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192504
神经精神科疾病诊疗案例(2003.07.2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4期
     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

    抑郁症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尽管新型抗抑郁药物不断发现,对控制症状、减少药物副反应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仍需要长期定时定量服药,以维持不复发。如何保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家庭角色和社会功能及如何减少消极自杀行为,健康教育在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6月份出版的《中国临床康复》刊登了河南第二荣康医院杨静娟等医生对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治疗抑郁症中的作用的观察。他们采用了以中西医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方式,对56例抑郁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及痊愈出院后定期干预3年,住院期间主要在每日的查房时和个别心理治疗中穿插进行,在患者家属探视出院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干预抑郁症患者的复发率,强化了患者的自觉服药性,同时能够提高患者自己识别复发先兆的能力,减少了消极自杀的行为。详见《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6月第7卷第12期

    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渭南市精神病医院的戴润珠等观察了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西药奋乃静10~30mg/天,舒必利0.6~1.2g/天,氯氮平250~450mg/天,氟哌碇醇4~8mg/天等,连用1个月,用TESS评定。治疗组根据辨证分型并用中药。阴虚火旺型用增液承气汤,药物组成为:石斛15g,生地15g,黄柏15g,知母20g,玄参20g,麦冬6g,大黄6g,枳实9g;肝胆实热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药物组成为:龙胆草12g,栀子12g,黄芩10g,车前草10g,柴胡9g,生地9g,木通9g,泽泻30g;肝风内动型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药物组成为:天麻12g,玄参12g,白芍12g,龟板6g,代赭石20g,龙牡各30g等;气血两伤用甘麦大枣汤加酸枣仁12g,黄芪12g,丹参12g,远志10g,党参15g,麻子仁9g,赤芍9g,桂枝3g。具体用法:均每日1剂水煎服,连用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对西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现的兴奋激越、烦躁,加用苯二氮卓类:氯硝西泮2mg/天;大便秘结,用果导2片顿服或肥皂水灌肠;肌肉震颤、吐字不清用抗胆碱能药盐酸苯海索片6mg/天或减少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量;心动过速,心跳快用β受体阻滞剂;汗出、易惊、多梦用葡萄糖酸钙剂静推;血压过低,扩充血容量。经治疗后结果如下:治疗组38例,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9%。治疗组改善副作用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据此认为,中药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详见《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2期第142~144页
, 百拇医药
    生脉稳压汤合温针治疗Shy-Drager综合征

    福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系周海虹观察了生脉稳压汤合温针治疗进行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Shy-Drager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诊断标准:参照有关文献(杨任民等,实用内科杂志,1996,9(1):378)的诊断标准。成年期隐袭起病,进行性经过,无家族遗传史;早期出现直立性低血压,出汗障碍;病程中发生小脑或/及锥体外系类震颤麻痹及橄榄体、桥脑、小脑变性的症状和体征;除外可引起小脑、锥体外系及自主神经功能衰竭的其他疾病。方法:用自拟生脉稳压汤,药物组成:西洋参6g,五味子6g,炙甘草6g,麦冬12g,制附子10g,黄精20g。随症加减:卧位高血压型加钩藤(后下)12g,车前草15g,珍珠母(先煎)20g,猪苓12g,茯苓12g;小便困难加桂枝6g,炒白术12g,茯苓12g;性欲减退或阳萎加肉苁蓉10g,巴戟天10g,淫羊藿10g,山茱萸12g;出汗障碍加生麻黄6g,桂枝6g。用法:日1剂水煎服。大便秘结者并用麻仁丸,每次10g,日3次口服;伴有表情呆板、肌僵直、震颤者用溴隐亭、金刚烷胺、美多巴等抗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并用温针治疗:穴位取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肝俞、肾俞,卧位高血压型加大椎、神门。选用30号1.5~2.0寸毫针,常规皮肤消毒后速刺,行捻转得气,再于针柄上插一点燃长度为2~3cm的艾条,留针30分钟,日1次。均1月为1疗程。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立位收缩压升高≥4.00kPa,无眩晕或晕厥者。有效:立位收缩压升高≥2.00kPa,眩晕减轻或晕厥次数减少者。无效:立位收缩压<2.00kPa,或眩晕、晕厥症状无改善。结果:本组18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44%。本组收缩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心率较治疗前有升高。7例卧位高血压患者3例卧位血压降至正常,3例较治疗前下降但仍高于正常,1例无变化。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对出汗障碍、大便秘结改善较明显,对性欲减退或阳萎、肌张力减低无明显疗效,对表情呆板、肌强直、震颤、前冲步态患者多数能获得改善。结论:生脉稳压汤助阳养阴、补元气、益精血,配合温针治疗,达到健脾益气、养肝补血、滋肾填精的目的,疗效满意。详见《新中医》2003年35卷3期19~20页
, 百拇医药
    惊悸治法新探

    西安化工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卫生处的张忠平探讨了惊悸的治疗方法。现将其临证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滋阴凉血为主,清心化痰,镇惊安神:适于阴虚火旺,上扰心神之胆怯易惊,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恐人将捕之,或神志恍惚,语言举止失常,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躁多怒,坐卧不宁,身热盗汗,五心烦热,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舌红,脉弱而数。方药用百合地黄汤、温胆汤、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味。(2)清心化痰为主,滋阴凉血,镇惊安神:适于阴血暗亏,虚火不旺,痰阻心间之胆怯易惊,怵惕不安或神魂颠倒,方药仍以温胆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味。附验案2例。详见《陕西中医》2003年第24卷第2期第189~190页

    活血化瘀药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江苏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翟毅观察了活血化瘀药对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用基本方,药物组成:丹参、川芎、当归、赤药、桃仁、红花、水蛭、黄芪、甘草。用法:10日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4个疗程。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结果:本组31例,痊愈14例,好转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8%。常见症状中头晕脑昏15例,痊愈9例,好转6例;偏身麻木7例,痊愈3例,好转3例,无效1例;半身不遂11例,痊愈2例,好转8例,无效1例;语言障碍2例,痊愈1例,好转1例。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红细胞聚集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全血比黏度(低切)有比较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比黏度、还原比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比黏度(高切)、纤维蛋白原无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药能够改善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活血化瘀,搜风散瘀,养血安神,疗效满意。详见《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年37卷1期28~29页
, 百拇医药
    中药治疗偏头痛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余菊等观察了中药伍用络泰针剂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所采用的诊断标准为:头痛反复发作,起病突然,痛势甚剧,伴恶心或呕吐,甚则畏光流泪,痛解则如常人;排除功能性、器质性病变和五官、脑病后遗症引起的头痛。具体方法:用自拟方,药物组成:丹参15g,白芍18g,川芎12g,刺蒺藜12g,葛根30g,制白附子6g,僵蚕6g,全蝎6g,地龙10g,胆南星8g,炙甘草5g。在治疗中随症加减:太阳头痛加羌活12g;阳明头痛加白芷12g;少阳头痛加重川芎至25g;太阴头痛加苍术12g;少阴头痛加细辛5g;厥阴头痛加蒿本12g;伴有恶心呕吐者加茯苓15g,姜半夏12g,竹茹10g;夜寐不佳者加酸枣仁18g,夜交藤15g。具体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并用5%葡萄糖注射液300ml加络泰针剂400mg,每日1次静滴。5日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效标准为: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好转:头痛明显减轻,头痛发作时间缩短或发作周期显著延长,脑血流图明显改善。无效:头痛及其伴随症状稍有减轻或无变化。经治疗后结果如下:98例患者中,治愈69例,好转29例,总有效率100%。半年以后复发者11例,均经再次治疗痊愈。据此认为,上述自拟中药方活血通络,疏风化痰,络泰针剂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针药并用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详见《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第19卷第3期第128~129页,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