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SARS须重视空气传播和流行预测
目前,正值SARS防治的科研成果和经验总结阶段,许多来自临床、防疫和科研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了多方面的科学数据和全方位的应对措施。尽管当前SARS的发病与流行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如何防范其再度复发或在今冬明春卷土重来并以科学方法进行及时控制,全力降低其发病人数、流行规模及病死率等,仍是科学家和医学工作者极为关心的课题。
日前,记者在总后卫生部召开的课题进展汇报会上采访了全军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徐德忠。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目前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
不排除SARS在特定条件下可能经飞沫核及排泄物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像SARS这样的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和有效疫苗预防的新型传染病,深入研究探讨其任何可能的传播途径,是今后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徐德忠教授说,此次科研调查选择了某综合性医院的SARS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初步显示,除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外,同时还提示我们,SARS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
空气传播的危害性比飞沫传播严重得多,因此搞清其是否存在,是防治SARS的关键之一。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的调查结果显示,SARS病人的排泄物可形成污水小滴,经管道系统造成垂直长距离的传播。但徐教授强调,目前的研究还局限在回顾性资料的流行病学分析基础上,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实验室证据,有待进一步采用示踪剂与进行微生物学现场模拟实验加以验证。
传染病数理模型有助于流行趋势的预测
SARS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掌握SARS的流行规律对疫情的控制十分重要。为此,课题组夏结来教授等研究人员建立了SARS流行的预测模型,并对相关地区流行曲线进行拟合,在国内首次报道了SARS流行趋势的室分析模型结果。
该课题组采用室模型分析,已对北京、香港、广东SARS流行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做了预测。室模型对北京市区疫情趋势预测为:4月20日前为暴发期,到4月29日左右有效抑制传播,4月27日左右新发病例最多,此后逐渐减少;5月15日左右疫情初步控制;6月15日左右疫情完全控制,到7月初疫情排除。经实践证明,该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对具体发病数的预测也比较吻合,如5月20~24日期间,预测每日发病数为10~20例,而实际发病数为8~25例;5月25~30日,预测数为5~10例,实际数为3~12例;5月31日~6月15日,预测数为1~5例,实际数为0~2例。
徐教授说,这一SARS室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为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其特点是选用并创新了原药物动力学模型,以SARS病毒传播力与群体防控力为作用于感染群体与健康群体的两种基本因素,把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排除了医务人员感染这一特殊群体,使预测模型更好地与SARS流行特性相吻合,从而提高了室模型对SARS在普通人群中流行趋势的预测效果。
关注非典专题, http://www.100md.com
日前,记者在总后卫生部召开的课题进展汇报会上采访了全军流行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徐德忠。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目前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和科研进展。
不排除SARS在特定条件下可能经飞沫核及排泄物传播
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像SARS这样的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和有效疫苗预防的新型传染病,深入研究探讨其任何可能的传播途径,是今后防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徐德忠教授说,此次科研调查选择了某综合性医院的SARS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初步显示,除支持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本次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外,同时还提示我们,SARS存在气溶胶(飞沫核)经病房排风系统垂直长距离传播的可能性。
空气传播的危害性比飞沫传播严重得多,因此搞清其是否存在,是防治SARS的关键之一。香港淘大花园SARS暴发流行的调查结果显示,SARS病人的排泄物可形成污水小滴,经管道系统造成垂直长距离的传播。但徐教授强调,目前的研究还局限在回顾性资料的流行病学分析基础上,应进一步收集和积累是否存在气溶胶(飞沫核)长距离传播的实验室证据,有待进一步采用示踪剂与进行微生物学现场模拟实验加以验证。
传染病数理模型有助于流行趋势的预测
SARS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掌握SARS的流行规律对疫情的控制十分重要。为此,课题组夏结来教授等研究人员建立了SARS流行的预测模型,并对相关地区流行曲线进行拟合,在国内首次报道了SARS流行趋势的室分析模型结果。
该课题组采用室模型分析,已对北京、香港、广东SARS流行曲线进行了拟合并做了预测。室模型对北京市区疫情趋势预测为:4月20日前为暴发期,到4月29日左右有效抑制传播,4月27日左右新发病例最多,此后逐渐减少;5月15日左右疫情初步控制;6月15日左右疫情完全控制,到7月初疫情排除。经实践证明,该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对具体发病数的预测也比较吻合,如5月20~24日期间,预测每日发病数为10~20例,而实际发病数为8~25例;5月25~30日,预测数为5~10例,实际数为3~12例;5月31日~6月15日,预测数为1~5例,实际数为0~2例。
徐教授说,这一SARS室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为防治提供科学的数据。其特点是选用并创新了原药物动力学模型,以SARS病毒传播力与群体防控力为作用于感染群体与健康群体的两种基本因素,把复杂的情况加以简化,排除了医务人员感染这一特殊群体,使预测模型更好地与SARS流行特性相吻合,从而提高了室模型对SARS在普通人群中流行趋势的预测效果。
关注非典专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