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辨治
妇女的阴道有少量的白色液体流出,没有臭味,也没有其他症状,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正如王孟英所言:“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如果阴道溢出的液体增多,带有脓、血,或者特殊臭气,或有阴痒、腹痛、腰痛及其他症状,则属病态了,中医称为带下病。
带下病绝大多数预后是好的,但其转归与预后往往取决于治疗是否得当。临床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7~10天即可治愈。
病人阴道流出的液体,颜色是白的,清淡稀薄,如蛋清状,牵丝不断,并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精神疲倦、四肢不温、下腹冷感、腰酸腿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症状,此为脾肾虚弱所致。治宜补益脾肾,固涩止带。可选用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山药30g、白扁豆20g、芡实20g、菟丝子15g、补骨脂10g、肉桂6g,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病人阴道流出黄色或粉红色粘液,有腥臭气,或有外阴瘙痒,并有小腹胀痛、腰痛、小便黄热等症状,此为实证,系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除湿止带。病情轻者一般可选用炒山药30g、芡实30g、薏苡仁30g、茯苓20g、白果肉10g、车前子10g、黄柏10g、生甘草10g,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若病情较重,可应用下方治疗:金银花30g、连翘15g、土茯苓20g、蒲公英30g、猪苓10g、泽泻15g、赤芍15g、丹皮10g、川牛膝15g、茵陈30g、车前子10g,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如合并阴痒,可加用阴痒外洗方:苦参20g、土茯苓30g、蛇床子30g、川椒15g、黄柏15g、防风15g、枯矾15g,水煎外洗,早晚各1次。
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饮食调养,注意节制房事,对带下病早日康复也至关重要。
带下病患者,首先应自我控制情志的变化,遇事莫忧虑,莫急躁,即使有自己认为不顺心之事,也应尽量做到自我宽心,自我安慰,自寻其乐,这样肝郁脾虚致病的因素就可以消除。
古人云:“白带,多是脾虚”。饮食不节,可致脾虚而致带下。若过食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或饮烈性酒类,脾经湿热蕴结,损伤任、带二脉,以致黄色秽浊之液下注;若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能化湿,水湿之气亦陷而为带。故妇女尤应注意饮食之温热寒凉及饮食有节,注意顾护脾胃。
房室不节,纵欲无度,是产生肾虚带下的主要原因,故在带下病的康复保健中,必须注意节制性生活。
另外,因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所致的带下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内衣、内裤应勤烫洗,勤更换,避免反复感染。, http://www.100md.com(万青)
带下病绝大多数预后是好的,但其转归与预后往往取决于治疗是否得当。临床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一般7~10天即可治愈。
病人阴道流出的液体,颜色是白的,清淡稀薄,如蛋清状,牵丝不断,并有面色萎黄或苍白、精神疲倦、四肢不温、下腹冷感、腰酸腿软、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症状,此为脾肾虚弱所致。治宜补益脾肾,固涩止带。可选用黄芪30g、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5g、山药30g、白扁豆20g、芡实20g、菟丝子15g、补骨脂10g、肉桂6g,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
病人阴道流出黄色或粉红色粘液,有腥臭气,或有外阴瘙痒,并有小腹胀痛、腰痛、小便黄热等症状,此为实证,系湿热下注所致。治宜清热除湿止带。病情轻者一般可选用炒山药30g、芡实30g、薏苡仁30g、茯苓20g、白果肉10g、车前子10g、黄柏10g、生甘草10g,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若病情较重,可应用下方治疗:金银花30g、连翘15g、土茯苓20g、蒲公英30g、猪苓10g、泽泻15g、赤芍15g、丹皮10g、川牛膝15g、茵陈30g、车前子10g,水煎2次对匀,早晚分服,每日1剂。如合并阴痒,可加用阴痒外洗方:苦参20g、土茯苓30g、蛇床子30g、川椒15g、黄柏15g、防风15g、枯矾15g,水煎外洗,早晚各1次。
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饮食调养,注意节制房事,对带下病早日康复也至关重要。
带下病患者,首先应自我控制情志的变化,遇事莫忧虑,莫急躁,即使有自己认为不顺心之事,也应尽量做到自我宽心,自我安慰,自寻其乐,这样肝郁脾虚致病的因素就可以消除。
古人云:“白带,多是脾虚”。饮食不节,可致脾虚而致带下。若过食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或饮烈性酒类,脾经湿热蕴结,损伤任、带二脉,以致黄色秽浊之液下注;若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能化湿,水湿之气亦陷而为带。故妇女尤应注意饮食之温热寒凉及饮食有节,注意顾护脾胃。
房室不节,纵欲无度,是产生肾虚带下的主要原因,故在带下病的康复保健中,必须注意节制性生活。
另外,因滴虫、霉菌性阴道炎所致的带下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内衣、内裤应勤烫洗,勤更换,避免反复感染。, http://www.100md.com(万青)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 带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