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精神疾病 > 自杀
编号:10195516
自杀是一种什么病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6日
     人固有一死,或死于不可抗拒的生命安排,或死于意外,或死于自我的断然了结。这其中,最令人叹息不已的,是最后一种。固然,有一小部分人的自杀行为,乃是出于维护自身生命尊严的必要,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乃是在精神徘徊的当口,用生命的告别,结束心灵的痛苦。这样的死,其实是一种非常无奈和无力的表现,丝毫不能彰显生命的尊严和质量。

    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是因为无法忍受过度的贫穷;有些功成名就者则是无法承受剧烈的竞争;而有的人,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事业挫折和生活的困顿,但一点点感情危机却能让他们彻底崩溃。那么,自杀到底是什么?

    专家们首先将它看成是一种病态。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自杀是社会病态;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说自杀是道德病态;德国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说自杀是精神疾患。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杀是一种疾病。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虽然对自杀的研究,需要医学家(精神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政法学家等专家的多角度投入,但首先应该肯定:自杀是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异常,因此应作疾病处理。
, 百拇医药
    这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自杀有典型或不典型的前驱症状,如情绪低落、抑郁、思维迟钝、食欲不振、体重下降、人格解体、注意力缺乏、性欲缺乏、失眠等;自杀有病因,如生物、心理、社会的原因;等等。由此,可以说,自杀是不是疾病,已经不是理论探讨的问题,而是承认不承认的问题。

    据此,我更愿意借马克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论断,认为自杀乃是社会、生理和心理异常的综合反应。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形态,往往有着不同的主因。去年10月30日,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在全国第三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说,中国每年有大约25万人死于自杀,即每10万中国人中每年有22人轻生(这个比例比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每年十万分之十七左右有较大的上升——据1989、1990《世界卫生统计年报》和1990《中国统计年鉴》——作者注),估计还有每年不少于200万人自杀未遂。另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农村人口和妇女的自杀率分别高于城市和男性,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自杀率呈现两个高峰。专家指出,中国人口的自杀比例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高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但低于匈牙利、立陶宛等一些东欧国家每10万人40到50人的自杀比例。
, http://www.100md.com
    最近,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到34岁人群的第一大死因,世界范围内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3.6倍,而在我国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其中农村妇女又比城市高3到4倍。

    看得出,中国当前的自杀状况既有符合世界通例的地方——如社会越发达、越公平、人们生活水平越高,自杀率可能越低;也有迥然不同的地方——世界范围内男性自杀率高于女性,我们却截然相反。这里,可能要更多地从社会和民族文化心理上找原因。这就是:女性,尤其是农村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她们的压抑无处排遣,她们的痛苦无处渲泻。

    而10年来我们的经济在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快速提高,为什么自杀率不降反升?这,跟人们从没有竞争的时代到一个高度竞争时代的社会转型期中的“社会焦虑”有关。当前,为数不少的社会成员似乎或多或少地陷入一种焦虑的状态之中。“社会焦虑”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困扰着人们。在社会人群中,不乏烦躁、压抑以及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的成分。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成员在为眼前的生计、为以后的出路着想而充满焦虑:基本生活费用如何解决?父母养老、自己盖房娶妻问题如何解决?孩子上学、家庭成员的医疗费保健怎么办?等等。
, 百拇医药
    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转型时期,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过渡,个人则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再没有单位来包你的生老病死,一切都得靠自己,但社会既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风险。况且,市场经济本身也并不成熟,很多必要的规范制度以及必不可少的“社会安全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不少人缺乏一种在公平透明规则下才有的对自己未来的稳定预期。这样的无所适从,加重了社会焦虑。而这时候的年轻人,往往正处在奋斗的十字路口,特别需要感情的寄托,因为家是他们的起点,又是他们的终点,更是他们事业挫折中最重要的心灵港湾和灵魂避难所。正因此,感情受挫往往成为年轻人自杀的第一诱因。而老年人的自杀,则往往跟生活的困顿、疾病和子女不孝有关。

    在这里,我们且把社会的问题交给社会的制度安排去解决,而我们自身的心灵问题,却只能由我们自己去解决。有研究表明,自杀者常常是有礼貌、守纪律、成功欲、支配欲强的人。他们压力大、易挫败和愤怒,并习惯隐藏愤怒而不直接表达。耐人寻味的是:生活压力最大的人群,恰恰不是自杀的“高危人群”!35岁以上的中年人,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承受着人生中最大的压力,恰恰是他们,自杀率最低。这也许只能用“责任”来解释——上有老,下有小,对面有妻子或丈夫,他们的担子异常沉重,他们忍辱负重,精神和肉体都异常结实!人与人之间是因为相互支撑、相互承担而存在的,因此,如果有什么一时想不开的东西,请亲友和自己多说说多想想宽容、爱和责任之类的字眼。也许就是这样的字眼,可以一瞬间让我们从心灵黑暗的深渊中洞见光明。要知道,即使出发点是为了减轻家人负担的自杀行为,本质上也是一种对自己、对亲人不负责任的自私的表现——因为你自己得到了解脱,却可能让亲人为此承受长长久久的痛苦和内疚。

    夏门晚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