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与加工(1)
一、 造血干细胞的来源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以及那些因接受了大剂量化疗而需造血支持的恶性肿瘤病人。目前从HLA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供者身上可以获得作为移植物的骨髓细胞,但有移植适应症的患者中仅1/3-1/4的患者可找到HLA相合的供体,因此人们正努力去找到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供者群,去帮助那些因缺少HLA相合供者的患者。这些努力包括采纳下列几种供者的造血干/祖细胞:HLA相合的无关供者(从国内或国际骨髓库选出),部份不相合的有血缘关系的供者,脐血以及自体移植。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常导致移植失败及/ 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上升,如将移植物经体外处理清除T细胞后,可预防GVHD的发生。在清除了T细胞的移植中,虽降低了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但移植后复发率有所升高,这与移植物抗瘤作用的减弱有关。脐血中含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容易采集,也容易进行HLA的配型、 检测、储存,可用于自体或异体移植。尽管受移植物的数量所限制, 这种材料仍被当作干细胞的一种新的重要来源。有证据表明,其中含有相对幼稚的T 细胞,减少了移植后GVHD发生的风险,然而脐血移植的临床经验有限,有待更多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http://www.100md.com
外周血干祖细胞移植的应用,事实上移植物大多数为自体造血干祖细胞。近来发表的欧洲移植数据表明,近11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百分率由1983年的35%提高到1994年的65%。这些数据也暗示另一个重要趋势──移植物干祖细胞的来源由骨髓转向外周血。1991年,欧洲85%的 自体移植应用骨髓移植,然而到1994年,65%用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另有6% 用了血液及骨髓来源的混合造血干祖细胞。相似的变革也发生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用外周血来源的移植物进行同种异体移植的百分率,由1991年的0发展到3年后的6%。
有关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深入。应当说,第一例临床移植是1973年Fliedner等报导的,他们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治疗了一例因放射线损伤骨髓的患者。然而,早在1909年Maximow就提出外周血中存在造血干细胞,而后在1962年,外周血干细胞显示出使照射的小鼠可以重建造血的能力[12]。Thomas等通过狗身上的试验证实了这种观点,并得出结论:外周血中的干/祖细胞并非从骨髓外起源的。70年代初证实人体外周血中存在集落形成细胞,到70年代后期, Korbling等在志愿者身上通过连续循环分选的方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到1986年,已有6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临床移植文章在文献上报导。
, 百拇医药
早期采集是在机体稳定造血状态下完成的,这样必须进行很多繁琐的血细胞的分离去除过程,这种采集花费昂贵,费时烦琐,每一步都需要冰冻并储存。在移植过程中,被迫输入大量细胞及冷冻剂。因此,这种方法在用于有明显的骨髓转移及骨髓纤维化的患者时仍受到了限制。然而,通过应用化疗药物或/和造血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祖细胞进入外周血中, 可以明显减少采集次数及最终移植物体积,这样使得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较为方便,而且临床应用明显增多。移植物可通过一至三步单采血液成份程序获得,通常还可在门诊进行,没有必要行全身麻醉,只有当患者存有潜在的临床并发症时才住院。由于这种自体移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相对简单性,加快了移植治疗的进展。从正规的三级医疗中心推广到了社区医院、健康中心及普通的临床医院。
目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推广到同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可以直接通过重组人细胞生长因子动员正常供者,以及监控血液移植物中的成熟T 淋巴细胞来减少急性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移植工作又进一步迅速发展。然而初步结果显示,这种外周血移植物可能会增加慢性GVHD的发病率,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将解决这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陈虎)
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以及那些因接受了大剂量化疗而需造血支持的恶性肿瘤病人。目前从HLA相合的同胞(兄弟姐妹)供者身上可以获得作为移植物的骨髓细胞,但有移植适应症的患者中仅1/3-1/4的患者可找到HLA相合的供体,因此人们正努力去找到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供者群,去帮助那些因缺少HLA相合供者的患者。这些努力包括采纳下列几种供者的造血干/祖细胞:HLA相合的无关供者(从国内或国际骨髓库选出),部份不相合的有血缘关系的供者,脐血以及自体移植。
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常导致移植失败及/ 或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上升,如将移植物经体外处理清除T细胞后,可预防GVHD的发生。在清除了T细胞的移植中,虽降低了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但移植后复发率有所升高,这与移植物抗瘤作用的减弱有关。脐血中含丰富的造血干/祖细胞,容易采集,也容易进行HLA的配型、 检测、储存,可用于自体或异体移植。尽管受移植物的数量所限制, 这种材料仍被当作干细胞的一种新的重要来源。有证据表明,其中含有相对幼稚的T 细胞,减少了移植后GVHD发生的风险,然而脐血移植的临床经验有限,有待更多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
, http://www.100md.com
外周血干祖细胞移植的应用,事实上移植物大多数为自体造血干祖细胞。近来发表的欧洲移植数据表明,近11来,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百分率由1983年的35%提高到1994年的65%。这些数据也暗示另一个重要趋势──移植物干祖细胞的来源由骨髓转向外周血。1991年,欧洲85%的 自体移植应用骨髓移植,然而到1994年,65%用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另有6% 用了血液及骨髓来源的混合造血干祖细胞。相似的变革也发生在同种异体移植中,用外周血来源的移植物进行同种异体移植的百分率,由1991年的0发展到3年后的6%。
有关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日益深入。应当说,第一例临床移植是1973年Fliedner等报导的,他们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治疗了一例因放射线损伤骨髓的患者。然而,早在1909年Maximow就提出外周血中存在造血干细胞,而后在1962年,外周血干细胞显示出使照射的小鼠可以重建造血的能力[12]。Thomas等通过狗身上的试验证实了这种观点,并得出结论:外周血中的干/祖细胞并非从骨髓外起源的。70年代初证实人体外周血中存在集落形成细胞,到70年代后期, Korbling等在志愿者身上通过连续循环分选的方式采集造血干细胞,到1986年,已有6篇关于外周血干细胞临床移植文章在文献上报导。
, 百拇医药
早期采集是在机体稳定造血状态下完成的,这样必须进行很多繁琐的血细胞的分离去除过程,这种采集花费昂贵,费时烦琐,每一步都需要冰冻并储存。在移植过程中,被迫输入大量细胞及冷冻剂。因此,这种方法在用于有明显的骨髓转移及骨髓纤维化的患者时仍受到了限制。然而,通过应用化疗药物或/和造血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祖细胞进入外周血中, 可以明显减少采集次数及最终移植物体积,这样使得外周血干细胞自体移植较为方便,而且临床应用明显增多。移植物可通过一至三步单采血液成份程序获得,通常还可在门诊进行,没有必要行全身麻醉,只有当患者存有潜在的临床并发症时才住院。由于这种自体移植方法所表现出来的明显的相对简单性,加快了移植治疗的进展。从正规的三级医疗中心推广到了社区医院、健康中心及普通的临床医院。
目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推广到同种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由于可以直接通过重组人细胞生长因子动员正常供者,以及监控血液移植物中的成熟T 淋巴细胞来减少急性GVH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移植工作又进一步迅速发展。然而初步结果显示,这种外周血移植物可能会增加慢性GVHD的发病率,尚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将解决这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陈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