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血液科 > 01
编号:10300235
恶性血液病病人感染的诊断与处理(3)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ESBLs的治疗

    1、首选碳青霉烯类加不加氨糖抗菌素

    2、 B-内酰胺抗菌素与酶的复合剂(少部分病例有效〕

    3、第三代喹喏酮类、氨糖类、黄胺类如药敏试验敏感,可能有效

    4、头霉素类(如头孢西丁〕部分有效

    除此外: B-内酰胺类包括3、4代头孢菌素均无效。

    MRSA:耐甲氧西林金葡

    *MRSA耐药基因位于色体上,较稳定,来源于基因突变或TN转移。

    耐药X基因:产青霉素酶的基因在质粒上,不稳定,易丢失。
, http://www.100md.com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八十年代MRSA的增加使用万古毒素增多,第三代头孢及灭滴灵的广泛使用均可能导致VRE

    *VRE一旦进入肠道,能持续生存很长时间,经粪便排泄)VER病人带菌者=1/5-10

    *治疗困难。研制中的药有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 Oxazolidinones

    2.2.5二重感染的菌群失调:发生率2-3%。一般出现在用药三周之内

    正常人消化道寄殖大量细菌:

    *常在菌:厌氧,兼性厌氧,需氧菌等。

    *过路菌:致病菌(腐生菌〕
, 百拇医药
    低毒力机会致病菌

    二重感染分类

    1、细菌性:伪膜性肠炎(金葡、难辨梭芽菌〕

    2、真菌性:白色念珠菌性肠炎

    3、异型耐药菌:抗菌素选择性压力所致、如MRSA

    4、肠道菌定位转移:(亦可在抗菌素诱导下发生〕

    3、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

    3.1感染:细菌、真菌、病毒、原虫

    3.2肿瘤性发热:肿瘤坏死、细胞因子释放、出血、致热源、血检性静脉炎等。

    3.3其他原因:药物、输血、合并症。
, 百拇医药
    4、粒细胞减少患者感染性发热可分为三种情况

    4.1微生物学诊焖的细菌感染:现60-70%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

    4.2临床诊断的感染:虽未分离到致病菌,但可明确发生感染的部位、如肺炎、软组织感染等。

    4.3不明病源的感染:不能明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菌,又缺乏其他非感染性发热的证据。恶性血液病的许多感染属此类,需以经验治疗。

    5、粒细胞减少病人发热的细菌学原因:

    5.1.常见菌:

    5.1.1G+菌: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us pygenes、粪肠球菌、棒状杆菌属

    5.1.2G-菌:大肠杆菌、克雷白菌属、绿脓杆菌属等。
, 百拇医药
    5.2.不常见菌:

    G-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流感嗜血杆菌、不动杆菌属、枸橼酸菌属、Stenotiophomonas moltophilia。(黄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厌氧菌:类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丙酸杆菌属。

    6、东方人常见的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但乙肝发病率已下降。目前输血致肝炎中90%为丙型。丙肝抗体出现晚(4-32周后〕,故加强病原的基因检测至关重。

    结核病在我国和东南亚亦常见。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因白血病免疫缺陷,结核菌素试验常阴性,肺浸润时X光表现类似肺炎,难以辩别。肺外结核如粟粒结核、皮肤关节结核亦不少见。

    7、白血病的感染:
, http://www.100md.com
    由于化疗及支持疗法的进展,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已大为改观,生存期明显延长,特别是骨髓移植的开展,为各类白血病提供了更多的治愈机会。但感染仍是白血病最常见的合并症和死亡原防治均有一定特点:现讨论如下:

    7.lAML:易感原因主要为粒细胞减少,其次为穿刺、粘膜损伤以及放化疗和皮质激素的应用。发病率高,以G一杆菌(绿脓、克富白、大肠杆菌)感染为主。G+球菌有表葡、金葡、草绿色链球菌等,真菌有白色念殊菌,曲菌和毛霉菌,也可有病毒感染及上卡氏肺饱子虫感染。感染合分位有咽、肛周、肺、 皮肤,部8分病人定位不明。

    7.2 ALL:基本同AML,但因长期用激素治疗,病毒感染如vzv、 HSV, CMV更明显。

    7.3CLL,除化疗所致料细胞减少,T细胞功能异常外,B细胞功能缺损使CLL感染为正常人的5倍,常见病原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晚期革兰氏阴忏杆菌感染增加。此外在伴有细胞免疫缺损者亦可并发vzv病毒感染,新型隐球菌、军团菌(Legionella )感染。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亦可合并卡氏肺孢子虫感染。肺部是cLL感染最常累及的器官,新型隐球菌则最常侵犯脑膜,可疑是应取脑脊液直接涂片或进行细菌培养,并可做新型隐球菌抗原测定以确诊。
, http://www.100md.com
    7.4.1BMT前阶段,0日以r前),此阶段不同病人因免疫状态不同,易感性不同。静脉插管,放化疗所致免疫缺陷及粘膜屏障的破切;急易感因素,使细菌乘虔而入。其病原菌多为寄生在肠道的杆菌、霉菌与病毒少见。

    7.4.2BMT早期:(0至+30t1):患者白细胞的骤降使之进入感染最危险期,极易有细菌尤其是G-杆菌感染,常表现为败血症。败血症的高峰期为BMT后8-10日(FurTnan等,1990),感染率可高达50%(Meye等,1983〕。近年来由于新型抗生素的问世,某些地区G+球菌的感染又有上升。霉菌感染以念珠菌及曲霉菌多见。特别以长期应用抗菌素或粒缺时间长者为明显,病毒以HVS多见,多为内源性临床表现为疮疹性龈口炎及溃疡,亦有表现为食道炎、气管炎和肺炎者。此种病变应及时做病原检查,以便与化放疗引起的类似病变相鉴别。

    7.4.3BMT中期(+30一+100日):随着骨髓的植粒细胞上升、但功能0仍有缺陷o若合并急性GVHD,则发生严重感染的危险性较高。病毒感染是此期量重要的合并症,尤外源性感染CMV感染,导致间质性肺炎。发热、肝炎及骨髓抑制。异基因BMT,年龄较大接受TBI及伴有GGVHD者发病率高。此期细菌及霉菌感染,在无GVHD及骨髓排斥各者不多见!

    7.4.4BMT的期(+100日之后):此期感染率及其严重度与慢性GVHD者感染已逐渐减少。此期细菌感染以G+球菌多见,肺炎双球菌性肺炎可高达27%,亦可有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中以VZV量常见,多发生在BMT后1年内。大部分病情较轻,少数播散致间质性肺炎、肝炎或脑炎。, 百拇医药(常瑛)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