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疫病论衡——兼谈SARS的中医病名归属与辨证要点
中医学对急性烈性传染病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专篇论述。至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在继承《黄帝内经》等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对寒疫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创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随着自然界的变化,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气候逐渐变温,寒邪逐渐不是外感热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温邪的致病作用逐渐占主要地位。因此,从金元以来,伤寒与温病之争愈演愈烈。直至明代,温病学派的第一部专著《瘟疫论》的问世以及清代《温热论》、《湿热病篇》、《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的问世,温病学派在继承《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明清两代医家的不懈努力,终于创立了一个独立的学科——温病学,与伤寒学派相辅相成,形成了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为核心的中医外感热病论治体系。中医疫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是中医外感热病学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疫病的含义
可以遵照《黄帝内经》之《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即疫病是一类传染性极强,可造成大面积流行,起病急,危害大,不论性别和年龄,其临床表现相似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根据SARS的特点,应当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
, http://www.100md.com
二、疫病的分类、鉴别诊断和辨证要点
根据古今医家的论述,中医疫病的分类,可以参照《松峰说疫》的论点分为:寒疫、温疫(瘟疫)、杂疫。温疫又可分为温热类疫(如暑燥疫、温毒疫等)和湿热类疫、杂疫(如霍乱)等。疫病的鉴别诊断首先应当与时病进行鉴别,如寒疫当与冒风、伤风、小伤寒等鉴别;温疫当与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温毒等时行温病相鉴别;霍乱等杂疫应当与内伤杂病进行鉴别。简而言之,疫病与时病的鉴别,前者为“天行”,后者为“时行”。温毒疫如疫喉痧(猩红热等)、大头瘟(流行性腮腺炎等)为温热疫毒致病,因其广泛传染流行,有别于一般的温毒(所谓“毒”当有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根据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结合北京市胸科医院经验(健康报,6月4日第7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晓梅65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专家谈SARS》,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40页)以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医疗队的临床观察,四者是一致的,即SARS的中医病性属湿热而非温热,亦非温毒,当属于中医湿热疫的范畴。
, 百拇医药
中医疫病的辨证要点可归纳为:寒疫按六经辨证,温热类疫按卫气营血辨证,湿热类疫按三焦辨证,杂疫按脏腑辨证。因此,就SARS而言,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中采用的辨证方法较为符合SARS的临床实际。
三、SARS的中医辨证应当重视“四诊合参”
“四诊”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石,没有客观的第一手临床资料,任何分析只能是纸上谈兵,甚至是臆测。《伤寒杂病论》详于脉诊,温病学派又重视舌诊。遗憾的是卫生部5月11日印发的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中,(二)之1无舌苔,随症加减中只有一处有脉,均无舌象的描述。在推荐使用的中成药的描述中,没有辨证依据,不能达到为临床治疗SARS辨证使用中成药予以指导的目的。同样,在近期报道的临床总结中,甚至通篇没有舌、脉的描述(中国中医药报,6月2日第6版)。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和研究SARS应当遵循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特色,避免急躁心理,急功近利,甚至照搬西医模式,邯郸学步。创新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否则为无源之水。诚如吴鞠通所言:“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 百拇医药(邱模炎 高杰东)
一、疫病的含义
可以遵照《黄帝内经》之《素问·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即疫病是一类传染性极强,可造成大面积流行,起病急,危害大,不论性别和年龄,其临床表现相似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的总称。根据SARS的特点,应当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
, http://www.100md.com
二、疫病的分类、鉴别诊断和辨证要点
根据古今医家的论述,中医疫病的分类,可以参照《松峰说疫》的论点分为:寒疫、温疫(瘟疫)、杂疫。温疫又可分为温热类疫(如暑燥疫、温毒疫等)和湿热类疫、杂疫(如霍乱)等。疫病的鉴别诊断首先应当与时病进行鉴别,如寒疫当与冒风、伤风、小伤寒等鉴别;温疫当与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温毒等时行温病相鉴别;霍乱等杂疫应当与内伤杂病进行鉴别。简而言之,疫病与时病的鉴别,前者为“天行”,后者为“时行”。温毒疫如疫喉痧(猩红热等)、大头瘟(流行性腮腺炎等)为温热疫毒致病,因其广泛传染流行,有别于一般的温毒(所谓“毒”当有红、肿、热、痛等临床表现)。根据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结合北京市胸科医院经验(健康报,6月4日第7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晓梅65例临床观察(《中医药专家谈SARS》,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40页)以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望京医院医疗队的临床观察,四者是一致的,即SARS的中医病性属湿热而非温热,亦非温毒,当属于中医湿热疫的范畴。
, 百拇医药
中医疫病的辨证要点可归纳为:寒疫按六经辨证,温热类疫按卫气营血辨证,湿热类疫按三焦辨证,杂疫按脏腑辨证。因此,就SARS而言,广东省中医院的经验中采用的辨证方法较为符合SARS的临床实际。
三、SARS的中医辨证应当重视“四诊合参”
“四诊”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石,没有客观的第一手临床资料,任何分析只能是纸上谈兵,甚至是臆测。《伤寒杂病论》详于脉诊,温病学派又重视舌诊。遗憾的是卫生部5月11日印发的新修订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中医药治疗方案》中,(二)之1无舌苔,随症加减中只有一处有脉,均无舌象的描述。在推荐使用的中成药的描述中,没有辨证依据,不能达到为临床治疗SARS辨证使用中成药予以指导的目的。同样,在近期报道的临床总结中,甚至通篇没有舌、脉的描述(中国中医药报,6月2日第6版)。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和研究SARS应当遵循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特色,避免急躁心理,急功近利,甚至照搬西医模式,邯郸学步。创新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否则为无源之水。诚如吴鞠通所言:“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 百拇医药(邱模炎 高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