:一是医药卫生用品,如口罩、体温计、药棉、消毒药水等;二是由于医院门诊大幅度降低,一些“小病小痛”的病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患者直接向零售药店购药;三是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品和保健品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旺销现象,例如21金维他、青春宝片、维生素E片、维生素C片、板蓝根冲剂、铁皮枫斗晶以及西洋参、冬虫夏草等。以义乌市为例,该市大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1~4月药品销售比去年同期翻一番,5月份销售又比4月份大幅度增长,创历史最好水平。
非典疫情给医药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非典既为医药产业的某些领域带来了商机,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
一、医疗单位门诊量大幅下降,导致药品使用量大幅减少。据初步调查:今年4、5月份,医疗单位门诊量比去年同期下降50%左右,重点疫区下降的更多;住院病人下降30%左右。因此,对药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据康恩贝集团统计,处方药下降34%,有的产品下降82.15%;康莱特药业公司1~4月份销售下降10%左右;海正药业集团预计今年抗癌药的销售同比减少1000万~2000万元,其他企业的产品如大输液、心血管、消化系统、降血糖、抗感染、止痛镇静用药以及部分外用药品,降幅均在20%~30%左右,有的降幅更大。医药商业企业自4月下旬以来销售增幅趋缓,以英特药业为例,今年5月份销售额比4月份减少4000万元左右。
, http://www.100md.com
但统计数据反映,由于今年一季度产销形势较好,1~4月医药产销仍保持增长的格局,浙江省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7.53%,工业销售产值增长20.65%,产品销售率达到94.59%,同比高出2.44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8.98%,出口交货值增长23.8%,全省医药商业销售总额增长26.09%,预计非典疫情对医药产业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在6、7月份将会逐渐显示出来。
二、中药饮片、中成药以及部分化学药品由于原料、包装材料价格猛涨,出现了生产企业增产增销不增收,医药商业企业销售大幅增长、而经济效益大幅下降的格局。今年2月份以来,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涉及到非典防治的中药饮片、部分中成药生产所需的中药材价格猛涨,有的甚至高达几倍、十几倍。例如:
银花 每公斤原价格20元 市场供应价280元
板蓝根 每公斤原价格3元 市场供应价16元
, 百拇医药
芦根 每公斤原价格1元多 市场供应价15元
藿香 每公斤原价格4元 市场供应价45元
连翘 每公斤原价格5元 市场供应价40元
大青叶 每公斤原价格1.9元 市场供应价12元
黄岑 每公斤原价格12元 市场供应价3k元
鱼腥草 每公斤原价格4.5元 市场供应价15元
南沙参 每公斤原价格8.27无 市场供应价20元
一枝黄花每公斤原价格2.18元 市场供应价12元
炒苍术片每公斤原价格80元 市场供应价29元
, 百拇医药
除了涉及防治非典的中药材大幅涨价外,其它中药材以及化学药品的原料、包装材料和相关药品也跟风涨价。中药材和化学药品原料、包装材料属于随行就市、价格放开的商品,而下游产品中成药、化学药品大多数属于政府、企业定价商品,中药饮片虽然不属于政府定价产品,但企业是根据政府确定的差率定价的。自非典疫情发生以后,医药企业在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本着“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不提价,不超过国家规定的价格供应药品,虽然起到让利于民、平抑市场的作用,但是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幅度下降。例如,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销售额增加40%以上,亏损高达21万元,为该公司成立以来首次亏损;浙江震元原料成本提高23.5%,已经接近成本区;正大青春宝仅14种中药材因涨价增加成本1103万元。据了解,正大青春宝、康恩贝医药集团、浙江医药股份、浙江康莱特、浙江万马等企业,有关防治非典药品的生产、供应,均出现了增产增销不增效益的现象,实际利润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亏损面不断扩大,预计5~6月份将表现得更为明显。医药商业企业也是如此,据向华东医药、温州医药、萧山、鄞州、加信等5家医药商业企业了解:今年5月销售额同比增长40%左右,而利润下降21%,毛利率大幅下降。
, http://www.100md.com
三、资金紧缺、压库增加,中药企业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医药企业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从讲政治的高度积极组织货源,增加生产、增加储备,并为各级政府承担着防治药品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有的地区政府向企业下达了指令性的储备和调拨任务,由于任务急、时间紧、货源不足,医药企业不得不四处奔波、日夜兼程采购药品,不仅价格高,而且绝大多数是现款结算,但由防治非典指挥部统一调度和供应医疗单位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挂帐”,导致应收帐款节节增高,加剧了资金周转的困难,同时随着非典疫情的有效控制,医药企业药品“压库”现象十分严重,今年4月底浙江省医药商业企业库存总额高达25.9亿元,同比增长33%以上,而且,由于需求形势趋缓,药品和原料、包装的价格也随之下滑,医药企业承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中药材价格降幅更大,例如,银花从每公斤280元降至40元,芦根从每公斤15元降至4元,连翘从每公斤40元降至15元,南沙参从每公斤20元降至7元,炒苍术片从每公斤260元降至8元。医药企业从高峰时期采购的中药材普遍被套牢,以浙江震元为例,到目前为止,中药材降价带来的损失估计在80万元左右。
, http://www.100md.com
四、医药商业企业内贸业务受阻。鉴于非典疫情对防治药品的选择性比较大,往往造成需要的拿不出,不需要的不动销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各地采取了严格的隔离防治措施,导致业务来往明显减少,全国和省的药品交易会暂缓召开,国内药品交易十分清淡,导致医药企业药品的内贸业务锐减,预计工业企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大。
五、新药开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确保抗击非典防治药品的尽快面市和临床使用,建立了“绿色通道”,因此,对非抗非典的新药延缓审批,而对已经批准临床使用的新药也由于医疗单位集中精力抗击非典,以及住院、门诊病人的大幅度减少,影响到新药的临床使用和病例的评价、收集工作。由于医院正常业务受阻,使得新药的推广使用受到较大的影响。
六、对外贸易形势十分严峻。国外客商推迟来华洽谈业务和开展合作项目,企业赴国外考察和洽谈业务的活动受阻,加上春季广交会成交金额同比下降80%左右,预计今年3季度出口的形势不容乐观。据浙江诚意药业反映,原定2~4月份英、美、日、加等十几个国家知名制药公司来该公司进行的业务洽谈被取消,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原定4月份与俄罗斯签定的2000公斤阿昔洛韦原料药供货合同,因成本上涨,无法生产,被迫取消:与英国某公司签定的6000公斤硫唑嘌吟供货合同也被延期;美国某公司原定8月份发货的10吨利巴韦林原料药供货合同,有可能“流产”,将造成1000多万元的损失。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据民生药业、浙江震元、浙江医药股份、温州康乐药业反映,国外客户往来大幅度减少,定单下降,预计在5~6月份乃至3季度药品出口额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七、与非典无关的药品生产所需原料也因价格上涨,地域控制较严,人员往来减少,造成收购困难。据康恩贝集团反映,该公司生产的前列康普乐安片(胶囊)所用的原材料,主要为蜜蜂采集的油菜花粉,主产区在新疆、甘肃、青海以及山西、内蒙等地,另外该公司出口蜂皇浆干粉所需的蜂皇浆,如今由于部分地方政府为防治非典向农村扩散,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检查和控制,一定程度上打乱了蜂农按花期由南向北的放蜂采粉线路。由于蜂集花粉是一项季节性极强的农副产品,5月中下旬和6月份是中西部油菜花季,一旦错过季节,将给蜂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将给该公司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上述情况说明,非典疫情的流行,对医药产业既是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医药产业具有不可逆转的高成长性,非典对医药产业的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从总体上来说,今年医药工业产值、工业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利税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医药商业销售额预计增长15%左右,但利润、毛利率将继续下降,费用率提高。
, http://www.100md.com
非典疫情给医药产业带来的反思
这次非典疫情中反映出的问题,值得业内反思。
一、医药企业战略研究的滞后性。医药企业战略研究最根本的任务是面对当今世界疾病谱的变化,研究医药产品结构发展的趋势,以及社会药品需求的动向,作出带有导向性、前瞻性、长期性的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的战略决策。这次非典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说明医药企业在大灾大疫面前,既缺乏前瞻性,更缺乏应变能力。具体表现在:“灾情需要的药品拿不出,灾情不要的药品卖不了”,不仅丧失了商机,而且影响了疫情的防治工作。
二、药品生产、供应应急机制的滞后性。药品是防病治病、灾情疫情需要的特殊商品,作为医药企业应具有两重性,必须坚持“重社会、重发展”的原则。但是,现有的药品生产、供应机制很难适应这一要求。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风险的最小化、成本的最低化,始终是医药企业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定律,始终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从另一方面说,一旦灾情疫情发生,政府必然要加大对药品的调控手段和行政干预措施,作为医药企业必须承担保障社会需要的功能,这就与现行的药品生产、供应机制发生了摩擦,一旦灾情、疫情发生,往往出现准备不足、反应迟缓、调度不灵,甚至出现诸侯割据、地方保护的现象,难以形成应急的药品生产、供应快速反应体系。
, http://www.100md.com
三、药品储备机制的滞后性。为了应对灾情、疫情的需要,国家建立了中央、省一级的药品储备制度。但是在抗击非典的实践中,却暴露了有待于逐步完善的薄弱环节,具体反映在,疫情需要的药品没有储备,有储备指标的药品和医药用品又没有真正到位,储备库往往是“名存实亡”。产生这种现象的成因,一是由于疾病谱的变化较快,我们对当今世界疫情流行的趋势和所需要的药品了解不够,储备药品的确定缺乏前瞻性、针对性;二是药品储备政策不到位,例如:目前国家对于储备单位仅仅是给资金额度和贴息资金,而银行资金的到位尚需企业用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实际上用的还是企业自身的额度,加剧了储备企业资金周转的困难;三是现行的储备制度难以解决储备企业的经营风险,例如近两、三年来,国家为了遏制药品虚高价格,通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高频率、大面积、大幅度的降低药品价格,致使储备的药品不断贬值,而药品价格贬值的风险只能转嫁给储备的企业,严重挫伤了储备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了储备药品到位的效率。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药品储备是难以到位的。
四、政府对医药产业政策扶持上的滞后性。药品既是关系到国民身体健康的特殊商品,又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国际性的产业。国际上,医药产业的发展都是以高回报率为支撑的,有数据表明,2001年,全球领先的8个行业中,医药产业的利润率居第一位,达18.5%,科研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9.8%,而我国仅占1%左右。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家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手段和政策导向,例如以低价位为价值取向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高频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药品价格,在药品零售市场上,诱发了价格大战,严重制约了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利润空间,致使大多数医药企业不得不为自身的生存而苦苦挣扎,根本无力研发新产品、新剂型。一些基础较好的生产企业由于税赋过重,对科研费用开支控制过严,也影响了新产品的研发。
, 百拇医药
五、医药产品结构的滞后性和不适应性。这次抗击非典的疫情中,医药产品结构深层次矛盾显得更为突出。行业整体存在着企业多、规模小、产品低水平重复的弊端,我国仿制药占到97.4%,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寥寥无几。尤其是步入20世纪以来,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大、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而我国医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新疾病谱的发展趋势研究和了解不够,对所需的防治药品的研究更是不足,存在着“重治疗药品轻预防用药、重仿制药品轻创新药品”的观念和倾向。导致我国的医药产业的药品研发、产品结构始终与国际大公司、大集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与当今世界疾病谱的变化更是不适应。因此,一旦灾情、疫情发生,医药产业就失去了本来可以获取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延误了疫病的防治和控制工作。
因此,提出建议如下:
一、从法律、行政管理、经济手段上尽快建立“责权分明、统一调控、反应灵敏、快速高效”,适应疫情、灾情等突发事件的药品生产、供应的预警机制。
, 百拇医药
二、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储备品种的确认要充分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要适应灾情疫情等突发事件的需要,储备资金由财政拨给专用资金,并且要承担储备企业的储备风险,包括降价风险等。
三、充分发挥新药研发社会资源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新药研发基金,参照国际惯例,新药的研发除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外,对一些重大的疫病和疑难病症急需的预防和治疗药品,要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相关部门联合攻关,通过建立新药研发扶持基金等多种形式,促进新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与国际接轨,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医药产业产品结构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四、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通过对产业、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战略性重组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建立区域性的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中心,使其在医药流通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发挥主渠道作用。
五、政府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医药经济改革与发展环境。将医药产业列入省政府倡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要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技改力度,对符合国债贴息、省财政贴息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税收政策上予以倾斜,增加对医药产业科研开发的投入,提高企业新药研发费用的投入比率,有条件的企业新药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并在税前列支,要尽快纠正以低价位为价值取向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不规范行为,药品价格的制定要根据医药商品的特殊性,建立科学的药品生产、经营成本的评价体系,为医药产业的科研开发、现代化的改造、可持续发展留有必要的利润空间,继续整顿和规范医药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和变相的非法药品市场,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要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http://www.100md.com(赵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