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血液科 > 05
编号:10300345
恶性血液病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一、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特性

    化疗药物与肿瘤细胞杀灭的关系显示,对某些生长快的肿瘤细胞,亦即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短的,处于DNA合成期的细胞比例高的肿瘤细胞,抗肿瘤化疗药物的剂量加倍,肿瘤细胞的杀灭将成倍的增加,甚至可增加数十倍,可称是低剂量得到低效果,大剂量取得好效果。在治疗中即使是增加了化疗药物的剂量,一疗程的化学治疗,对肿瘤细胞只起到一次阻断的作用,反复化疗才能使肿瘤细胞群数不断下降而致长期缓解,甚至痊愈。

    化疗应用中除要考虑每次剂量的大小外,尚需考虑治疗剂量的强度,即单位时间内的药物剂量以及药物累积剂量等,这不仅与疗效有关,亦与治疗相关粒细胞减少有关,例如每次用药剂量为1000mg/M2,间歇用药时间为4周,则药物剂量强度为250

    mg/M2,若共应用6次,则积累剂量为6000 mg/M2另一种应用剂量为500mg/M2,间歇时间为2周,则剂量强度亦为每周250mg/M2,应用6次则积累剂量为3000mg;由此可见要得到高的剂量强度,不仅与每次剂量强度有关,并且与用药间歇时间长短有关,而间歇时间长短又与粒细胞恢复的快慢有关。当然在药物剂量选择上,选用大剂量化疗方案,要考虑的是药物对肿瘤细胞杀灭的有效性,加大剂量后对肿瘤细胞杀灭的效应是否能成倍甚至成数十倍的增加,即要考虑药物的剂量-效应曲线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考虑药物剂量增加后的毒性作用患者能否耐受,特别是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消化道粘膜溃疡以及心、肝功能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正常骨髓中粒细胞增殖、分化至成熟约需9-11天,其中分裂期后的生成阶段,亦即中幼粒细胞以后的细胞成熟阶段至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所需时间为4-5天。应用G-CF或GM-CSF后可使粒系细胞的增殖成倍的增加。应用CSF后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加,并不存在中性粒细胞向组织迁移而破坏,这是由于SCF抑制了中性粒细胞粘附、移动所需要的介质;但在有感染时,由于趋化作用的影响,中性粒细胞移向炎症区域。CSF并能延长中性粒细胞的寿命,这是由于CSF使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缓。

    G-CSF及GM-CSF对粒系细胞的增殖过程中,不会导致粒系上早期细胞的耗竭,也不引起其他系造血细胞以及非骨髓系恶性细胞的增殖。

    G-CSF及GM-CSF对粒系细胞的刺激作用与剂量有关,并且与用药前的骨髓细胞增殖情况以及骨髓是否受恶性细胞侵犯,是否受过化疗、放疗影响等有关。一般地说,剂量大对粒细胞刺激大,若产生粒细胞缺乏前患者的骨髓增殖情况尚好,未受恶性细胞侵犯,亦未受过大剂量化、放疗损害者则所需CSF剂量可小些。CSF应用后不仅增加了粒细胞的数量,并对粒细胞的一系列功能有改变,如增强粒细胞的趋化性,吞噬功能等,这无疑在预防及控制感染中有其独到的作用。
, 百拇医药
    CSF应用后对骨髓造血细胞的改变,表现为:①粒系造血细胞数增加,GM-CSF尚有单核巨噬细胞数的增加,但主要的作用是粒系细胞增多;②粒系细胞中,早期细胞与晚期细胞的比率增加。此时临床必需注意鉴别,以免误将此类正常早期细胞的增多,误为白血病,但这类早期粒细胞胞浆中不会出现棒状小体(Auer's body),然有时CSF应用后粒系细胞恢复阶段时见到的早幼粒细胞浆中的嗜苯胺蓝颗粒(A颗粒)会增多变粗,切勿误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这类经CSF刺激后增多的早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延、细胞成熟,早期细胞即不复存在。因此,7-10天后重复骨髓穿刺检查就不难鉴别。③骨髓细胞分类中的粒/红细胞比率增加。这主要是粒系细胞的增多所致。④晚期粒系细胞可见形态改变,见颗粒增多,有空泡或见Dohle小体。

    CSF应用后的外周血改变,对循环造血前体细胞的影响是循环血液中多系细胞的前体细胞可增加30-60倍,这当然要取决于CSF的应用剂量。正由于有此改变,因此,可应用CSF于外周祖细胞的采集。, 百拇医药(沈志祥)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