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动态信息 > 热点关注 > 热点报道 > 非典型性肺炎 > 防治措施
编号:10294860
谨防非典卷土重来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日 科技日报
谨防非典卷土重来//

     ●北京市8月25日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保证今冬明春“非典”疫情不反复。卫生部8月28日强调,必须立足“非典”疫情有可能出现反复的基础上,建立防治预案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警告,“非典”出现季节性反弹的可能性极大。夏季炎热、潮湿,不利病毒生存传播,气候转凉,病毒将会活跃起来

    ●仍有一些重要的、刻不容缓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这涉及到防治“非典”的成败

    “非典”疫情离去后,仍不时听到人们谈论这一备受关注、困扰人们的话题:“非典”还会卷土重来吗?对此,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刘士敬回答说,“非典”作为一种新型传染病,人类对其认识程度相当有限,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警告说,“非典”出现季节性反弹的可能性极大。

    刘博士介绍,许多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温度和湿度增加时会消失,而在气候转凉时又会重新出现。通过空气飞沫、唾液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有的2-3年流行一次,有的4-5年流行一次。这次“非典”元凶并非过去的冠状病毒,而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其传染性和严重程度超过了以往人们认识的冠状病毒感染。
, 百拇医药
    权威研究表明,“非典”病毒最初是从某些动物或环境来源感染人类的,目前这些动物和环境依然存在,“非典”病毒有可能潜藏于其中,等待合适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到来,再次袭击人类。今年“非典”病毒流行的整个过程正好跨越了南北的冬春之季,入夏后感染人数骤降,直至消失,这与病毒的生物周期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因此“非典”仍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刘博士同时指出,类似今年春天“非典”暴发性大流行的可能不大,更有可能是出现一些局部零星散发的病例,并能较快得到有效控制。

    刘博士强调,仍有一些重要的、刻不容缓的技术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未来“非典”反击战的成败,必须严肃对待。

    第一,尽快完善建立快速方便的“非典”诊断方法。标准的诊断试剂盒要及时发放到每一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如果今冬明春再有疑似非典病例出现,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准确的诊断十分重要。目前诊断“非典”主要靠临床表现和胸片以及一些非特异的实验室指标,准确率不高,因此研发出快捷准确的血清或特异性抗体诊断试剂盒尤其关键。我国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灵敏性较高的冠状病毒RNA荧光定量PCR诊断方法,非典病人发病当日即可从血浆中检测出冠状病毒RNA,发病1周内检测阳性率达到80%以上。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此类研究成果尽快商品化、社会化,普及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 百拇医药
    第二,设计出轻便、安全可靠的防护装置和防护服装。这次“非典”期间,医务工作者和民众使用的防护措施主要是口罩、手套和隔离服。口罩和隔离服层数不断加大,医护人员呼吸困难,汗流浃背。其实这些厚厚的棉布制成的隔离设备,很难有效防范纳米级的病毒入侵,同时明显影响医务人员的健康,限制了医疗操作的准确快捷,因此医务人员的“贴身防护”必须强化新型防护材料的研发。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舒适性。目前采用具有单向透湿性热塑性聚氨酯薄膜组成的三层复合结构面料,可以阻止“非典”病毒在内的空气和液体中的生物粒子,面料加上抗菌、抗静电和拒水处理,可以提高整体性能。

    第三,尽快研发出有效药物。目前研究人员已经设计出并初步鉴定了可以抑制非典病毒的活性多肽,并且已有非典病毒蛋白水解酶抑制剂、抗肺纤维化中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等新药陆续进入临床,筛选有效、安全可靠的药物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但是短期内不会有成熟、定型的新药问世。一个新药的问世,必须经过三期的临床验证方可成功,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但是非典何时再现,有多少病例还都未知。
, http://www.100md.com
    第四,加强免疫防范措施。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的最佳方法就是研制出针对具体病毒的疫苗。由于某些动物冠状病毒疫苗研制已有成功的先例,制备“非典”疫苗也有可能,但是必须考虑到所选病毒株系的代表性。当前已经有了灭活候选疫苗、基因工程候选疫苗有待动物试验,但是疫苗的研发将是一个十分艰巨的过程。

    第五,规范治疗方案。一旦出现确诊的“非典”病例,如何正确治疗非常重要。这次“非典”突如其来,治疗方案仓促,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同时又使用胸腺肽等免疫增强剂;一方面使用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另一方面又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的矛盾较多。规范的治疗方案依然有待完善和普及。

    第六,尽快搞清“非典”病毒的来龙去脉。“非典”病毒究竟是什么引起的?是存在于什么环境中?什么动物身上?“非典”病毒遗传变异规律是什么?准确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对非典病原学深入研究。

    刘博士最后说,可以肯定的是,“非典”不会自然消失,很可能与人类长期共存。近30年,全球新发现的传染病多达30余种,没有一种发生流行后又自然消亡。相反,其攻击的范围随时间的延续而越来越大。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将是一个长期、复杂而艰巨的过程。

    关注非典专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