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药现代化
编号:10248243
保健食品:亮出你的中医特色来 从中国保健食品产业的曲折发展看中医药现代化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1997期
     一、现状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消费趋势转向具有合理的营养或具有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这使得保健市场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国际市场如此,国内市场也如此。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保健品市场形成较晚。1982年11月通过“食品卫生法(试行)”时,还未给保健食品以法定地位。但是,1994年,我国保健品市场却已形成300多亿元的年销售规模,在医疗消费中占22%(国家统计局资料),在食品行业中占10%的份额,(卫生部资料)。进口产品增加尤速,1997年进口额较上一年增长120%(中央电视台公布资料)。

    虽然,国内保健品市场在短时间内发展迅猛,但是,总体地看,与世界生产水平相比仍属较低,表现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经济不完善。因此,1994年在年产值达300亿元之后出现了萎缩的趋势。原因虽多,管理是首要问题。1995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卫生部及其他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管理条例:
, 百拇医药
    1. 1995年10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2. 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颁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

    3. 1997年4月17日卫生部下发《贯彻执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通知》;

    4. 1996年卫生部还颁布了《保健食品标识和标签的管理条例》、《保健食品卫生标准》、《保健食品评审标准》、《食品安全和管理评估程序》;

    5. 1997年7月18日卫生部颁布《保健食品评审程序和功能检测方法》;

    6. 1999年根据国务院国办发[1998]95号文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邀集有关专家参考《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起草《药膳管理办法》;至此,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为核心,形成了中国保健产业规范化管理的法规体系。
, 百拇医药
    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规的颁布,结束了中国保健食品市场无法可依的状态。不少业内人士曾因此而欢欣鼓舞,认为中国保健食品市场的春天到了。当时有的专家甚至预言,2000年,中国的保健产业将会形成1000亿年产值的规模。与此相应,自《办法》颁布之日至1997年底的短短数月内,业内掀起了申请报批保健产品的狂潮,卫生部共审查批准了790个产品(其中包括73个营养素补充剂),内含1025项功能。其中属免疫调节的282个;调节血脂的155个;抗疲劳的148个;耐缺氧的54个;改善睡眠的45个;延缓衰老的41个。在营养补充剂中,“补钙”的最多,几达一半(35个)。

    新项目的申请热情和审批业务在1998年底仍有增无减,截至1998年底,卫生部共审批了1776项(其中包括在149个营养素补充剂)。这些项目共含2254种功能。其中,属免疫调节的710个,调节血脂的351个;抗疲劳的350个;抑制肿瘤的102个;延缓衰老的95个;减肥的56个;耐缺氧的92个;改善睡眠的71个;在营养补充剂中“补钙”产品最多,达76项。
, 百拇医药
    然而,与新项目申请者的踊跃、项目审批部门的业务繁忙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97年以来,保健市场景气低迷。不仅没有出现预言者所期盼的春天,而且,年产值日渐萎缩。1997年销售额仅为200多亿人民币,更令人揪心的是,大部分申请且已被卫生部审批通过的保健食品项目没有投入市场。据1999年保健市场整顿巡礼活动组委会调查显示,在全国大、中、小城市柜台中,只摆放了340家企业的470多种产品。这就意味着,全保健行业3000多家企业中的近90%在市场上已不见踪影。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花费巨资进行申请且已被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的70%以上的新项目并没有投入市场。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大大萎缩了的国内保健市场中,洋保健品的市场占有额却迅速崛起,有的年度甚至翻了一番。

    二、思考

    国际保健食品市场的迅猛发展,自有其独特的原因:一般认为是世界经济环境的持续改善、长期稳定使然。然而更深刻的原因是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各国医疗保健事业的费用涨幅远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其中以发达国家最为惊人:美国、西欧、日本的医药消费已分别占国民经济总值的17%、16%、15%,而且,目前仍在看涨。据估计,到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医药消费将可能涨至24%。由于医疗保健费用的猛增,作为支撑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两大支柱,医疗保险业和医药工业,也将因此发生严重倾斜:一方面医疗保险业濒临破产,如果不是政府的有力干预,破产将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医药工业却利润猛增,形成极为鲜明对照。问题还不在这里,关键是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并没有因费用的猛增而有明显的提高。以医疗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美国而言,每年用于医疗的消费达1.4万亿美元,但仍有3700万人民根本得不到医疗保健。昂贵的医疗费用,使政府决策者不得不从治病为主的医疗观转为“防病”为主的医疗观。最近,资深专家的统计分析表明:药物的治疗其实对健康的维护作用只占了8%,而身体自我康复能力(Self
, 百拇医药
    Healing and Mental Abilities)则对人体健康的贡献达到50%之多。此外,药害的肆虐也使深受其害的发达国家百姓不寒而栗。因此,对疾病有预防作用的天然保健食品越来越受青睐是必然的。这就是何以近30年来世界各国保健产业迅猛发展的真正原因。

    与西方医学体系不同,中国医学自来就很明确自己是研究“生生之道”的医学。换言之,就是提高(第一个“生”字)人类自身的健康能力(第二个“生”字)的医学。因此,从来就主张“药食同源”,也就是说吃药和调节饮食的保健作用是一个道理,而从来不将保健食品视为医药以外的另类,数千年来家家户户都有或多或少以保健食品维护健康的经验和意识。这就是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得以繁荣昌盛,且能用占世界医疗费用的1%以维护占世界22%人口健康的根本原因。因而,当经济好起来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保健食品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健产业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极为自然的,并非受西方的影响而时兴。对国内保健市场在1994年由高峰而跌入深谷的原因,比较一致的看法是:①缺乏宏观调控;②宣传广告的放任;③质量控制不严;④低水平重复。一句话,缺乏GMP管理。然而,对《办法》颁布后,整个保健食品市场景气依然低迷,且复苏前景渺茫的原因,则意见颇为分歧。一种意见认为问题出在:①新产品开发环节,诸如:没有做好市场调查、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的功能设计不当、产品不对口等等;②产品的营销及宣传有问题;③产品的包装和价格定位有问题。此外,还有人认为是社会对保健食品信任危机的滞后效应仍在起作用的缘故。这些见解无疑对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行业都具有参考价值。但是,如果说这就是《办法》颁布后,保健产业仍然一泻如水的主因,恐怕有以偏概全的嫌疑。中国保健产业的再滑坡有更深刻的原因。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保健产业的支柱是医学。就某种意义而言,保健食品学就是医学的延伸。西方如此,东方也如此。西方医学以“病”为“靶”,以发现和消灭疾病为己任;而东方医学以“人”整体为本,以协调人体内在机能使之在外界“来犯之敌”或内部“滋生之敌”入侵之时,能发挥最佳的能力。因此,就某种意义而言,西方医学是“治病”的医学,中国医学是“保健”的医学,两者皆为医中珍品,各有千秋。因此作为两种医学的延续,对“保健食品”概念的认识也自然不同。严格地说,西方并无“保健食品”的存在,而只有“功能食品”市场的运作。顾名思义,这类食品除了能够食用之外,必须含有调节机体功能的某种“功能因子”,这类食品是“不能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而恰恰相反,在中国,“生生之道”是中医的核心,其实也是保健食品学的核心。保健食品的原材料就是药材,既可入药,也可食用,药食同源。许多危重病人常有医嘱“三分治,七分养”之说,这其中的“养”,主要包含保健食品的养生调节。不言自明,中国的保健食品产业,是由两个截然不同文化背景的医学体系所形成的方阵所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就目前而言,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功能食品”方阵只占我国已审批新产品的不足9%,而且所有产品均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低水平重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保健食品产业是以中医理论、中国数千年文化淀积为背景的市场为主导。
, 百拇医药
    顺理成章,中国保健食品的管理理应建立中医和西医两种结构完全不同保健食品的审批体制。道理很清楚,我们不能以西医的标准作为证伪或取代中医的历史审判庭,保健食品亦然。因为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程度极高的保健产业体系,而不是将中医保健食品产业“提高”到西医“功能食品”产业的水平。在一场中国“武术”同西方“拳击”的比赛中,以西方拳击规则作为仲裁依据,拳击裁判作为唯一的执法人,这场比赛的结局是不言自明的。

    三、建议

    然而,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检讨《办法》的得失,更重要的是要澄清那些极为有害的模糊观念。这些观念一日不澄清,中国的保健产业就一日无望。这些观念分别是:

    (1)中医药现代化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西医在过去百年中现代化的进程较中医为快,但是,近30年现代科学的发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其哲学倾向都更接近于中医学术体系。因此就目前科学发展水平而言,尚不具备“结合”的哲学基础和实验基础,二者之间在临床上可以互相配合,但不能作为彼此证伪的历史审判庭。诚如前述,中医现代化并非将中医“提高”到西医的水平。同样的,中国保健产业的现代化也并非将其“导向”到西方功能食品产业的老路。
, 百拇医药
    (2)中医药现代化就是同国际接轨。这是对现代化的片面理解。目前现代化的特证之一就是“契约化”,也就是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地球村的交往不能没有契约化的共同遵守的规则,否则将阻碍现代化的进程本身。就这点而言“同国际接轨”是必然的,但是,现代化只是时代进步的载体,它就像一艘巨轮,所载带的“货物”则应是东西方文化较量的结晶。过去百年的两次现代化分别结束于1945年和上世纪80年代。第一次所承载的是西方的炸弹文化,结果以两次大战,人类死亡无数而告终;第二次所承载的仍是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后工业化”的结果,环境的破坏差一点毁了人类的家园。这第三次现代化以信息为特征,只是唱主角的不再是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将第一次展现她的风采。中国医药学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内涵,自然会大放光彩。因为国际无轨可接,所以只能是国际向中国“接轨”,当然,前提是实现和不断完善中医药产业、中国保健产业的现代化。

    (3)中医药现代化就是中西医间“求同存异”。现代化的第一个特征是个性化,因此,中西两种医学的健康发展,必须求异存同。只有突出各自医学的优势才有可能促进未来医学的进步。将中医改造得很像“西医”,或者相反,只有两败俱伤。把中医的优势“存”起来,中医将很快消灭,反之亦然。中国保健产业的毁灭性滑坡就是明鉴。
, 百拇医药
    (4)将中医药学体系割裂、废医存药。这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又一障碍。脱离中医学的“中药学”其实是“植物化学”。如果,“植物成分”的分析和分离,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全部内容的话,那么这种现代化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开始,从印尼的“金鸡钠霜”树皮提取奎宁就是那个时代的成就。从植物麻黄提取麻黄素要现代一些,时间是1921年,也已有80年的高龄了。顺便一提,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上个世纪大量采用化学合成药物之前,主要使用的也是树根草药,但我们不能因此称这些植物为“西药”。受中医药学成就的启发,最近,西方医药界颇重视从植物中提取药物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西方医药学界已对三千余种植物的成分进行过研究,但千万不要误解这就是“中医现代化”了。事实上,过去的百年,人们(主要是西方国家)已经从植物中提取了59种药,其中包括我们经常津津乐道的“青蒿素”“银杏灵”,但没有一种是“中药”。同样,国内外不少人(主要是西方国家)从植物中提取了具有“活性”功能因子的功能食品,也不能称之为保健食品。

    澄清观念,是为了正确地展现中医药学术体系不同于西方医学体系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勾画中国保健产业未来的发展战略蓝图。
, http://www.100md.com
    四、展 望

    新世纪的第一抹曙光已经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入世”(WTO)已成事实。此时此刻,对任何行业而言,既是十分严峻的挑战,也是千载难逢的商机。

    与其他行业不同,中国保健、养生产业更富有活力,因为,它具有更为鲜明的华夏特色:

    五千年养生经验与理论的辉煌成就所形成的丰厚淀积;产业的知识资源(包括潜在资源)多在国人手中;全球百姓厌恶药害、渴望回归自然的共识,造就巨大的潜在市场。

    西方医学体系和中华医学体系历经150年的遭遇、冲突、抗争、融汇而形成的特殊科学环境,造就了世界上唯一可能兼容两种医学体系优秀成果的保健产业。因此,入世后,现代化的保健产业有可能培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蒸蒸日上、充满活力和富于国际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

    但是勿庸掩饰,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目前中国保健产业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也极为明显:大多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其中不少仍是家族式、作坊式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即使有数的几家年产值十亿的企业也问题多多。具备GMP标准生产条件的更是凤毛麟角。多数企业资金短缺、技术落后、工艺粗糙,难以发挥产品潜在的科学价值。现代管理经验缺乏,国际竞争意识薄弱;一旦国际资本与技术涌入,整个产业将难以与之抗衡。

    虽然如此,只要采取必要的措施:(1)积极扶植产业龙头企业;(2)加强宏观调控,合理安排项目布局;(3)促进行政方与企业家、科学家(特别是中医专家)积极对话体制的建立,不断改进中国保健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法规。相信中国保健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长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 百拇医药(林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