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
编号:10209500
医德教育应贯穿传统伦理学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4期
     医德问题的主要表现

    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缺乏人道关怀。病人希望得到医者热情的体贴、关爱和亲人般的温暖,而医生却往往以职业性的冷静不苟言笑、以命令式的口吻谈话、以不容怀疑的权威姿态出现。因此,病人及家属无法感受到医生的温暖和爱心,即使医生诊断明确、抢救及时,病人依旧会对医生冰冷的面容和生硬的言语望而生畏。病人一般很难评价一个医生技术的高低、检查手法的正误、诊断是否准确;病人所感到的常是医生服务态度是否和蔼、言语是否亲切、查体的动作是否轻柔。“生、冷、硬、推、拖”是病人对部分医疗单位和少数医务工作者的态度评价。现代医学和医生在医疗过程中,正体现为一种单纯的技术行为,而失去了人道精神。我国医学伦理学家杜治政教授指出:“在现代医学面前,人是肉体的物质,人是CT的图像,人是基因……因而医学日益失去了昔日对人的温暖而变得冷漠了。只要回想起一个病人走进医院后,在医生冷冰冰的面孔前不断奔波于各种检查科室时,人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医学日益失去人性的图景”。
, 百拇医药
    医务人员以利益为主要目标对病人造成经济损害。当人们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引入医疗行业,在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巨大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对原有的医德规范造成了巨大冲击。少数医务人员迷恋于金钱,注意的焦点是从病人身上“捞钱”。在我国,有人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看不上病;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则是看不起病。这虽不能概括我国医疗服务的全貌,但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因为,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原则就是这样:—方面,促使医院加强管理,增创效益;另一方面,却将医疗机构及医生引向了以医致富的道路上。这使得,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少花钱治好病”,单纯为病人着想不计经济利益的医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总之,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既有利于推动医疗价格改革,也出现了以金钱占有数量等条件决定医疗服务的分档次服务,使医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向违反以人为本的道德原则。同时,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医疗行业,出现了点名手术、点名会诊的医疗名目,付什么样的费用,就享受什么样的治疗,使“在医疗面前人人平等”成了一句空话。病人为寻求疾病康复而不得不付出原本不需要的费用,为此病人不仅要承受经济上的负担,而且要承受心理上的沉重负荷。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吸引了经费向卫生事业的投入;也促使一些游医和江湖骗子混进医疗行业,使医学出现了令人痛心的庸俗化现象。这一部分人打着祖传密方、高新技术专利的幌子,以掏空病家钱袋为目的,是无什么医德可言的。这一部分人混迹在医疗队伍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 百拇医药
    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时有出现。近年来,国内医疗事故增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下降。例如,一位小女孩的子宫被两位有十几年临床工作经验的主治医生误认为是阑尾而切除,说明这些医生对病人是极不负责任的。又如,我们也可见到少数医生将纱布块、引流条,甚至剪刀等遗忘在病人的胸腔、腹腔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这样的医生决不是以病人为中心,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可以说,在医疗事故的发生中,大多数是由于医生责任心不强、工作马虎所造成的。事实上,医德已经成为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差错发生的重要因素。

    医德问题的原因剖析

    医德问题的出现首先是认识上的原因。尽管,全世界的医疗模式已进入与社会心理紧密相连的时代,但我国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医学观念依然停留在往日的旧观念上,认为医生仅仅就是解决病人躯体的疾患,对病人是政治的人、经济的人、生理的人,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缺乏应有的认识。病人在心理上、在社会生活中,都需要医生的关心,真诚对待;需要医生热情、温暖的言语;需要医生耐心细致地解除他们心头的疑虑。但是,现代实验医学只重视客观检测得到的可视医疗仪器检查结果,忽视了病人的感受。正如,美国著名医学家霍尔·雷在其《病人》一文中说的:“从现代医学舞台不幸消失的旧式医生尚能充分尊重病人的人格、家庭、工作和生活方式。而今天,我们却发现正在接受医学教育和已经成为医生的人,反而缺乏对病人心理方面的关怀”。现代医学正在把病人转译为“有病的机器”,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医生的言语生硬,是必然的。病人所希望得到的理解、同情根本就无法得到满足。
, 百拇医药
    必须深刻认识医德是医疗质量的保障。医德,即是医务工作者使医患关系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依托,而决不是当作口头禅去说给别人听的动听话。那种认为医德只是社会的束缚、是制约医生行为的条条框框之观念极其有害,并且会妨碍医生的医疗技术发挥作用。如果医生仅从自己狭隘的物质利益出发,将病人区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以病人地位高低、职权大小、金钱多少、相貌美丑以及与自己关系亲疏来决定诊治活动,即使这位医生拥有再高超的医疗技术,其医术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相当一部分医务工作者至今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医德不但能满足医生的渴望,同时是对医生的有效保护。因此,只有以医德为基础,医生才有可能与病人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才能在相互尊重与相互理解中形成医患良性互动,才能使各项医疗技术顺利开展。古代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曾说过:“知道病人是么样的人,比知道他患有什么样的病更为重要”。医学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医生却忘记了这一点。

    医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一些国家,包括我国现行的医德教育,主要就是对在校医学生进行医学伦理学的课堂教育。这些学生背了许多的原则、规范却不知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应用,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状况。
, 百拇医药
     如何进行有效的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要坚持全面性和层次性。医德教育既要面对在校的医科大学生,也要面对医疗一线的医务人员。道德品质、道德信念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局限在学校时的《医学伦理学》课堂教育。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还要对其进行医德教育。在医德教育中要坚持层次性是指,由于每人所受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不同,其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选择上也有差别,因此在坚持医德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应把医德规范细化和层次化,即化分为“不准”、“应该”和“提倡”。首先是“不准”,即“不准吃请受礼、不准推诿病人、不准许脱岗离岗、不准谋私徇私”;其次是“应该”,即应该“尽心、尽责、和蔼、整洁、便民”;较高层次则是“提倡”,即提倡“医心诚、医术精、医风正、医纪严”。在医德教育中分对象、分层次的进行教育。从实际情况出发,由低层次的医德规范教育入手,逐步深化和加强医德教育,才能使得整个医务界的医德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以全面素质养成为基础医德品质培养。医学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医学知识的传授和医学技能的提高,必须对医学生实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医学生只有对文学、美学、哲学、心理等学科的广泛涉猎,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医学的作用、地位,真正理解医学自身的从善性。医德教育必须与美育、智育、体育等相结合。医德品质的高低与其知识的完备性、素质的全面性有着直接关系。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如果一个人只拥有医学专业知识,是很难领悟和具备良好医德的。“七情致病”在我国传统医学中早有论述。一个医生不了解病人的心理,就不能全面关心体贴病人。培养医学生、医生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医疗实践中能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是医疗的要求,也是医德的要求。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从知、情、意、信、行上提高他们的医德境界。

    在医疗实践中培养医德。医德来源于医疗实践,也只有在医疗实践中才能发挥其功效。医德教育在医疗实践中进行,才能使医学生对医德不仅有理性的认识,而且有感性的直接触动。医学生只有亲身体会到病人在被疾病折磨时的痛苦、家属面对自己亲人身患重症时的焦急与期盼,才会理解医生对于病人的意义,才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医学生不仅要有临床教师医学查房的现场指导,而且应有伦理老师的伦理查房对医学生医德的实地教育。医德教育在医疗实践中进行,需要医学课的教师参与,并身体力行。医学教育者在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应始终把医德与医术溶为一体,传授给学生。, 百拇医药(魏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