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0296609
根本问题还是与时俱进 谢局长“侃”中医事业发展与中医院现代化建设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18期
     谢阳谷:教授、主任医师,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分院中医医疗系;曾任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北京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谢阳谷局长。他饶有兴趣地“侃”起了中医事业发展与中医院现代化建设这个话题。在生动的话语中,充分显示了作为医学专家、医院院长、政府官员在中医事业中一路成长起来的他,对自己溶入的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中医事业发展和中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真知灼见。

    从历史启迪思维

    中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对中医现代化是什么?谢局长却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他说:“中医现代化,是对中医事业发展一个较客观的提法。但是,我认为,还是用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中提出的‘与时俱进’来形容中医事业发展更为准确和科学。因为,对于一个学科和事业的发展来说,现代化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就是看它与时俱进的速度。尽管中医在三千年前,即现代医学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就已经有很深厚的理论了,但是在现代医学引进中国的近一二百年里,大家感到中医相比之下发展比较慢,因此,总是抱着中医应该与现代医学同步发展这个良好的愿望,在探索。例如,从毛泽东时代开始提倡的中西医结合,即西医学习中医、中医人员也要学习西医,希望提升中医发展的速度,多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实际上,这个结合是很复杂的。中西医‘物理’的结合容易形成,也就是说,用中西医两种手段加起来用在一个病人身上,见到效果了,一些人认为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硕果了,但我认为,准确地说这是两种医学的优势互补,而中西医‘化学反应’的结合则难以形成,因为这两种医学在哲学理论上是难以结合的。因此,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在推动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从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的有机结合入手,多做一些工作。”在上述谈话中,谢局长从历史的角度提出,发展中医事业,即中医现代化,关键和根本的问题是与时俱进;以往的经验证明,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是可行的。他认为,这也就是中医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中医院现代化建设的明确方向。
, 百拇医药
    如何看待中医院的现代医学设备

    对于中医院是否应该装备最先进的大型现代化医疗设备这个问题,谢局长也“侃”出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在中医院现代化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要与时俱进。那么,是什么‘时’呢?是我们现代社会、现代科学的‘时’。比如,中医原始的针灸工具是用石针,而发展到现在已经普遍使用非常高级的合金针了。这就是工具的发展。那么,现代医学也是从用简单的听诊器,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核磁、PET等高级诊断工具。这些本身就是与时俱进嘛!实践证明,现代医学需要与时俱进,中医也需要与时俱进。那么,中医的现代发展就不应该停留在过去‘三根手指头’和原始工具的水平上,而应该到达掌握现代医学工具的水平上。所以,中医院首先是医院。医院就要具备现代化的公用检测手段。中医也是医学,只是诊疗方法上有一个‘中’的特色。例如,中医大夫会看CT片子,能说他不是中医吗?也不能说他的中医‘味儿’就变淡了。如果不能理解这一点,那是我们自己认识上的误区。反之,只有具备了有先进的大型现代医学设备,我们才有可能加快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在较短时间内有长足进展。例如,天坛医院正是因为有了目前最先进的3.0核磁,才能进行探索针灸刺激促使人脑有形物质变化的研究,也才能立即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中医的发展是需要最新现代化手段作为基础支撑的。所以,我认为,中医院的现代化建设,就应该不仅是有西医院有的设备,也应该有西医院没有的设备。当然,我谈的不是所有的中医院,而是重点中医院。我们用这些手段的目的,是提高中医诊断治疗的水平、拓宽中医的视野和应用范围。举个例子,有一场芭蕾舞杂技,使我受到启发,女杂技演员用脚尖儿在人的头顶上‘金鸡独立’,芭蕾舞姿加上杂技旋转,非常优美新颖,这不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结合、优势互补吗?那么中医事业的发展也一样。我们应该借助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在这个基础上‘跳’自己的‘舞’。前一段时间,我曾跟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领导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咱们的研究院,特别是那些附属医院,为北京市民提供了那么多优质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贡献非常大。我开玩笑地对他们说:我们‘占便宜’了,谢谢!但是,这里面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如果当时咱们的研究院把精力集中在办好一所附属医院上,2000张床位,301医院有什么设备,我们就有什么,把我们顶尖儿的中医人才和顶尖儿的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集中在一块儿,这会使中医发展得更快,给全国中医院树立起一个样板,给世人一个现代化中医的形象。反之,有些基层中医院是由卫生院、区县级医院‘翻牌’形成的,其中大部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也有少数‘中医院’,既没有现代医学设备,也没有中医内涵。什么都没有就是中医院吗?所以,中医院的发展、中医院的现代化,不在于有多少设备,在于你使用这些现代科技手段时是不是为中医诊治疾病服务。”
, 百拇医药
    尽管,谢局长认为中医院应该积极引进大型现代医学设备,但是他也谈到了另一方面的忧虑。

    他说:“现在的问题在哪儿呢?我们就是担心,有些中医院大量引进现代化医学设备后,忽视了中医事业的发展,走‘短路’了。什么叫做‘短路’?就是‘抄近儿’,不研究中医了。这样,中医院不就白办了吗?举个例子,一个高年资主治医师,如果到发达国家去学几年先进的手术方法,只要聪明好学,回来后他可以‘搭一台戏’;可是如果他去学几年中医,很可能就不如学先进的手术方法来得快。这样就很容易走‘短路’。对于中医院来说,也是一样,当受到政府的重视、投入,引进了大型现代化设备后,有可能就和西医院一样,停留在用这种设备干西医的事儿上,因为这样既省力气又来钱快,而不再进一步去研究、发展中医了。那么,各级政府就会提出疑问:你用这些设备在干什么呀?不是跟西医院一样吗?这个责任可就在我们自己啦!我们没有给政府解答好这个难题。我们引进设备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完成一个更艰巨的任务,使中医从学术上、临床上、理论上有所发展和有所创新。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医学非常深奥,探索它是比较难的。这就需要我们有热爱中医的思想,以及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不要忘了自己是中医院,要研究中医,要利用现代化设备发展中医,要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这也就是做中医院院长的难处,因为他还多一个任务。”
, http://www.100md.com
    老中医在中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当记者问到在中医院现代化建设中,怎样才能把老中医和他们的经验溶入到其中时,谢局长重点从两个方面回答了这问题。

    他说:“我们以前有一个误区,认为老中医可能对现代医学不掌握。其实,恰恰是越老的中医越对现代化的东西越渴求,因为这是个充实自己的手段。而且我们很多老中医对核磁片、CT片也看得非常准确,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片子跟过去那种X线片子不一样,它太直观了!很容易看。这样的手段中医为什么不拿过来用?当然,现在也有极个别人认为,老中医的作用越来越小了,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我想中医本身还是个实践医学,跟西医还不太一样,中医学院的学生出来以后仅学到了公用课程,很多知识还要老师口授心传,这就是中医独特的教学——跟师学徒。老话讲‘秀才学医,如笼抓鸡’,就是说,我只要识字,看几本医书,就能够看病。所以,过去初中毕业生就跟师学中医。现在这样就不成了,就得是高年资主治医师去跟老中医专家学。这本身就是与时俱进。那些高年资主治医师,在他的中医知识基础上把老中医的经验继承下来,同时应用掌握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自己的学术基础进行发展。这就跟过去师带徒不一样。现在,这些老中医一方面带研究生,另一方面还得带跟师学徒的高年资主治医师。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中医实践教学,对研究生有研究生的要求,对跟师学徒有跟师学徒的要求,跟师学徒更多在实践。”
, 百拇医药
    与此同时,谢局长又谈到了他的另一个忧虑。他说:“现在所不足的,就是我们这些中青年中医师的专业水平和对医学知识的渴求。因为,他们对医学的理解没有达到一个境界,所以很难把中医提高,也很难把他们所掌握的现代医学知识融会贯通到所学的中医里面,更难以把学到的中医知识在现代医学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加以发扬。所以,我认为,中医院现代化内涵建设问题真正的‘结症’是在我们的中青年中医师。现在,如何使我们的中青年中医师,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是我们中医非常非常紧迫的任务。”

    规范化是中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关于解决中医规范化的问题,谢局长认为,也是中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他以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说:“这就是把散在于各医院中医的、传统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并不断研究提高,以不同形式向全国推广,让大家都用,由一家用变为大家用。这就如同做阑尾手术,一开始要消毒呀、麻醉呀、切开呀……最后关腹之前检查遗留的纱布等等每一道程序都要符合规范。而一些未被整理的中医适宜技术,很可能在医院也这么做,但是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也没有推广。我们就把这些技术集中起来,由专家进行评论、完善。比如小针刀治疗肩周炎,我们就要看它的治疗效果到底怎么样,不错,那好,我们就把它推广。当然我们也不是随便推广,要把它规范化,包括使用小针刀治疗什么型的肩周炎,必须要说清楚;治疗过程中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都要标准化;如果出现意外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各种意外都要考虑到。现在,分散在民间和各中医院这样的技术有很多,前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选出一百项,由科技司出面交由各省市中医院来整理研究。北京地区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附属医院由我们统筹评审、筛选。此外,我们对中医适宜技术,不仅在三级甲等医院等大的医疗机构中推广,还在乡村医生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推广。最近,我们编了一本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小册子,其中的这些中医适宜技术拿过来就能用,很受老百姓欢迎。”
, 百拇医药
    中医特色仍是“主旋律”

    当记者问到,在中医院现代化建设中,中医特色应摆在什么位置时,谢局长作出了一个对中医院非常有启发和指导意义的“延伸”解释。

    他说:“有些中医院把病人比较少,归罪于设备不如西医院,这不对。分析一下原因,主要还是他们的中医‘味儿’不够,也就是说,拿不出来中医的特色、中医的有效诊疗技术,不能为老百姓所接受和喜欢,当然病人就不去。所以,中医院在发展中,无论是乡镇型医院,还是现代化的三级甲等大医院,千万不要忘记你的医院姓‘中’,中医院配备、使用的所有设备及一切尖端技术都要围绕发展中医和提高中医疗效入手,否则是不成的。当然,还有人认为中医院的发展,主要靠卖药。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这是因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没有那么多钱来扶持医院,就给了医院一项政策,可以用药品收入的钱来发展医院,作为对医院的第二次投资补偿。这些年就一直就延续下来,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医院不是要靠创收生存发展吗?因为卖药是一笔大收入,所以,近十几年医院就进入了这个‘怪圈’。这是一个怪现象,是改革中出现的弯路,造成了医疗费用太高,特别是在医药事业发展太快、药品太贵的今天,怎么办?政府就提出,医药要分开管理了,就是说医院不要再卖药了。实际上就是提示医院:不要再靠卖药来发展医院了,政府是承担不起的。反之,政府承担不起社会的医药费,对医院的投入就会有影响,实际这是个恶性循环。目前是一个过渡阶段,当然到最后,医院的发展还是靠政府,特别是非赢利性的医院。而在这一阶段内,中医院怎么办?有人说,因为中医中药不分家,中医院就是靠卖药发展。其实,中医中药不分家,是指中医中药的理论、治疗不分家,包括现代新药的产生,要在中医理论支持下才能形成有特色疗效的中药。当然,也有一些中医大夫理解为,中医中药不分家,是指中医开出方子是否有效关键取决于中药的质量。尽管这些说法各有其道理。但是,作为国家投资的非赢利性医院确实不能靠卖药发展。现在,中医院应该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去探索、实践和改革。同时,在这个过渡阶段,中医院更应该突出中医特色,包括中医的治疗手段、中医的特色制剂等。例如,医院采用专人、专病、专家、专药,还有专用制剂,就是行之有效,又比较便宜,老百姓也容易接受的中医特色。医药分开管理对中医院会有经济损失,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发展的关键点就是突出中医本身的学术和特色。我们说,无论多么现代化的中医院,中医特色都应该是它的‘主旋律’。”, http://www.100md.com(胥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