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市场寻找成长的快乐(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0日
生产大国,不是消费大国
在全球医药市场竞争中,中国制药企业能够影响市场价格的领域,除了维生素市场恐怕也找不出更多的领域;到此目前为止,在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上能真正与全球制药巨头直面竞争,能与跨国制药巨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市场,除了维生素市场,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中国是世界维生素生产大国,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价格战之后,中国维生素制造企业依靠其产品的成本、技术优势,在全球竞争中站稳了脚跟。2002年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维生素H成功投产以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极少数能够生产全部维生素产品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和饲料工业协会的资料统计:目前,在不包含国外跨国公司于国内设立的合资和独资企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各类维生素总体生产能力约为20万吨/年;2001年实际产量为18万吨,其中维生素B4产量约1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0%;维生素C产量4.8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0%;维生素E产量1.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0%;维生素A产量0.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0%;其他维生素的产量合计为2万吨左右。国内维生素生产主要控制在东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华北制药等大型企业手中,四大企业集中了国内维生素原料药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中国是维生素的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维生素的消费大国;欧美则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消费市场。美国市场研究公司调查发现:有一半美国人有规律的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美国人从补充剂中获得的维生素占25%,而且在过去的5年中,维生素C补充剂的消费正在成倍的增长,2002年,英国维生素和饮食补充剂市场规模将达到9.4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0.2%。意大利将达到7.1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3.8%。
近几年,国内维生素制剂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仅2001年上半年11家维生素品牌在全国投放的广告费用就高达7700万元,国内维生素市场主要品牌有以下几类:"金施尔康"、"善存片"、"力度伸"为代表的外资OTC品牌,以及养生堂"成长快乐"和"黄金搭档"为代表的维生素类保健食品。除上述品牌以外,其他进军维生素市场的还有上海长甲的"聪而壮"、哈药三厂的"赛金"和"维体康"、上海恒寿堂的"宝力维"等众多大大小小的品牌。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表明:2001年上半年微量元素|矿物质及其经营养品占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化学药中的比例为4.61%,2002年增长到6.09%。2001年国内主要城市医院市场维生素类药品在化学药中所占比例为1.23%,2002年为1.33%。虽然维生素市场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国内维生素消费水平仍然很低。有研究机构统计,按人均消费量计算,美国人均维生素C消费量是中国的35倍。(未完), 百拇医药
在全球医药市场竞争中,中国制药企业能够影响市场价格的领域,除了维生素市场恐怕也找不出更多的领域;到此目前为止,在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上能真正与全球制药巨头直面竞争,能与跨国制药巨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市场,除了维生素市场,再也找不出第二个。
中国是世界维生素生产大国,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价格战之后,中国维生素制造企业依靠其产品的成本、技术优势,在全球竞争中站稳了脚跟。2002年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维生素H成功投产以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极少数能够生产全部维生素产品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和饲料工业协会的资料统计:目前,在不包含国外跨国公司于国内设立的合资和独资企业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各类维生素总体生产能力约为20万吨/年;2001年实际产量为18万吨,其中维生素B4产量约1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0%;维生素C产量4.87万吨,占全球产量的40%;维生素E产量1.2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0%;维生素A产量0.3万吨,占全球产量的10%;其他维生素的产量合计为2万吨左右。国内维生素生产主要控制在东北制药、石药集团、江山制药、华北制药等大型企业手中,四大企业集中了国内维生素原料药市场80%以上的份额。
中国是维生素的生产大国,但并不是维生素的消费大国;欧美则是全球最大的维生素消费市场。美国市场研究公司调查发现:有一半美国人有规律的服用维生素补充剂,美国人从补充剂中获得的维生素占25%,而且在过去的5年中,维生素C补充剂的消费正在成倍的增长,2002年,英国维生素和饮食补充剂市场规模将达到9.4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0.2%。意大利将达到7.1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53.8%。
近几年,国内维生素制剂市场发展较为迅速,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仅2001年上半年11家维生素品牌在全国投放的广告费用就高达7700万元,国内维生素市场主要品牌有以下几类:"金施尔康"、"善存片"、"力度伸"为代表的外资OTC品牌,以及养生堂"成长快乐"和"黄金搭档"为代表的维生素类保健食品。除上述品牌以外,其他进军维生素市场的还有上海长甲的"聪而壮"、哈药三厂的"赛金"和"维体康"、上海恒寿堂的"宝力维"等众多大大小小的品牌。
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中国药品零售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数据表明:2001年上半年微量元素|矿物质及其经营养品占国内药品零售市场化学药中的比例为4.61%,2002年增长到6.09%。2001年国内主要城市医院市场维生素类药品在化学药中所占比例为1.23%,2002年为1.33%。虽然维生素市场保持了一定的增长,但国内维生素消费水平仍然很低。有研究机构统计,按人均消费量计算,美国人均维生素C消费量是中国的35倍。(未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