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药物作用机理首次探明
大洋网讯 通过将疟原虫的基因移植进青蛙卵中,英国科学家成功地证实了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类重要的抗疟疾药物治疗疟疾的机理。这是疟疾药物研究的重大进步,它有助于研究人员开辟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和解决疟疾的抗药性问题。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原虫感染,经常慢性复发。其特征为周期性的寒颤、高热、贫血和脾肿大,常伴有致命的合并症。在非洲,平均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目前,青蒿素(Artemisinins)类药物是人们治疗疟疾的良方,但其对付疟疾的作用机理却一直是个谜。
据8月21日《自然》杂志网络版介绍,英国伦敦圣·乔治医院医学院的森吉弗·克利须那和他的同事发现,青蒿素影响了疟原虫体内一种名为PfATP6分子的功能,该分子能够在疟原虫中产生能量。克利须那表示:“我们发现这类药物将单一的蛋白质分子作为‘攻击’的目标。”
在显微镜下,研究人员曾发现带有染色标记的青蒿素药物汇集在寄生虫体内PfATP6分子的周围,并推测药物是通过对PfATP6的影响发挥治疗疟疾的作用。为证实这种推测,他们将该分子的基因移植进青蛙卵中,结果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了上述现象。
青蒿素也称艾斯宁,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它们最早从中国药草青蒿中提纯而来。这种药物的缺陷是其有效成分在人体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病人必须多次服用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克利须那希望,利用青蛙卵能够筛选出可在血液中停留更长时间,或具有更强的抗PfATP6分子能力的青蒿素类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协调疟疾药物研究的官员罗伯特·瑞德理表示,了解到青蒿素类药物具有特定作用目标是件令人感到高兴的事。他认为,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寄生虫可能会出现抗药性。认识药物作用的机理将帮助研究人员跟踪研究疟疾的抗药性问题。 (科技日报 毛黎), 百拇医药
疟疾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原虫感染,经常慢性复发。其特征为周期性的寒颤、高热、贫血和脾肿大,常伴有致命的合并症。在非洲,平均30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疟疾。目前,青蒿素(Artemisinins)类药物是人们治疗疟疾的良方,但其对付疟疾的作用机理却一直是个谜。
据8月21日《自然》杂志网络版介绍,英国伦敦圣·乔治医院医学院的森吉弗·克利须那和他的同事发现,青蒿素影响了疟原虫体内一种名为PfATP6分子的功能,该分子能够在疟原虫中产生能量。克利须那表示:“我们发现这类药物将单一的蛋白质分子作为‘攻击’的目标。”
在显微镜下,研究人员曾发现带有染色标记的青蒿素药物汇集在寄生虫体内PfATP6分子的周围,并推测药物是通过对PfATP6的影响发挥治疗疟疾的作用。为证实这种推测,他们将该分子的基因移植进青蛙卵中,结果更加清楚地观察到了上述现象。
青蒿素也称艾斯宁,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它们最早从中国药草青蒿中提纯而来。这种药物的缺陷是其有效成分在人体血液中停留的时间较短,病人必须多次服用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克利须那希望,利用青蛙卵能够筛选出可在血液中停留更长时间,或具有更强的抗PfATP6分子能力的青蒿素类化合物。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协调疟疾药物研究的官员罗伯特·瑞德理表示,了解到青蒿素类药物具有特定作用目标是件令人感到高兴的事。他认为,随着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寄生虫可能会出现抗药性。认识药物作用的机理将帮助研究人员跟踪研究疟疾的抗药性问题。 (科技日报 毛黎),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