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消化系统 > 信息
编号:10193367
鲜为人知的胃律紊乱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7期
     心脏不按正常节律跳动,称为心律失常(紊乱)。那么,胃是否有胃律紊乱呢?回答是肯定的。

    “胃律紊乱”的发现很偶然,起因是美国有一些患有恶心呕吐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患者,他们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有关检查,但诊断仍不明确,治疗亦未见效。一次,某女性患者因被怀疑患胆道系统疾病,先后作了三次上腹部手术,但患者症状丝毫未有减轻。后来发现手术时描记的胃肌电图中有“胃动过速”现象,于是决定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的效果很好,术前的症状也消失了。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经过进一步研究,证实了胃也可以发生节律紊乱——“胃律紊乱”。

    心脏的跳动称为搏动,每分钟约75次。胃的运动称为蠕动。研究胃的蠕动,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是吞服一个丸状的微型无线电发射机,进行遥控接收。据研究,人类胃的蠕动表现为每分钟3~4次呈节律性的运动。但以上所观察的仅仅是对胃部肌肉机械运动较为粗浅了解,而不是肌肉的电生理的变化,因而远远不能反映胃的节律运动的情况。

    胃的肌肉细胞如同大脑细胞、心肌细胞一样,在细胞膜内外存在着一定的跨膜电位差,这种电位差能使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的机械动作。据研究,在正常情况下,胃底部存在着一个产生和传播节律电位的起搏点,每分钟产生3~4次的三相慢波(简称PP)向前朝着幽门(胃向十二脂肠的出口处)方向传播。医生们进一步对患有上述消化道症状而检查又无阳性发现的患者进行胃肌电图研究,结果发现这些患者的胃肌电图可有以下几种节律紊乱现象;①胃动过速,PP达9次/分,即频率比正常增加一倍以上;②有时PP形态发生改变,或者两个PP融合在一起;③可有异位PP,即PP起搏点不在胃底部,而是在胃窦部,并可向着口腔方向逆行传播。由此可见,胃的肌电兴奋和传播异常可引起蠕动异常,从而产生消化道各种疾病,称之为胃节律紊乱综合征。患者年龄一般在15~45岁,女性多于男性;患者有恶心、呕吐、上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但经胃、胆、胰腺等有关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各种治疗溃疡病的药物均无效,注射阿托品、灭吐灵等不能解痉止吐;病程约6个月~1年。本综合征症状严重者,作胃次全切除常可获良效。, http://www.100md.com(许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