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如何把握对孩子的爱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3日
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怎么把握呢?我认识一位家长,她的孩子三岁,平时最不爱洗头,有时她做错了什么事,要说给她洗头,她会吓得就跑,会马上说我不再做那件事了。一天早晨我从她家门口路过,她正跟一个男孩(四岁)在那儿洗头,脸盆里有一点水,可能是洗过手的水不太干净。她说“洗头了,洗头了。”就用手把水不断往头上抹。男孩子也快洗地帮助她往头上浇水,笑声充满了整个房子。我想: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洗头,然后把洗头的恐怖感去掉。可是她母亲一看这种情景,冲过来就大声呵斥,这个孩子还没有从洗头的喜悦中走出来,就被这种呵斥搞了个莫名其妙,于是就特别恐怖地站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办。她妈妈转头对那个男孩说:“你怎么这么坏。”小男孩掉头就跑,小女孩一看就哇哇大哭。然后她妈妈给她讲了很多道理。说:“妈妈这么爱你,你就是要天上的星星妈妈也摘给你,但是你不能这样。”天上的星星太昂贵了,孩子想不起来要,她仅仅想要洗洗头嘛。我想这些话孩子都听不懂,孩子只知道一样东西,就是你的情绪。我们很难断定一个生气的人是否在表达爱,情绪往往是衡量爱的关键。很多父母在孩子一旦开始独立的时候,他的那种情绪就开始压迫孩子。比如说他希望孩子站起来考大学、考研究生等等。这个想法是对的,但这个想法的成立,必须建立在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教育上,而最重要的是幼儿期。就从让他洗头、洗碗、到处触摸、扭开始,有了这个认识世界的良好开端,他自然就会发展到更记的认知状态。但是你反复逼迫他,却不为孩子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其结果是他最终考不上大学。心理学上有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她弟弟经常酗酒,这位母亲非常害怕她的孩子以后会跟她的弟弟一样。所以她总对孩子讲:“你不能跟你舅舅一样,你不能跟你舅舅学喝酒。”她时时处处提醒孩子,使孩子感到非常压抑。有一天她的孩子终于喝酒了,他想我一喝酒我妈妈大概就安心了。实际上在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过分照料(实际是成人对自己心理上的照顾)不但对孩子无益,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儿童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照顾和理解,也就是关心他的成长,关心他各种器官独立,并逐步走向人格独立的成长过程。这是爱孩子的关键所在。美国在一个叫哈罗的人和他的同事做过一个经典性的实验:将婴猴养在一个有两种无生命的“母亲”的笼子里。一个“母亲”是用金属丝做的,婴猴可以从“母亲”胸部隆起的橡皮奶头吃到奶。另一个“母亲”遮着一层柔软的有圈圈绒的布,但没有食物可能供婴猴吃。这个婴猴抱着布做成的猴妈妈,而把嘴伸过去吃金属丝做成的猴妈妈身上的奶。当实验室里放入一个婴猴不熟悉的会移动的东西时,这只婴猴会毫不犹豫地抱着布做成的猴妈妈。这个实验说明儿童对吃不是很在乎,在乎的是不是在精神上能够得到安全感,精神上的愉快占第一位,而不是吃的需求。这个小猴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把它放入猴群中,不跟其他猴子合作,总是孤独地呆着。后来这只猴子没有长大就死了。以后的实验中,类似这种猴子,即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也会虐待自己的孩子。观察我们周围,人类的许多行为不比猴子强多少。孤儿院的婴儿死亡率很高,很大的缘故是孩子得到的爱少。有些发达国家的孤儿院,物质需求能得到非常好的满足,但孩子却在两岁时才能坐立,四岁时才行走,这完全是因为儿童没有一个家庭式的爱的环境。
, 百拇医药
一个优秀的父母,他具备爱的能力首先表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上。我的一个朋友,是一家报社的编辑,负责家庭生活一栏的内容,他说很多夫妻产生感情上的纠纷或者出现家庭危机后,他们处理的方法很怪,问父母、问自己的朋友,找他们出主意。但他们却很少去看参考书。(这大概因为我们从小看的书都是我们不喜欢而被逼迫看的,所以篚后都不爱读书了。我们为什么要看我们不喜欢的书呢?)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聪明的父母,会找许多参考资料来了解孩子的发展,以便具备更科学更新养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父辈的观念已经非常陈旧,而且也太因循守旧了些。我信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怎样一个社会,如何适应和战胜他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至于使他长大后面临一个充满尴尬和无措的境地。如果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自己过去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和学会爱孩子的方法。许多专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儿童并如何使儿童成长得更完美的事业上,他们写书,告诉我们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什么是心智成长更健康的儿童。(这不同于我们中国专家坐在屋里为评职称而编出的书,对父母没有实际指导作用。)这样每一个父母都能得到帮助。你将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事情。所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是件事半功倍的乐事。我们蒙特梭利幼儿院有条狗,我们让小动物跟孩子一起玩,孩子对待这条狗表现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特别喜欢这条狗,一来就把狗抱住或者跟它逗着玩;第二种是远远地见了狗就哭;第三种是虐待狗。我们把这三种情况分析一下,我认为爱狗的另一面是怕狗,因此前两种情况是正常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虐待狗呢?孩子本身不知道他是在虐待狗。我请老师做统计,让每个班的老师看看虐待狗的孩子是哪些。经过调查以后发现,虐待狗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处在正常状态中的孩子/他们平时胆小,容易看老师的脸色,做事情没有自信。但他们打狗时却很胆大,自信,而且用很多方法。他们都是心理上有问题的孩子。更深一点说是“爱”的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当我们看到有些孩子那样地爱狗,同狗抱在一起,滚在一起,同狗亲密地交谈,那是一种自然与人交融在一起的感人的情景/可是当你看到那些虐待狗的情景时,你内心会充满悲伤和遗憾。爱孩子有多少重要。当一个成人爱另一个成人时,那个成人会明白他得到了爱。但当父母爱孩子时,孩子就学会了爱一切。爱是儿童成长的最好食粮。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心理学家说:“大脑是爱的器官。”我们知道无论老师如何爱孩子都无法完全代替父母,因为“爱”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任何其他经验来代替的,只能通过父母来做好这一点。我们幼儿院对孩子的爱心,老师们都做得非常好。我们尽量选择一些本身就具备爱的品质的教师,我们在语言上,从姿态、神态、语气、用词上都特别讲究。比如孩子吃完饭离开餐厅,老师不能说:“请小朋友出去。”而是说:“请离开。”我们使语言秩序化。这样就和孩子处在一个很平等的地位上。但是无论怎么做,你永远不能代替那个真实,那个自然而产生的爱的激情。只有父母能给儿童安全感。很多孩子想让老师抱就说:“老师我肚子疼。”老师笑着说:“你是不是想让老师抱了?”有些孩子搞破坏,他把枕头往地下扔,把书也往地下扔。老师不知道怎么办,有的老师就说:“你去亲他一下。”老师抱住他狠狠亲了一下,他就哈哈大笑,躺在床上。然后他再扔掉,他还要让你亲他。幼儿院里有几个孩子,每天的注意力全放在寻找爱和破坏发泄上。这样的孩子,在家几乎得不到关注。这种孩子明显没有得到爱的满足。我们知道儿童一旦得到爱的满足,在轻松的自由的状态中,儿童的本性都会表现出来。爱这片肥沃的土地就能供给他成长的各方面的条件。他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就会拼命要向前发展。其实成人也是这样的,他需要社会环境的一种爱,这种爱演变为安全、公平、宽容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成人也变得美好,发展很快,有创造力和热爱生活。对孩子来说如果爱得不到满足,这个孩子整个状态就表现为不自信,他不跟其他小朋友合作,他经常是想方设法得到别人的爱,或者想方设法来点破坏,或者揣摩父母的心思想得到点爱。我见到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他的手地玩时弄破了,并出了一点血,我对她说:“你支找妈妈包扎一下,不然会感染的。”她笑笑说:“不要紧。”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她在外面玩土,我劝她一定先回去包扎一下,再出来玩。她犹豫了一下说:“好吧!”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但当她一进门便放声大哭,夸张她的伤口,她妈妈安慰了她。当她流着泪一出门见我还站在门口时,她马上笑着举起手指头说:“英雄!”, 百拇医药
, 百拇医药
一个优秀的父母,他具备爱的能力首先表现在他对儿童的了解上。我的一个朋友,是一家报社的编辑,负责家庭生活一栏的内容,他说很多夫妻产生感情上的纠纷或者出现家庭危机后,他们处理的方法很怪,问父母、问自己的朋友,找他们出主意。但他们却很少去看参考书。(这大概因为我们从小看的书都是我们不喜欢而被逼迫看的,所以篚后都不爱读书了。我们为什么要看我们不喜欢的书呢?)一个孩子出生之前,聪明的父母,会找许多参考资料来了解孩子的发展,以便具备更科学更新养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父辈的观念已经非常陈旧,而且也太因循守旧了些。我信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孩子将来要面临怎样一个社会,如何适应和战胜他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至于使他长大后面临一个充满尴尬和无措的境地。如果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自己过去成长的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和学会爱孩子的方法。许多专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儿童并如何使儿童成长得更完美的事业上,他们写书,告诉我们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什么是心智成长更健康的儿童。(这不同于我们中国专家坐在屋里为评职称而编出的书,对父母没有实际指导作用。)这样每一个父母都能得到帮助。你将和你的孩子一起成长,这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事情。所以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是件事半功倍的乐事。我们蒙特梭利幼儿院有条狗,我们让小动物跟孩子一起玩,孩子对待这条狗表现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特别喜欢这条狗,一来就把狗抱住或者跟它逗着玩;第二种是远远地见了狗就哭;第三种是虐待狗。我们把这三种情况分析一下,我认为爱狗的另一面是怕狗,因此前两种情况是正常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虐待狗呢?孩子本身不知道他是在虐待狗。我请老师做统计,让每个班的老师看看虐待狗的孩子是哪些。经过调查以后发现,虐待狗的孩子没有一个是处在正常状态中的孩子/他们平时胆小,容易看老师的脸色,做事情没有自信。但他们打狗时却很胆大,自信,而且用很多方法。他们都是心理上有问题的孩子。更深一点说是“爱”的方面有问题的孩子。当我们看到有些孩子那样地爱狗,同狗抱在一起,滚在一起,同狗亲密地交谈,那是一种自然与人交融在一起的感人的情景/可是当你看到那些虐待狗的情景时,你内心会充满悲伤和遗憾。爱孩子有多少重要。当一个成人爱另一个成人时,那个成人会明白他得到了爱。但当父母爱孩子时,孩子就学会了爱一切。爱是儿童成长的最好食粮。有爱的能力是最美好的品质。爱是提升生命最关键的契机。心理学家说:“大脑是爱的器官。”我们知道无论老师如何爱孩子都无法完全代替父母,因为“爱”这个问题是不能通过任何其他经验来代替的,只能通过父母来做好这一点。我们幼儿院对孩子的爱心,老师们都做得非常好。我们尽量选择一些本身就具备爱的品质的教师,我们在语言上,从姿态、神态、语气、用词上都特别讲究。比如孩子吃完饭离开餐厅,老师不能说:“请小朋友出去。”而是说:“请离开。”我们使语言秩序化。这样就和孩子处在一个很平等的地位上。但是无论怎么做,你永远不能代替那个真实,那个自然而产生的爱的激情。只有父母能给儿童安全感。很多孩子想让老师抱就说:“老师我肚子疼。”老师笑着说:“你是不是想让老师抱了?”有些孩子搞破坏,他把枕头往地下扔,把书也往地下扔。老师不知道怎么办,有的老师就说:“你去亲他一下。”老师抱住他狠狠亲了一下,他就哈哈大笑,躺在床上。然后他再扔掉,他还要让你亲他。幼儿院里有几个孩子,每天的注意力全放在寻找爱和破坏发泄上。这样的孩子,在家几乎得不到关注。这种孩子明显没有得到爱的满足。我们知道儿童一旦得到爱的满足,在轻松的自由的状态中,儿童的本性都会表现出来。爱这片肥沃的土地就能供给他成长的各方面的条件。他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智力素质就会拼命要向前发展。其实成人也是这样的,他需要社会环境的一种爱,这种爱演变为安全、公平、宽容等等,在这种环境下成人也变得美好,发展很快,有创造力和热爱生活。对孩子来说如果爱得不到满足,这个孩子整个状态就表现为不自信,他不跟其他小朋友合作,他经常是想方设法得到别人的爱,或者想方设法来点破坏,或者揣摩父母的心思想得到点爱。我见到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他的手地玩时弄破了,并出了一点血,我对她说:“你支找妈妈包扎一下,不然会感染的。”她笑笑说:“不要紧。”那是一个冬天的黄昏,她在外面玩土,我劝她一定先回去包扎一下,再出来玩。她犹豫了一下说:“好吧!”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但当她一进门便放声大哭,夸张她的伤口,她妈妈安慰了她。当她流着泪一出门见我还站在门口时,她马上笑着举起手指头说:“英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