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教育就业 > 信息
编号:10296590
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医学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7期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为提高医学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和大众的需求,于2001年6月正式向全世界医学教育界推荐“本科医学教育的国际标准”。该标准提出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合格的医生”。作为合格的医生,除了要有广博的人文、自然科学基础,以便将来可以厚积薄发,有所创新,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还要有深厚的医学科学理论知识、临床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方法。就课程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方法、基础生物医学课程、行为和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课程、临床医学和技能等几部分。并要求必须确保学生能接触病人,获得足够的临床知识及技能,具备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诊断处理、急诊处理及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我国有的医学院校与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相较尚有一定差距,而中医院校在这个问题上则更加令人担忧。

    一、中医本科医学教育社会需求的思考

    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医学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也是“初步合格的医生”,所发的学位证书也赫然印着“医学学士”等,但由于是中医院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往往称其为“中医师”、“中医学学士”等。明确的讲,学校培养的是现代中医人才。现代中医与过去传统的中医应该说具有很大差别,首先,他们是现代正规大学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现代大学生所应有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次,作为将来从事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应拥有广博而扎实的人文、自然科学基础;其三,为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中医人士亦要懂西医学。前两项通过学校的努力是可以达到的,而第三项对于中医院校来讲则是一个难题。
, 百拇医药
    现代社会中的中医医院已经远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诊所所能比较,其所拥有的病房,大都是西医管理模式,仪器设备、检测手段也大多与西医有关,所以对中医院校学生的就业要求与传统意义上的“纯中医”就有很大差别,要求其不仅会中医而且要懂西医,否则就面临着被社会淘汰的危险。这种局面的形成同中医立法、国家政策有关,也同社会发展有关。笔者赞同中医要学习西医学知识和技能。建国以后几十年的经历,人们都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医界的专业人才,学习中西医两套是非常实用的;作为一所中医医院,有中西医两套技术和相应的设备,也是很有用的,因为两套医学各有长短,彼此能取长补短,将医疗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更快与更好。纵观中医院校办学40余年,历次教学改革,或调整培养方案,其实质都是要人学好两套、用好两套,而历来中医院校的最大问题是在两套医学的取舍上,顾此失彼。因为,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学制与学时亦是有限的,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也是有限的,这在客观上就决定了一个人很难做到中西医两套都有很高的水平,比较多的是两个“半桶水”的状况,这是当今中医药院校所面临的严峻的事实,也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要课题。
, 百拇医药
    二、中医本科医学教育办学观念上的统一

    1.掌握中西医两套、做到中西医互补并不等同于中西医学术融合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两者存在着互不相同的道理和方法,虽然二者的对象都是人体,研究目的都是要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这是所有医学的共性,但除此,从各自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各自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则难以共通。在中医、西医并存的社会,我们既不能以西医学的认识标准作为统一的参考系,也不宜将两个本质不同的并存互补的医学体系与学术上的结合混为一谈。作为培养医生的医学院校,把中西医实质融合创造新医学这一学术上处于争鸣阶段的观念变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似乎也不太适合。而使学生掌握中西医两套,做到中西医互补,以适应社会需求,则是可行的。

    2.培养目标是“初步合格的医生”不能改变

    既然高等中医院校是医学院校,那么就应该按照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培养目标去做,即培养的人是初步合格的医生,在卫生保健系统能承担医生工作。中医院校虽然有其特殊性,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应学习中医、西医两套,但也不能因此而降低培养标准,更不能认为学校仅教给学生中医、西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就可以了,能否成为医生是学生毕业后的事情,是医院的责任。从这一点来看,本科医学教育当属“专业教育”、“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普及教育”。故中医院校的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严峻。
, 百拇医药
     三、中医本科医学教育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措施

    中医院校学制虽同于西医院校,但要求却不一样,从社会需求角度看,要求中医院校的学生掌握中西医两套,这确实是个难题。其西医部分如果再完全按照国际医学教育计划标准执行,那么则是强人所难,因此,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1.建立中医师国际医学标准

    “初步合格医生”及其教育计划标准均是针对西医而言,那么“初步合格中医师”及其教育计划标准也应尽早建立,并尽快使之国际化、全球化,让世界各国周知并认同。这一标准可由中国中医药学术界配合医药卫生界提出,并由国际中医药组织及国际医药卫生组织推广、宣传。这里应注意的是,西医“初步合格医生”与中医的“初步合格中医师”在法律上是等同的,其权利与义务是一样的,不能厚此薄彼;其次,应考虑社会发展,中医师的含义与标准同原来所谓的“纯中医”有较大区别,应该在掌握西医部分上有所要求,其要求部分应注意其常用性、实用性,不应苛求高精尖,也不应强调必须全面,但应重视西医临床思维的培养。
, 百拇医药
    2.延长学制,与综合大学联合培养,强化人文、自然科学基础教育

    中医院校在医类专业应扩大七年本科一贯制招生,缩减五年本科计划,这种延长学制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不仅完成人文、自然科学基础教育,而且完成医学专业教育。另外考虑到中医院校为单科院校的特殊性,加大人文、自然科学基础教育在医学科学创新中的重要性,可与某些综合大学联合培养,实行入学的第一二学年在这些学校读预科以学习基础知识的模式,以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中医院校人文、自然科学基础教育氛围的改变。

    3.西医课程改革

    按中医师国际医学标准并参照国际医学教育计划标准中最基本要求,整合课程,减少课程门数,将课程内容浓缩、凝练、融会贯通;注重临床常用的实用的知识与技能的教授,注重西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注重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的训练;减少高精尖内容,也不应强调必须全面而深入;减少证实性、验证性简单的实验,增加综合实验,把实验与多门课程的重点内容有机结合,使之成为多门课程融合的桥梁;教师讲授课程的重点内容及疑难点,尽量采取电化教学,把教授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增加学生自学内容,制订严格的自学大纲,并配合行之有效的检查手段。
, 百拇医药
    4.中医课程改革

    精练中医教学内容,减少重复,以教给学生中医精华为主,尤其应在中医防治疾病思维的理解上下功夫。经典课教学应有突破,应打破原有的原文注释讲解模式。《内经》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则应重点讲解《内经》反映的理论体系;《伤寒论》提出了辨证论治体系,则应以讲解辨证论治体系为主;《金匮》重点阐述杂病辨证,则应重点讲授古人杂病辨证思维等。重在理解掌握其学术思想,掌握其防治疾病的理论与技能。

    5.重视临床教学实践

    早临床、多临床、多接触病人,不论中医还是西医的培养均重视这一点,在医疗改革及学生日渐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挖掘临床教学医院潜力,建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临床教学基地网络,完善临床课教学、见习、实习体系;另一方面,积极建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虽有几十年历史,但尚未十分完善,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深入思考,把握机遇,努力与国际社会接轨,创造世界名校。, 百拇医药(翟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