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相关其它 > 教育科研 > 继续教育 > 普通外科 > 01
编号:10300679
血管外科的现状与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6日 好医生
     我国血管外科经历了一段不太长的推广普及时期,业已跨入进一步普及与深入发展同步推进的阶段,集中表现在:外科手术的改进与日臻成熟,血管腔内技术的引进及应用,血管疾病基因治疗应用研究的起步。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临床问题需要克服,如何加以解决,将勾划出我国血管外科未来发展的趋向。

    1、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血管外科疾病,传统的高位结扎及剥脱术,至今仍是最基本的手术方法。一旦已有小腿远端溃疡形成,邻近溃疡部位的交通支结扎,是术后溃疡得以愈合的基本原理。近年来,以小切口结扎,或经皮缝扎隐静脉主干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屡见报道,避免多处切口有损腿部美观,缩短住院及康复期,这些益处无可非议。但是,下肢静脉系统的特点是:大、小隐静脉经各自的分支互联成网,又经交通支与深静脉在不同平面互相沟通。静脉内压的任何改变,必然会影响整个下肢静脉网络。因此,主干残留,曲张静脉未予清除,日后难免复发。况且,常见于小腿内上侧成团的曲张静脉,静脉炎与皮肤粘着的薄壁曲张静脉,无法以结扎或缝扎予以处理。对于腿部外观有特殊需求且仅是少量曲张静脉的患者,经小切口结扎或经皮缝扎是可以考虑的术式;对于溃疡周围密集的曲张静脉,辅以经小切口缝扎是合理的选择。但是不能替代隐静脉主干高位结扎剥脱及曲张静脉团的切除。
, 百拇医药
    2、 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作为独立疾病已为临床所接受,外科治疗的原则亦已明确:即在处理曲张静脉的同时,修复深静脉瓣膜的关闭功能。主要的手术方法有:静脉壁外修复术,包括纵向或环形股静脉缩窄,腘静脉外瓣膜替代术(肌袢形成术);直视下或血管镜导引下瓣膜重建术;带瓣膜自体静脉移植术。经过一段时期的交流推广应用之后,目前虽然仍有治疗经验总结报告,较少涉及两个基本问题的研讨。其一:有关疾病的概念究竟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还是下肢静血流量异常增加,股静脉管腔扩大,造成瓣膜相对性关闭功能不全。第二:在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后,经过长期的系统随访,并与传统的曲张静脉高位结扎和剥脱术作出疗效的比较,以此评估深静脉瓣膜重建术的治疗价值,避免随意性和扩大化。

    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除了已发生股青肿,或在溶栓治疗过程中肢体肿胀继续进展,需要急症取栓术以挽救肢体外,有转向非手术治疗的趋势,原因在于晚近研制的高效纤溶药物为有效的溶栓治疗增添了信心。事实上,仍有不少与治疗及其相关的问题有待解释。①国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尚无面广量众的统计资料。②血管损伤、血流缓慢、高凝状态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公认原因,但临床上约有半数病例并无确切病因。③如果说局限于髂股静或小腿肌肉静脉丛的血栓形成,溶栓药物可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就静脉造影资料来看,更多的病例全下肢深静脉均处于闭塞状态,纤溶药物能否在静脉内膜受到损害之前使血栓有效消融。④不少病例(尤其在左下肢发病时)取栓导管难以通过髂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对此,溶栓治疗能否使髂-腔静脉复通。(5)应从两个方面来判断溶栓或取栓是否达到治愈:活动后肢体无肿胀;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全程畅通,瓣膜功能无损。

    4、 由动脉阻塞性疾病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旁路术是主要的手术方法,病例选择适当,技术操作娴熟,可以取得满意的远期通畅率。但是,在手术治疗上还存在两个实际问题值得探讨:①多节段、多平面动脉阻塞并非少见,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与自体大隐静脉组成的复合血管,实施顺序多平面旁路术已引起临床重视。如何选择或利用旁路术的流出道,对于手术的成功实施十分重要。, 百拇医药(张柏根)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