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编号:10256694
肺癌免疫治疗前景广阔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02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肿瘤免疫学已成为最活跃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深入地揭示了人类肿瘤抗原,丰富了肿瘤抗原加工、呈递和识别的基础知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

    肺癌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人们不断探索的肿瘤治疗新方法中,免疫治疗是一种治疗肺癌的有效新方法。它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也称生物治疗。自从1982年,国外学者提出生物反应调节剂概念以来,肿瘤的免疫治疗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一些肿瘤学家把免疫治疗称为继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免疫治疗有时单独使用,但多数情况下用作辅助治疗。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癌症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笔者从生物反应调节剂及其治疗机制,包括细胞因子治疗、过继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疗法、基因治疗、肿瘤疫苗治疗、副作用等方面对肺癌免疫治疗进展作一介绍。

     生物反应调节剂
, 百拇医药
    生物反应调节剂,也称生物反应修饰剂,是由国外学者奥德汉姆在1983年首先提出的。它是指来自生物体自身的,并可通过调动机体固有的防御功能去抵御肿瘤的一些分子和细胞。这既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的效应机制,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按其生物活性可分为:白细胞介素类,包括白细胞介素1至23;干扰素类,包括干扰素α、β、γ及其他亚型;集落刺激因子类,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类,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β等;免疫活性细胞,包括临床常用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等。

    生物反应修饰剂治疗肿瘤的机制是:调节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抑制肿瘤生长,使肿瘤缩小;促使肿瘤细胞从低分化向高分化发展;加强癌细胞对人体抗癌免疫功能的敏感性,有利于杀伤癌细胞;作用于肿瘤血管,影响肿瘤的营养供应,导致肿瘤坏死;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使体内有更多抗癌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产生,增强抗癌能力;刺激造血功能,促进骨髓抑制的恢复,使患者可以耐受全身大剂量的放疗或化疗,减轻患者,接受抗癌治疗时的损伤,增加对抗癌治疗的耐受性,提高放化疗效果。
, 百拇医药
    细胞因子疗法

    细胞因子使免疫效应细胞活性增加,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产生对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并能改变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结构,提高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刺激免疫活性细胞增殖、成热,并增强其活性。

    干扰素:通过诱导细胞的终末分化、逆转细胞的恶性表型,增强肿瘤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表达,增强天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活性,抑制癌基因的表达等途径而显示抗肿瘤作用。研究者对肺癌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应用卡铂及局部应用干扰素α、干扰素β。其结果显示,不同程序的联用方案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不同,卡铂与细胞因子联用为最佳方案。

    肿瘤坏死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β,具有较强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免疫调节作用。肿瘤坏死因子对肺腺癌A549细胞株有一定的抑制增殖作用,乌体林斯和肿瘤坏死因子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 百拇医药
    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包括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以及B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激活这些细胞,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增强单核细胞的免疫活性。癌性胸水是晚期肿瘤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晚期肺癌或肺转移癌,白细胞介素2胸腔内灌注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达80.0%。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肺癌治疗关系密切的是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尽管不具备直接抗肿瘤作用,但对于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粒细胞减少、确保化疗方案的如期进行、减少感染发生率具有肯定的免疫治疗价值。

    过继免疫治疗

    作为肿瘤生物治疗主要手段之一的过继性免疫治疗,是将体外培养的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过继性地输注到宿主体内以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有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单核细胞等。
, 百拇医药
    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疗法: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疗法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种免疫治疗方法。实验和临床都已证明,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和重组白细胞介素2的过继性免疫疗法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但临床上难以获得足量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且在进行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治疗时需要应用超大剂量的重组白细胞介素2,花费大、副作用大、难以推广。以消炎痛为免疫修饰因子,进行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白细胞介素2疗法治疗,对晚期肺癌症状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还可有效地控制胸水积聚。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疗法:是继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疗法后,又一新的、更强的杀伤自体肿瘤细胞疗法,并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免疫功能。其对肿瘤的杀伤效应较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高50~100倍。其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肿瘤组织或引流的淋巴结,以及癌性体腔积液。该细胞不仅抗肿瘤效应强于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而且用于治疗所需的白细胞介素2剂量小,因为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等因子能协同白细胞介素2激活该细胞,化疗和放疗又能增强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瘤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激活杀伤性单核细胞疗法:该细胞和肿瘤浸润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应用,而激活杀伤性单核细胞在体外存活时间长、扩增速度快、抗肿瘤活性高、毒副反应小,因而受到广泛重视。

    恶性胸水淋巴细胞:该细胞被激活后可直接结合到自身肿瘤细胞上将其杀伤。

    单克隆抗体疗法

    单克隆抗体治疗: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其主要通过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和抑制肿瘤细胞自体分泌的某些作用环节等显示抗肿瘤效应。单抗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而抑制肺癌细胞成瘤,并能明显延缓已成瘤的肺癌生长。该疗法对人肺癌细胞株的杀伤能力明显优于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

    以单抗为载体的免疫导向治疗:即以单抗为载体,携带化疗药物、放射性同位素、蛋白质毒素等细胞毒成分,通过其特异性免疫反应,起到选择性杀伤作用。应用异型双功能连接剂SPDP,将抗人肺腺癌单克隆抗体CMUl5A与天花粉蛋白交联制备的新型免疫毒素,具有高效靶向杀伤肺腺癌细胞的能力。
, http://www.100md.com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该抗体含有两个能与不同抗原决定簇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片段。它可将循环血中的免疫效应细胞导向肿瘤细胞,诱导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化学交联法制备的,能同时识别人小细胞型肺癌表面相关抗原和人CD3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可显著增强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对靶瘤细胞的毒性,这种增强效应与双特异性抗体的浓度相关。

     基因治疗

    杀伤基因:是将具有杀伤作用的基因片段导入细胞复制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中,从而打断细胞基因的连续性,抑制基因的过量表达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自杀基因和凋亡素基因通过引发肿瘤细胞的凋亡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杀伤性T细胞基因-GCV系统是最有希望在临床上用于肿瘤基因治疗的方法之一,已有研究证实,单纯疱疹病毒杀伤性T细胞-GCV系统在肺癌基因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显示了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反义基因:是用一类能与突变基因互补的反义基因,来遏制那些突变基因的表达。p53基因的突变是肿瘤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将逆转录病毒载体导入人肺癌GLC-82细胞系后,所产生的反义p53基因,对GLC-82细胞生长速度及突变的p53蛋白有抑制作用。端粒酶反义脱氧核糖核酸,对端粒酶阳性肺癌细胞系—801-D的生长和集落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百拇医药
    细胞因子类基因:也称细胞介素基因,是将一些细胞介素基因导入肿瘤细胞。这些细胞介素基因的表达,能使机体免疫系统认为这种耐受的肿瘤细胞为外源物质,进而产生免疫反应。有研究者通过实验证实,其对肺腺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61%。

    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是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的生长、扩散和复发,因此称它为肿瘤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包括肿瘤细胞及其衍生物疫苗,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制备出的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特异抗原以及肿瘤抗原肽、肿瘤基因的疫苗。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新型肿瘤疫苗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虽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大多还处在动物实验阶段。其在临床试验方面,基本上还都处在临床I、Ⅱ期试验。据报道,Gvax疫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参与此研究的90%以上的患者已成功地获得了肺癌免疫力。国内目前使用的肿瘤疫苗主要有抗腺癌肿瘤疫苗、溶癌因子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等。抗腺癌肿瘤疫苗和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对小鼠高转移性Lewis肺癌有一定的抑癌和抗转移作用。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能够有效地清除血源性播散的肺癌细胞,其抗癌机制是能形成强有力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异构性固化瘤苗具有类植物血凝素和类白细胞介素2作用,免疫小鼠的抗肺癌有效率为72%。
, 百拇医药
    副作用

    肺癌免疫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有一过性胸痛、轻中度发热、恶心、食欲减退、嗜睡,面部和四肢皮肤红斑等,一般在停止治疗后症状自行消失。自体瘤苗特异性自动免疫治疗患者在接种部位都发生溃疡,同时接种区域淋巴结肿大,一般3~4天自行消退。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治疗癌性胸水的适应症为:不伴有漏出液因素、治疗前1周内未进行大剂量化疗、胸水无感染、病情较稳定者。应用人同种异体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治疗肺癌患者,可出现发热,体温为38℃,口服消炎痛后热可退;胸腔注射该药物治疗后,可出现恶心,服胃复安后第2天症状可消失。异体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的使用中,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即T、B细胞功能抑制则较少发生。

     研究发展方向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发展,肿瘤免疫学已成为最活跃的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深入地揭示了人类肿瘤抗原,丰富了肿瘤抗原加工、呈递和识别的基础知识,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治疗依据。肿瘤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也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成绩,在肺癌患者实验性治疗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黑素瘤抗原—-1信息核糖核酸及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频率,提示该抗原有望成为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适宜靶点。实验证实,最近发现的一种继发淋巴组织趋化因子蛋白,能有效治疗动物肺癌。当然,肿瘤免疫学中尚有很多未知的机制需要探讨。例如,天然状态下为什么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控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为什么免疫治疗仅对少数肿瘤有效?如何确定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如何去除细胞因子的免疫抑制,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防止负反馈调节?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关于肿瘤疫苗的研究与开发,还必须重视肿瘤抗原有效免疫的最佳参数的研究;重视能诱发长期有效抗肿瘤能力的免疫效应机制的研究;需要建立宿主抗肿瘤的免疫活性细胞;避免机体对疫苗产生耐受,避免发生促进肿瘤生长的抗体,克服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肺癌的免疫治疗必将以其疗效明显、副作用小、经济实惠、效应细胞和治疗因子来源广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百拇医药(肖祥胜 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