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编号:10255348
医学进步的代价?药品不良反应怎个讼字了得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5日 健康报
     74岁的天津老人邢淑芳在服用拜斯亭后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老人认为,这是拜斯亭的不良反应所致,于是将德国拜耳公司、拜耳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和天津市胸科医院推上被告席。7月8日,中国首例拜斯亭不良反应纠纷案在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事件引发了业内外人士的进一步思考。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引发的纠纷频频发生。一方面,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侵犯;另一方面,医药科学发展的风险不可避免。当二者发生冲突时,“诉讼”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

    其实,对当事各方而言,无论最终的结局如何,痛苦,是他们共同的感受。

    患者不是惟一受害者

    2002年,美国医院药师会通过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认为,估计有3%~7%的病人因药品不良反应住院,10%~20%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有过药品不良反应。
, http://www.100md.com
    据报道,拜斯亭自1997年上市到2001年底,在西方国家已报告至少有52名患者在服用此药期间死亡。有人估计,实际的死亡人数还要多。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患者的健康,也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但患者不是惟一的受害者,药品不良反应同样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也形成了威胁,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着医药科学的贡献。

    一种药品最终在临床得到应用,大致要经历研发筛选、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广告宣传、市场销售、患者应用等几个不可或缺的阶段。在这些过程中,医药行业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由于其高风险的特性,一旦发生严重的危及患者生命健康的不良反应事件,医药行业不仅要面对患者的高额索赔,还要承受产品停售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拜斯亭是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他汀类药物,适用于混合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从1997年上市到2001年8月全球市场暂停销售,拜斯亭仅仅存在了短暂的4年,停售时该药正处于上升期。拜耳(中国)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给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仅2000年一年,拜斯亭在全球的销售额就达6.36亿欧元(约合5.44亿美元)。对德国拜耳公司而言,该药在全球的停售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 百拇医药
    但损失不仅于此。市场统计显示,拜斯亭事件发生后,患者也质疑其他他汀类药物,影响了整个他汀类药物的销售与应用,也间接地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这仅是一笔经济账,各种压力对医药行业产生的无形影响更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医学进步要付出代价

    “不能因不良反应的存在而全盘否定药物的作用。”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病理中心主任李一石教授说,“10年以上的医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不失为良药,关键是要在规定的适应症范围内、规定的使用剂量范围内使用,并避免与禁止合用的药物联用。同时也要求医生在临床用药时严格遵守说明中规定的事宜,切忌滥用。”

    美国心脏学会主席Zipes医师则认为:“正如所有的药物一样,他汀类药物虽然有副作用,但应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胆固醇升高的好处,远远超过服用这类药物发生严重副作用的危险。”
, 百拇医药
    专家们说,药品之所以发生不良反应,主要取决于药品成分的理化特性,仅仅将其归咎于是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的一种无奈是不科学的。人们在接受药品治疗作用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药品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后果。面对药品不良反应这种医学科学的风险,我们应该建立一种社会共担风险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降低或转移相应的风险,从而尽量减少药品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

    保险业一位人士认为,依据国际通行的做法,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共担这种风险:建立行业风险基金;借助社会的力量建立社会风险基金;通过社会保险业来解决。一旦发生问题,就可以启动这种自身的补偿机制来加以解决,而不必完全依赖诉讼这种途径。

    这位人士还认为,无论通过哪种途径解决,补偿机制的建立都将取决于患者和社会各方风险意识的增强,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完善监测体系之难
, 百拇医药
    既然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避免,建立健全监测机制便成为人类应对的根本之策。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初建于1988年。1999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实施。2001年11月,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正式启动。目前,在全国已建立32个省、区、市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这种自上而下的监测体制对遏制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种逐级、定期的报告制度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一是由于行业管理、利益驱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原因,医药企业对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率较低。

    二是医院作为药品主要的使用终端,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交流沟通却不顺畅。李一石教授认为,医院属卫生部门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却归药监部门管理。而起到二者桥梁作用的药剂科人员却又无法介入临床。这种缺乏协调的体制制约着监测体系作用的高效发挥。

    “还要加强对临床医师药理学的再教育。”李一石说,“临床医师是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最主要的接触者与了解者,然而长期以来,大家对药理学重视不够,削弱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有效预防和监测。”他举例说,包括拜斯亭在内的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增加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是公认的事实。因此,在美国禁止这两类药合用。拜斯亭的使用说明书上也已注明禁止合用这两种药,但是还有一些医师给患者合用了这两种药物。

    李一石还认为,目前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机构属事业单位,不纳入国家公务员的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监测机构的独立性、权威性,从而对监测体系的建设及作用的高效发挥产生一些影响。,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