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微笑着飞翔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31日
2003年的春天,格外风和日丽。看不到漫天飞卷的沙尘暴,觉不出冰冷透骨的倒春寒,燕赵大地一片平静祥和。
然而,祥和背后,一种人所未知、猛于虎狼、毒若蛇蝎的瘟疫在不知不觉中蔓延……瞬时,“非典”如同阴云,密布于人们的心头。人群中一阵惊慌,凡能抗菌消毒的一切物品被一抢而空,货源奇缺,物价飞涨,举国上下,乱作一团!
病毒横行,“非典”肆虐!
医学界尚不清楚病理,药学界也找不出特效药!
一切都在探索的路上。
人们谈“非”色变!
如何应对?
历史告诉我们:面对灾难,唯有科学的方法、集体的力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才能战而胜之!
, 百拇医药
也正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指导下,迅速成立各级防“非典”专家组,通过强有力的各级卫生组织,在以隔离为阀,切断传染链,以发热门诊为网,扼制疑似病例的有效措施下,力挽狂澜,迅速控制了疫情的快速蔓延。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一大批奔走在“抗非”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秉承“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誓言,置生死于度外,救人民出水火。
在地近京畿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正投身于这滚滚的洪流,为抗击“非典”劈波斩浪!
他就是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汪慰寒教授。
四月中旬,“非典”刚刚在北京传播,中央指示各地成立“抗非典专家组”,汪教授积极参与成立“河北省抗非典专家组”并亲自组织“河北省中医院抗非典小组”,制定《河北省中医院“非典”治疗技术方案》,并以组长身份领导组织成立“发热门诊”,亲自检查来诊的病人,在发现可疑病例后,又协同河北省二院专家组进行疑似病例的再检查和确认工作。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为了消除人们对“非典”的畏惧心理,并指导人们科学的预防“非典”,汪教授积极准备并结合卫生部有关中药防“非典”的指导意见和自己近三十年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经验,迅速地在河北省电视台第一、第二、每四、第六频道的“健康广场”栏目中先后直播五次系列节目。内容涉及中医药预防“非典”,春夏季预防“非典”等,每档节目长达五十分钟。
为了准备节目资料,汪教授反复权衡资料中每一个细节,尽可能的在五十分钟内告诉人们更多更适合的方法,在其中一期节目中,汪教授仔细分析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人群的多种不同的洗手洗脸方法,并不厌其繁的加以详细介绍,使人们从中受益匪浅。
制作节目时,聚光灯将摄影棚的温度烤至四十度以上,长达五十分钟的端坐时时考验着老人的毅力。为了能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多给群众一些方法,一些经验,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老人一丝不苟,款款而谈。
尽管每次走出摄影棚的他都早已汗流浃背,但他的内心却异常欢喜。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群众正在以他的镇定面对“非典”,正在以他讲授的方法预防“非典”。他甚至已在心中看到了人们战胜非典后的快乐;看到眼前的这个世界已经恢复了往日平静祥和的秩序;看到了街道上忙碌的人群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 百拇医药
欣喜的是,在节目播出不久,人们便都自觉的去购买中草药并大都按汪教授节目中的指导方法去积极预防“非典”,人们的慌乱也减轻了许多。看到这些,汪教授这颗慈善的心也不再为肆虐的疫情和人群的惶恐而忧心忡忡,他的脸上展开了舒心的微笑。
这一刻,仰望蓝天,我们仿佛看到白衣天使,正在“非典”的阴云中微笑着飞翔
这微笑,
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多年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后胜利的微笑,
是一位老中医感谢患者遵从科学战胜疾病后赞许的微笑,
是一位老党员感谢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的精神认可后感激的微笑。
这微笑,是灯塔,在非典的血雨里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 http://www.100md.com
这微笑,是战歌,在非典的腥风中鼓舞人们奋勇的斗志,
这笑容里,饱含着三十多年来汪慰寒教授献身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酸甜苦辣和一位老中医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深情。
汪慰寒教授一九四四年出生于以盛产“砀山梨”而闻名于世的安徽省砀山县,他从小聪颖过人又极能吃苦,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后更加刻苦勤奋,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六九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带着两个木制书箱两捆铺盖卷,拉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心上人,跨河过江翻山越岭一头扎进西部雪山冰河的怀抱,驻扎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一个叫吉曲的人民公社卫生院,成为一名“说汉语的藏族医生”。当时,卫生院除了汪慰寒教授和后来成了他的妻子的心上人外,就只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藏医和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小护士,医疗工作几乎限于停顿。
吉曲公社有六千余人口,百分之九十九是藏族,游牧生活使他们广布于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之间,“平处马驮人,陡处人推马”的崎岖道路使交通极为不便,许多患者因耽误治疗而不幸离开人世。在汪慰寒未来之前,每月因此而亡的就有上十人之多。面对如此高海拔大风雪等艰苦的自然条件,汪慰寒教授二话没说,捡几块石头支起床板,放下书箱即是书桌和饭桌,点上油灯就开始了长达六年多的马背医生生活。
, http://www.100md.com
工作第一天就是下乡去应诊。从未摸过马的汪慰寒今天要骑在马背上在山间飞奔!
他战战兢兢的爬上马,却迟迟不敢挥出第一鞭。他生怕这马四蹄腾空飞驰而去却将自己摔在地上,但一想到牧场上藏族同胞正在经受的痛苦和那种期待医生的眼神,他又恨不得扬鞭催马赶到他们近前。无奈催马前行,刚开始尚且稳当,但几步之后的狂奔,却硬生生的将他摔落马下,差一点使自己成了自己工作以来诊治的第一位病人。好在筋骨无碍只伤皮肉,于是血气方刚的汪慰寒强忍着疼痛,扳鞍认蹬,开始了他艰难的起程。
到牧场后,刚刚给几位老阿爸诊完病走出毡房,忽然听到山上有人大声喊叫,不懂藏语的汪慰寒听不出说什么,但他们惶恐的语音使汪慰寒本能的预感到有人出了危险。他背上药箱三步并做两步爬到山腰,原来是一位藏族小姑娘上山时被山上的落石击中额头,石头巨大的势能已将姑娘的天灵盖揭开,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姑娘,而白生生的大脑正突突的跳动。呆了一样的人们不知所措,都想着一个如花般鲜活的生命将随风而去。
, http://www.100md.com
见此情景,汪慰寒急忙喊来旁边的小伙子,帮他将姑娘身体放平,并迅速输液、止血、清洗伤口,又仔细将已经翻开并有些破碎的头盖骨合拢包扎好,轻轻抬下山来。由于伤势严重,姑娘一直昏迷不醒,必须住院治疗,而牧场中又没有医疗设备,到较好的州医院须用两天时间翻过两座海拔超过六千米的雪山,来回翻腾很可能使病人病情恶化,这对病人来说无异于送死。只有就近送到公社卫生院,虽然条件差一些,但却能避免翻腾和赢得时间。于是,一行人将姑娘送到公社卫生院,也就是汪慰寒的家里。在这里病人由汪慰寒和他的爱人轮流照顾,每天输液输氧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如此三十九个日日夜夜后,姑娘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并无任何后遗症,如今她依然幸福的生活在吉曲公社美丽的雪山上。
回想到这里,汪慰寒教授总不由得感慨生命的顽强。而我心中,泛起的都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医生过人的胆识、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亲人般的关心与爱护!
临危不乱、三十九天与患者同吃同住、对患者情同手足的关爱足以让人感动得无言以对!而汪慰寒教授却只是微笑。他深邃的眼睛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在马背上飞奔,胸前洁白的哈达当空飘舞,荡漾着生命的欢歌。
, 百拇医药
对藏族同胞亲人般的爱,充满着汪慰寒教授在吉曲公社六年多的每个日日夜夜。
无论是暴雨狂风还是雷电交加,
无论是山前河边还是林中湖畔,
无论多少次从头到脚淋透冷雨,
无论多少次连人带马跌落冰河,
无论昼夜兼程去帮助难产的妇女,
无论翻山越岭去救治麻疹的儿童,
无论是牵肠挂肚思念远在万里之外嗷嗷待哺的幼子
无论是心惊胆战吓退近在咫尺之间饥肠辘辘的饿狼
无论……无论……
, 百拇医药
每一次去牧场巡诊,都是一次救世济生
每一次在毡房出现,都是一次欢乐重现
每一次夕阳下出发,都是一次爱心播撒
每一次晨风中归来,都是一次英雄凯旋……
六年过去了,一位本来一句藏语都听不懂的学生,成了一位会讲流利藏语的“马背医生”。人们亲切的喊他“我们的医生”。
六年过去了,吉曲公社六千余社员没有一个人不认识“我们的医生”,也没有一个人“我们的医生”不认识。
一九七五年,汪慰寒教授奉调到西宁工作。此后曾有一次重回吉曲,行至公社驻地后的山腰上,远见一群藏胞约三千人围圈而坐,正虔诚的聆听着两位来自拉萨大寺的红衣喇嘛讲经。汪慰寒认为不便打扰教民顶礼膜拜的佛事,而欲绕行,谁知被一眼尖的藏胞看见,他们随即请红衣喇嘛在几分钟内结束佛事,然后人群如云朵一样涌至汪慰寒教授身边,呼儿唤女,争献哈达,并向红衣喇嘛介绍“我们的医生”。听了汪慰寒教授的事迹,红衣喇嘛口诵佛法一揖到地,人群一阵欢呼!汪慰寒受到了当地最高级别的款待。
, 百拇医药
谈及此处,汪慰寒教授的脸上浮现出一股满足而后又急转为一种崇敬,在他心中,能够得到藏胞的认同是他最大的满足,但每当自己站在洁白伟岸的雪山面前,却又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在神圣而洁白的雪山面前,在厚实纯朴的人民面前,自己又是多么渺小呢!这一切都时时敦促自己不敢懈怠,只能努力工作,藉以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九七八年,汪慰寒教授参加国家兴办的“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班”两年,又拜名老中医入室学习三年,尔后在青海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的岗位上工作多年。
一九八五年,汪慰寒教授调到河北中医院工作,他先后创立的复脉一号方和复脉二号方治疗心律失常有良好疗效;参加科研课题七项,已完成五项,三项获部、厅级科技进步奖;其研制的百合苡仁汤治疗肝硬化疗效也很好;先后在各种医学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编《实用中医心脏病学》、《心血管病名医医案评析》等医学专著两部。 目前,汪慰寒教授是中国中医药学术指导工作继承人,又河北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常年出专家门诊,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汪慰寒教授,这位久经风雨磨炼的老医务工作者,用深藏于他博大胸怀中的仁爱之心,时时微笑地关爱着这个给予他快乐的世界和世界上每一颗美丽的心灵,用他的话说:“这是我所拥有的,也是我所奉献的。我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期待每一位患者痊愈后更加灿烂的微笑。”
这微笑,源自天使,飞翔在万里长空!
这微笑,犹如明灯,将照亮每一颗忧伤的心灵!, http://www.100md.com
然而,祥和背后,一种人所未知、猛于虎狼、毒若蛇蝎的瘟疫在不知不觉中蔓延……瞬时,“非典”如同阴云,密布于人们的心头。人群中一阵惊慌,凡能抗菌消毒的一切物品被一抢而空,货源奇缺,物价飞涨,举国上下,乱作一团!
病毒横行,“非典”肆虐!
医学界尚不清楚病理,药学界也找不出特效药!
一切都在探索的路上。
人们谈“非”色变!
如何应对?
历史告诉我们:面对灾难,唯有科学的方法、集体的力量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才能战而胜之!
, 百拇医药
也正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指导下,迅速成立各级防“非典”专家组,通过强有力的各级卫生组织,在以隔离为阀,切断传染链,以发热门诊为网,扼制疑似病例的有效措施下,力挽狂澜,迅速控制了疫情的快速蔓延。
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一大批奔走在“抗非”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秉承“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革命誓言,置生死于度外,救人民出水火。
在地近京畿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有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正投身于这滚滚的洪流,为抗击“非典”劈波斩浪!
他就是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汪慰寒教授。
四月中旬,“非典”刚刚在北京传播,中央指示各地成立“抗非典专家组”,汪教授积极参与成立“河北省抗非典专家组”并亲自组织“河北省中医院抗非典小组”,制定《河北省中医院“非典”治疗技术方案》,并以组长身份领导组织成立“发热门诊”,亲自检查来诊的病人,在发现可疑病例后,又协同河北省二院专家组进行疑似病例的再检查和确认工作。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为了消除人们对“非典”的畏惧心理,并指导人们科学的预防“非典”,汪教授积极准备并结合卫生部有关中药防“非典”的指导意见和自己近三十年的中医药研究和临床经验,迅速地在河北省电视台第一、第二、每四、第六频道的“健康广场”栏目中先后直播五次系列节目。内容涉及中医药预防“非典”,春夏季预防“非典”等,每档节目长达五十分钟。
为了准备节目资料,汪教授反复权衡资料中每一个细节,尽可能的在五十分钟内告诉人们更多更适合的方法,在其中一期节目中,汪教授仔细分析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人群的多种不同的洗手洗脸方法,并不厌其繁的加以详细介绍,使人们从中受益匪浅。
制作节目时,聚光灯将摄影棚的温度烤至四十度以上,长达五十分钟的端坐时时考验着老人的毅力。为了能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多给群众一些方法,一些经验,一种精神上的慰藉,老人一丝不苟,款款而谈。
尽管每次走出摄影棚的他都早已汗流浃背,但他的内心却异常欢喜。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群众正在以他的镇定面对“非典”,正在以他讲授的方法预防“非典”。他甚至已在心中看到了人们战胜非典后的快乐;看到眼前的这个世界已经恢复了往日平静祥和的秩序;看到了街道上忙碌的人群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微笑。
, 百拇医药
欣喜的是,在节目播出不久,人们便都自觉的去购买中草药并大都按汪教授节目中的指导方法去积极预防“非典”,人们的慌乱也减轻了许多。看到这些,汪教授这颗慈善的心也不再为肆虐的疫情和人群的惶恐而忧心忡忡,他的脸上展开了舒心的微笑。
这一刻,仰望蓝天,我们仿佛看到白衣天使,正在“非典”的阴云中微笑着飞翔
这微笑,
是一位医务工作者多年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后胜利的微笑,
是一位老中医感谢患者遵从科学战胜疾病后赞许的微笑,
是一位老党员感谢党和政府以及人民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牺牲自己`挽救他人的精神认可后感激的微笑。
这微笑,是灯塔,在非典的血雨里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
, http://www.100md.com
这微笑,是战歌,在非典的腥风中鼓舞人们奋勇的斗志,
这笑容里,饱含着三十多年来汪慰寒教授献身于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酸甜苦辣和一位老中医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深情。
汪慰寒教授一九四四年出生于以盛产“砀山梨”而闻名于世的安徽省砀山县,他从小聪颖过人又极能吃苦,进入北京医科大学后更加刻苦勤奋,为以后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六九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后,带着两个木制书箱两捆铺盖卷,拉着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心上人,跨河过江翻山越岭一头扎进西部雪山冰河的怀抱,驻扎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一个叫吉曲的人民公社卫生院,成为一名“说汉语的藏族医生”。当时,卫生院除了汪慰寒教授和后来成了他的妻子的心上人外,就只有一位年逾七旬的老藏医和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小护士,医疗工作几乎限于停顿。
吉曲公社有六千余人口,百分之九十九是藏族,游牧生活使他们广布于方圆数千平方公里的高山峡谷之间,“平处马驮人,陡处人推马”的崎岖道路使交通极为不便,许多患者因耽误治疗而不幸离开人世。在汪慰寒未来之前,每月因此而亡的就有上十人之多。面对如此高海拔大风雪等艰苦的自然条件,汪慰寒教授二话没说,捡几块石头支起床板,放下书箱即是书桌和饭桌,点上油灯就开始了长达六年多的马背医生生活。
, http://www.100md.com
工作第一天就是下乡去应诊。从未摸过马的汪慰寒今天要骑在马背上在山间飞奔!
他战战兢兢的爬上马,却迟迟不敢挥出第一鞭。他生怕这马四蹄腾空飞驰而去却将自己摔在地上,但一想到牧场上藏族同胞正在经受的痛苦和那种期待医生的眼神,他又恨不得扬鞭催马赶到他们近前。无奈催马前行,刚开始尚且稳当,但几步之后的狂奔,却硬生生的将他摔落马下,差一点使自己成了自己工作以来诊治的第一位病人。好在筋骨无碍只伤皮肉,于是血气方刚的汪慰寒强忍着疼痛,扳鞍认蹬,开始了他艰难的起程。
到牧场后,刚刚给几位老阿爸诊完病走出毡房,忽然听到山上有人大声喊叫,不懂藏语的汪慰寒听不出说什么,但他们惶恐的语音使汪慰寒本能的预感到有人出了危险。他背上药箱三步并做两步爬到山腰,原来是一位藏族小姑娘上山时被山上的落石击中额头,石头巨大的势能已将姑娘的天灵盖揭开,殷红的鲜血染红了姑娘,而白生生的大脑正突突的跳动。呆了一样的人们不知所措,都想着一个如花般鲜活的生命将随风而去。
, http://www.100md.com
见此情景,汪慰寒急忙喊来旁边的小伙子,帮他将姑娘身体放平,并迅速输液、止血、清洗伤口,又仔细将已经翻开并有些破碎的头盖骨合拢包扎好,轻轻抬下山来。由于伤势严重,姑娘一直昏迷不醒,必须住院治疗,而牧场中又没有医疗设备,到较好的州医院须用两天时间翻过两座海拔超过六千米的雪山,来回翻腾很可能使病人病情恶化,这对病人来说无异于送死。只有就近送到公社卫生院,虽然条件差一些,但却能避免翻腾和赢得时间。于是,一行人将姑娘送到公社卫生院,也就是汪慰寒的家里。在这里病人由汪慰寒和他的爱人轮流照顾,每天输液输氧喂药喂饭端屎端尿,如此三十九个日日夜夜后,姑娘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并无任何后遗症,如今她依然幸福的生活在吉曲公社美丽的雪山上。
回想到这里,汪慰寒教授总不由得感慨生命的顽强。而我心中,泛起的都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医生过人的胆识、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亲人般的关心与爱护!
临危不乱、三十九天与患者同吃同住、对患者情同手足的关爱足以让人感动得无言以对!而汪慰寒教授却只是微笑。他深邃的眼睛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在马背上飞奔,胸前洁白的哈达当空飘舞,荡漾着生命的欢歌。
, 百拇医药
对藏族同胞亲人般的爱,充满着汪慰寒教授在吉曲公社六年多的每个日日夜夜。
无论是暴雨狂风还是雷电交加,
无论是山前河边还是林中湖畔,
无论多少次从头到脚淋透冷雨,
无论多少次连人带马跌落冰河,
无论昼夜兼程去帮助难产的妇女,
无论翻山越岭去救治麻疹的儿童,
无论是牵肠挂肚思念远在万里之外嗷嗷待哺的幼子
无论是心惊胆战吓退近在咫尺之间饥肠辘辘的饿狼
无论……无论……
, 百拇医药
每一次去牧场巡诊,都是一次救世济生
每一次在毡房出现,都是一次欢乐重现
每一次夕阳下出发,都是一次爱心播撒
每一次晨风中归来,都是一次英雄凯旋……
六年过去了,一位本来一句藏语都听不懂的学生,成了一位会讲流利藏语的“马背医生”。人们亲切的喊他“我们的医生”。
六年过去了,吉曲公社六千余社员没有一个人不认识“我们的医生”,也没有一个人“我们的医生”不认识。
一九七五年,汪慰寒教授奉调到西宁工作。此后曾有一次重回吉曲,行至公社驻地后的山腰上,远见一群藏胞约三千人围圈而坐,正虔诚的聆听着两位来自拉萨大寺的红衣喇嘛讲经。汪慰寒认为不便打扰教民顶礼膜拜的佛事,而欲绕行,谁知被一眼尖的藏胞看见,他们随即请红衣喇嘛在几分钟内结束佛事,然后人群如云朵一样涌至汪慰寒教授身边,呼儿唤女,争献哈达,并向红衣喇嘛介绍“我们的医生”。听了汪慰寒教授的事迹,红衣喇嘛口诵佛法一揖到地,人群一阵欢呼!汪慰寒受到了当地最高级别的款待。
, 百拇医药
谈及此处,汪慰寒教授的脸上浮现出一股满足而后又急转为一种崇敬,在他心中,能够得到藏胞的认同是他最大的满足,但每当自己站在洁白伟岸的雪山面前,却又感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在神圣而洁白的雪山面前,在厚实纯朴的人民面前,自己又是多么渺小呢!这一切都时时敦促自己不敢懈怠,只能努力工作,藉以能为国家为人民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九七八年,汪慰寒教授参加国家兴办的“西医脱产学习中医班”两年,又拜名老中医入室学习三年,尔后在青海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的岗位上工作多年。
一九八五年,汪慰寒教授调到河北中医院工作,他先后创立的复脉一号方和复脉二号方治疗心律失常有良好疗效;参加科研课题七项,已完成五项,三项获部、厅级科技进步奖;其研制的百合苡仁汤治疗肝硬化疗效也很好;先后在各种医学刊物发表论文三十多篇,主编《实用中医心脏病学》、《心血管病名医医案评析》等医学专著两部。 目前,汪慰寒教授是中国中医药学术指导工作继承人,又河北省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常年出专家门诊,来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
汪慰寒教授,这位久经风雨磨炼的老医务工作者,用深藏于他博大胸怀中的仁爱之心,时时微笑地关爱着这个给予他快乐的世界和世界上每一颗美丽的心灵,用他的话说:“这是我所拥有的,也是我所奉献的。我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期待每一位患者痊愈后更加灿烂的微笑。”
这微笑,源自天使,飞翔在万里长空!
这微笑,犹如明灯,将照亮每一颗忧伤的心灵!,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