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的组织管理和病人的营养评估(2)
当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不足以满足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时,即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临床根据蛋白质或能量缺乏,分为三种类型:
⒈ 消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 常为能量缺乏,人体测量指标值下降为主。
⒉ 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kwashiorkor) 常为蛋白质缺乏,主要表现为血清蛋白类水平降低及全身水肿,故又称水肿型。
⒊ 混合型营养不良(marasmic kwashiorkor) 系慢性能量缺乏及慢性或急性蛋白质丢失所致,临床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
三、营养不良的诊断
㈠、病史
当病人处于慢性疾病的消耗、手术创伤、感染的应激及较长时间不能正常饮食时,即可发生营养不良。
㈡、人体测量指标
⒈ 体重 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短期内出现的体重变化,可受水钠潴留或脱水因素的影响,故应根据病前3~6个月的体重或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来判断。
当1个月、3个月或6个月内体重损失率分别>5%、>7.5%或>10%、或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90%时,均可视为体重显著下降。
⒉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身高(cm)2,理想值界于18.5~23。
⒊ 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 可间接判断体内脂肪储存量。正常值:男性为11.3~13.7mm; 女性为14.9~18.1mm。
⒋ 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 用于判断骨骼肌或体内瘦体群量。计算公式为:AMC(cm)=上臂中点周长(cm)-3.14×TSF(cm)。正常值:男性为22.8~27.8mm; 女性为20.9~25.5mm。
⒌ 电生理阻抗 系利用生物组织(瘦组织群和脂肪组织)导电的差异性,计算相应组织的含量。
㈢、实验室指标
⒈ 肌酐身高指数(%) 由于肌酐是肌肉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中肌酐排泄量与体内骨骼肌群基本成正比,故可用于判断体内骨骼肌含量。
⒉ 血清蛋白质 临床用作观察营养状况的主要有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等,但因各自半衰期(约分别为20d、8d和2d)不同而致血清水平的改变呈现先后及程度之差。
⒊ 氮平衡 用于初步评判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状况。当摄入的氮量大于排出氮量时是为正氮平衡,反之为负氮平衡。氮平衡(g/d)=24h摄入氮量(g/d)-24h排出氮量(g/d)。24h排出氮量(g/d)=24h尿中尿素氮(g/d)+ 4(g),其中2克为粪氮和从汗液中分泌的氮,另2克为尿中的其他含氮物质。较为精确的24h排出氮量可经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24h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中的氮量。
⒋ 整体蛋白质更新率:根据Picou等提出的体内蛋白质双库模式理论,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在不同时间段测血或尿标本中15N-Gly的丰值度,结合氮平衡结果,计算蛋白质更新率、合成率和分解率。此为更精确的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或分解状态的方法。, http://www.100md.com(曹伟新)
临床根据蛋白质或能量缺乏,分为三种类型:
⒈ 消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 常为能量缺乏,人体测量指标值下降为主。
⒉ 低蛋白血症型营养不良(kwashiorkor) 常为蛋白质缺乏,主要表现为血清蛋白类水平降低及全身水肿,故又称水肿型。
⒊ 混合型营养不良(marasmic kwashiorkor) 系慢性能量缺乏及慢性或急性蛋白质丢失所致,临床兼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特征。
三、营养不良的诊断
㈠、病史
当病人处于慢性疾病的消耗、手术创伤、感染的应激及较长时间不能正常饮食时,即可发生营养不良。
㈡、人体测量指标
⒈ 体重 是评价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短期内出现的体重变化,可受水钠潴留或脱水因素的影响,故应根据病前3~6个月的体重或实际体重占理想体重的百分比来判断。
当1个月、3个月或6个月内体重损失率分别>5%、>7.5%或>10%、或实际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90%时,均可视为体重显著下降。
⒉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BMI=体重/身高(cm)2,理想值界于18.5~23。
⒊ 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 可间接判断体内脂肪储存量。正常值:男性为11.3~13.7mm; 女性为14.9~18.1mm。
⒋ 上臂肌围(arm muscle circumference,AMC) 用于判断骨骼肌或体内瘦体群量。计算公式为:AMC(cm)=上臂中点周长(cm)-3.14×TSF(cm)。正常值:男性为22.8~27.8mm; 女性为20.9~25.5mm。
⒌ 电生理阻抗 系利用生物组织(瘦组织群和脂肪组织)导电的差异性,计算相应组织的含量。
㈢、实验室指标
⒈ 肌酐身高指数(%) 由于肌酐是肌肉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尿中肌酐排泄量与体内骨骼肌群基本成正比,故可用于判断体内骨骼肌含量。
⒉ 血清蛋白质 临床用作观察营养状况的主要有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和前白蛋白等,但因各自半衰期(约分别为20d、8d和2d)不同而致血清水平的改变呈现先后及程度之差。
⒊ 氮平衡 用于初步评判体内蛋白质合成与分解代谢状况。当摄入的氮量大于排出氮量时是为正氮平衡,反之为负氮平衡。氮平衡(g/d)=24h摄入氮量(g/d)-24h排出氮量(g/d)。24h排出氮量(g/d)=24h尿中尿素氮(g/d)+ 4(g),其中2克为粪氮和从汗液中分泌的氮,另2克为尿中的其他含氮物质。较为精确的24h排出氮量可经凯氏微量定氮法测定24h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中的氮量。
⒋ 整体蛋白质更新率:根据Picou等提出的体内蛋白质双库模式理论,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在不同时间段测血或尿标本中15N-Gly的丰值度,结合氮平衡结果,计算蛋白质更新率、合成率和分解率。此为更精确的判断体内蛋白质合成或分解状态的方法。, http://www.100md.com(曹伟新)