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1日
春天,对北京人来说正是去户外踏青、轻松享受美丽大自然的浪漫季节。然而,SARS病毒疯狂的掠去了这美丽城市的宁静。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把医务工作者带到了一个无硝烟的“战场”,我们选择了从医,就意味着选择了风险,同时也选择了奉献。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为抑制病魔肆虐,为控制“非典”疫情蔓延,正值五月二日节日期间,我们友谊医院第二批医疗队出发了,奔赴胸科医院抗击SARS的第一线。
在临时组建的医疗队这个新的集体中,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不同的专业,有年方20的小护士,年近50的护士长,医生们来自于皮肤科、眼科、口腔科、外科、儿科、内科,大家对SARS尚不了解,既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同时内心又充满了对SARS病人的同情,对SARS疾病的恐惧。 做为医务人员,大家比任何人都知道SARS的危险性。但救死扶伤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天职,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记得第一次走进SARS病房,首先是过氧乙酸异常呛人刺激的气味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散发着紫外线灯射出兰光的寂静的病房,当穿上三层厚厚的隔离衣、带上四层口罩、三层手套,最后再带上防护镜,呼吸已经非常困难了,可大家都知道SARS患者需要我们,治病救人是我们这些白衣战士的天职,我们互相鼓励着,调整着心态,携手走进了污染区。
, 百拇医药
这里的重病人较多,多数病人都上了呼吸机,躺在床上不能动。因对“非典”还没有深入了解,大家也难免对病人有一种恐惧感,可看到那些病人信任眼神和对生命的眷恋神态时,一种白衣战士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这是挽救患者生命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刻,这时候自己的呼吸困难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病人的呼吸不再困难。呼吸机的指标不合适要重新调整,病人的心理出现了障碍---恐惧、焦虑,需要安慰、开导,与病人多接触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可是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全体成员早把个人生死已经置之度外。
在新的集体中,战胜困难的法宝就是团结的力量。初来乍到,大家工作热情高昂,可治疗无从下手,难免产生急躁的情绪,工作配合上出现了小的摩擦。我们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每晚七点半的例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找差距,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号召党员要勇于挑重担,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与抗击非典实际工作相结合。思想工作是我们这个集体团结向上,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的保证。最初,大家的情绪时有波动,尤其是护士,她们的劳动强度最大,其中一半是20岁左右的孩子,在家是独生女,时不时还要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可在“非典”一线,她们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掉点儿眼泪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不影响集体的斗志,医疗队核心组的成员做了大量的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记得6月5日是一位护士22岁的生日,为了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特殊意义的生日,党支部通过医院这个坚强的后盾送来了一个大蛋糕,一大束鲜花,战友们精心准备了写满问候和祝愿的贺卡。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声温暖着每一个队员,歌声再一次把我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员的影响下,新集体充满朝气,非常团结,许多年轻的同志感同身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正是这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保证了医疗队以良好的心态圆满完成了任务。
, 百拇医药
二十多天的忙碌,我们的队员朝夕相处,工作中互帮互助,我们深知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病人。穿防护服时你帮我检查,我帮你堵漏,治疗上互相商榷,在战斗的生死一线上建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
二十多天不分昼夜的忙碌,虽然我们的皮肤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变的粗糙,双眼被消毒水熏得泪流不止,被隔离服捂得汗流浃背,但我们仍然是兴奋的,因为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我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的SARS病人。危难之时见真情,一位大学生病人出院感谢信中写到:“虽然我看不见你的脸,但你的声音给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我多想叫一声医生妈妈,谢谢您!”我们用生命和汗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实际行动实现了“0”死亡、“0”感染。
同时我们病区积极参加国家863计划的科研任务--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每天在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要认真总结治疗经验,填写大量的统计表格,我们忙碌的毫无怨言,忙碌的很充实,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为SARS的科学救治尽一份力。
在我们的中学时代,就读过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是歌颂在4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篇散文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也被他们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我们是多么希望自己也有机会成为最可爱的人。
今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我们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美好的生命,将从这里延续。, 百拇医药
在临时组建的医疗队这个新的集体中,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不同的专业,有年方20的小护士,年近50的护士长,医生们来自于皮肤科、眼科、口腔科、外科、儿科、内科,大家对SARS尚不了解,既肩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同时内心又充满了对SARS病人的同情,对SARS疾病的恐惧。 做为医务人员,大家比任何人都知道SARS的危险性。但救死扶伤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天职,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
记得第一次走进SARS病房,首先是过氧乙酸异常呛人刺激的气味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散发着紫外线灯射出兰光的寂静的病房,当穿上三层厚厚的隔离衣、带上四层口罩、三层手套,最后再带上防护镜,呼吸已经非常困难了,可大家都知道SARS患者需要我们,治病救人是我们这些白衣战士的天职,我们互相鼓励着,调整着心态,携手走进了污染区。
, 百拇医药
这里的重病人较多,多数病人都上了呼吸机,躺在床上不能动。因对“非典”还没有深入了解,大家也难免对病人有一种恐惧感,可看到那些病人信任眼神和对生命的眷恋神态时,一种白衣战士的责任感油然而生。这是挽救患者生命最关键的时刻,也是最需要医护人员的时刻,这时候自己的呼吸困难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病人的呼吸不再困难。呼吸机的指标不合适要重新调整,病人的心理出现了障碍---恐惧、焦虑,需要安慰、开导,与病人多接触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可是病人的需要就是命令。全体成员早把个人生死已经置之度外。
在新的集体中,战胜困难的法宝就是团结的力量。初来乍到,大家工作热情高昂,可治疗无从下手,难免产生急躁的情绪,工作配合上出现了小的摩擦。我们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每晚七点半的例会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组成员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找差距,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号召党员要勇于挑重担,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与抗击非典实际工作相结合。思想工作是我们这个集体团结向上,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的保证。最初,大家的情绪时有波动,尤其是护士,她们的劳动强度最大,其中一半是20岁左右的孩子,在家是独生女,时不时还要在父母面前撒撒娇,可在“非典”一线,她们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掉点儿眼泪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了不影响集体的斗志,医疗队核心组的成员做了大量的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记得6月5日是一位护士22岁的生日,为了这个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特殊意义的生日,党支部通过医院这个坚强的后盾送来了一个大蛋糕,一大束鲜花,战友们精心准备了写满问候和祝愿的贺卡。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声温暖着每一个队员,歌声再一次把我们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党员的影响下,新集体充满朝气,非常团结,许多年轻的同志感同身受,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和思想汇报。正是这个团结向上、充满朝气、充满凝聚力的团队,保证了医疗队以良好的心态圆满完成了任务。
, 百拇医药
二十多天的忙碌,我们的队员朝夕相处,工作中互帮互助,我们深知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好病人。穿防护服时你帮我检查,我帮你堵漏,治疗上互相商榷,在战斗的生死一线上建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
二十多天不分昼夜的忙碌,虽然我们的皮肤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变的粗糙,双眼被消毒水熏得泪流不止,被隔离服捂得汗流浃背,但我们仍然是兴奋的,因为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我们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恢复健康、重返社会的SARS病人。危难之时见真情,一位大学生病人出院感谢信中写到:“虽然我看不见你的脸,但你的声音给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我多想叫一声医生妈妈,谢谢您!”我们用生命和汗水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实际行动实现了“0”死亡、“0”感染。
同时我们病区积极参加国家863计划的科研任务--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每天在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外,还要认真总结治疗经验,填写大量的统计表格,我们忙碌的毫无怨言,忙碌的很充实,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为SARS的科学救治尽一份力。
在我们的中学时代,就读过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是歌颂在40年前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抗击美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这篇散文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我们也被他们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动,我们是多么希望自己也有机会成为最可爱的人。
今天,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我们无愧于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美好的生命,将从这里延续。,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