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手术的历史变迁与临床应用现状(4)
3.传统疝修补术的目的只考虑机械地封闭疝突出的通道;近代疝修补术考虑了机体本身的生理性防卫机制,以尽量恢复腹股沟区的正常生理功能来达到治疗目的。因此,合理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应该达到高位结扎疝囊、按解剖层次进行修补、纠正病理解剖变化、争取恢复腹股沟区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四个要求。从70年代以来,人们在疝外科基础研究新的观点指导下,研究创造、挖掘、改良了许多新手术方法,其中较为著名的有Shouldice手术、Madden手术、Ponka改良Bassini手术以及由Griffith挖掘并不断加以推广的Marcy手术等。这些手术的共同点都将修补的重点放在对腹横筋膜层及其附件的加强,并尽量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三 临床应用现状
一百年前Bassini依托解剖学基础创立划时代的疝修补术,经过几代外科专家学者不断长期探索研究,疝外科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手术学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并日趋完善。正如Nyhus精辟的概括,近代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三次高潮,即应用腱膜与筋膜的折叠缝合修补(高张力修补);通过腹膜前间隙途径修补法(低张力修补);应用人工合成材料的补片或网的修补和腹腔镜手术修补(无张力修补)。临床应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1884年以Bassini为代表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各种传统术式,如Ferguson 手术、Ferguson-Andrews手术、Halsted 手术、McVay手术等,该类手术在“疝逆行发生机制”理论指导下,用丝线将不同解剖层次的肌性组织和韧带强行张力缝合,故称为高张力疝修补术,其原发疝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复发疝大于20%。
2、1945年以Shouldice为代表的加强腹横筋膜修补的低张力修补,该手术在“疝顺行发生机制”理论指导下,重点修复薄弱的腹横筋膜,其术后复发率为3%。因其疗效肯定,复发率低,被认为是疝修补术的“金标准”,在欧美开展迅速,成为疝修补的首选术式。
3、近10年来以Lichtenstein、Rutkow为代表的用Marlex材料制成的充填物来治疗各类型腹股沟疝,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据Rutkow报告,其术后复发率在原发性疝中为0.1%,复发疝为2%。该术式被喻为是二十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三类疝修补手术的临床特点与应用现状比较见下表:, http://www.100md.com(王先明)
三 临床应用现状
一百年前Bassini依托解剖学基础创立划时代的疝修补术,经过几代外科专家学者不断长期探索研究,疝外科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手术学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展,并日趋完善。正如Nyhus精辟的概括,近代腹股沟疝修补术经历了三次高潮,即应用腱膜与筋膜的折叠缝合修补(高张力修补);通过腹膜前间隙途径修补法(低张力修补);应用人工合成材料的补片或网的修补和腹腔镜手术修补(无张力修补)。临床应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1884年以Bassini为代表的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的各种传统术式,如Ferguson 手术、Ferguson-Andrews手术、Halsted 手术、McVay手术等,该类手术在“疝逆行发生机制”理论指导下,用丝线将不同解剖层次的肌性组织和韧带强行张力缝合,故称为高张力疝修补术,其原发疝术后复发率高达10—15%,复发疝大于20%。
2、1945年以Shouldice为代表的加强腹横筋膜修补的低张力修补,该手术在“疝顺行发生机制”理论指导下,重点修复薄弱的腹横筋膜,其术后复发率为3%。因其疗效肯定,复发率低,被认为是疝修补术的“金标准”,在欧美开展迅速,成为疝修补的首选术式。
3、近10年来以Lichtenstein、Rutkow为代表的用Marlex材料制成的充填物来治疗各类型腹股沟疝,称为无张力疝修补术。据Rutkow报告,其术后复发率在原发性疝中为0.1%,复发疝为2%。该术式被喻为是二十世纪疝修补术的“里程碑”。
三类疝修补手术的临床特点与应用现状比较见下表:, http://www.100md.com(王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