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政策法规 > 政策要闻
编号:10193419
中国厂商淘汰重组 日本维生素C价格暴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89期
     “很抱歉,不得不通知您本公司维生素C产品涨价”。

    著名保健食品公司DHC(东京都港区)于5月向邮购客户发出了这样的信函。信函的大致内容是:粉状“维生素C粉”由200日元提高到250日元,另外,“维生素C(胶囊)”库存售完后则不在有货。

    维生素C多用于滋补类保健食品及清凉饮料中。在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需求也呈现出增长趋势。2002年底每公斤500~600日元的维生素C价格急剧上升了2倍,达到1500~1600日元。除了已经决定提升价格的DHC之外,其它著名食品及饮料制造商也对此保持高度关注。

    厂商遭淘汰,中国“失速”

    维生素C主要通过将淀粉中的葡萄糖反复发酵合成而成。之所以价格在半年间急剧上升,原因是全球8万吨的总需求中,产量占一半(4万吨)的中国厂商的供给量突然减少所致。
, 百拇医药
    中国在几年前大约有20家维生素C生产厂商,并“展开无序价格战”(日本某商社相关人士)。因激烈的价格大战,很多企业相继淘汰出局,目前只剩下4家公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受出口配额的影响,出口量急剧减少。

    中国的低价位攻势加速了日美欧各公司的重组,最终导致全球产量下滑。除德国MELC撤出该市场外,武田药品工业2001年向德国著名化学公司BASF出售了该公司在海内外的维生素业务。结果,除了中国企业之外的维生素C制造商只剩下了BASF和瑞士的著名制药公司罗氏这两家。而且,罗氏于2002年9月已经决定向荷兰的特殊化学公司DSM出售维生素业务,目前已经关闭了部分生产线。

    在全球维生素C总需求中,日本大约占1成。著名保健食品公司FANCL的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没有将维生素的价格上升转嫁到产品中的考虑”。另外,饮料制造商也在忙于收集相关信息。除了以使用维生素C为卖点的功能性饮料之外,为了防止氧化也需要在绿茶等的茶类饮料中使用维生素C。某饮料制造商坦言,“由于只使用少量的维生素C,因此尚未到需要提高产品价格的地步。不过,与维生素C供应商之间一直展开着激烈的价格交涉”。
, 百拇医药
    以往,日本国内的著名食品及饮料制造商以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高为理由,大多使用欧洲制造商的维生素C产品。但是,前面提到的商社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与中国企业的交易额开始迅速增长”。日本厂商希望通过增加采购源,使价格交涉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采购到更加便宜的维生素C。

    “存在全球性价格操作的嫌疑”

    “价格竞争激烈,几乎没有什么利润”。这是从事维生素业务公司的共识。实际上,BASF、罗氏及武田等日欧7家制药公司曾于1999年被美国食品公司等以结成国际性联合为由起诉,不得不支付了共计10亿5000万美元的和解金。

    在DHC此次向邮购客户发送的信中就维生素C的价格急剧上涨一事的解释是:“虽然认为原因在于全球性需求的急剧扩大,生产能力无法赶上,但是,也不能排除全球性价格操作的嫌疑”。不管真假如何,采购方拥有不信任感是毋庸致疑的。

    随着中国制造商的兴起、日美欧企业的重组,维生素C制造商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维生素C制造商如何构筑与需求方食品及饮料制造商的信赖关系呢?食品及饮料企业又如何构筑廉价的采购体制呢?作为保健热的意外盲点,此次维生素C的价格暴涨将业界面临的课题县现在了人们面前。(日经)B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